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08范文网 > 心得体会 > 2023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心得体会及感悟3篇(2023年)

2023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心得体会及感悟3篇(2023年)

来源:心得体会 时间:2023-08-27 18:20:10 点击: 推荐访问: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心得体会及感悟五十六颗“石榴籽”共铸中华民族共同体9月27日上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心得体会及感悟3篇,供大家参考。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心得体会及感悟3篇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心得体会及感悟篇1

五十六颗“石榴籽”共铸中华民族共同体

9月27日上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各民族手挽着手、肩并着肩,共同努力奋斗。

“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支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56个民族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平等一员,共同构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在新时代,各民族也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团结奋进,共同走上伟大的复兴之路。

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凝聚团结奋斗的基石。团结固则百业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这对我们做好新时代民族团结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指明了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方向和目标,对新时代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做好新形势下民族团结工作,事关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中国梦的最终实现。各族人民亲如一家,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定要实现的根本保证,因此,我们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维护民族团结。

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汇聚团结奋斗的磅礴力量。“众力并,则万钧不足举也;群智用,则庶绩不足康也。”当前,我们正在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对于各族群众来讲,实现中国梦就是实现民族团结奋斗梦、民族繁荣发展梦。我们党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同中国民族问题具体实际相结合,走出一条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各族人民在历史上第一次真正获得了平等的政治权利、共同当家做了主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就民族工作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推动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取得了新的历史性成就。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这正是新时代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生动写照,也是新时代民族工作创新推进的鲜明特征,这更将会让我们复兴路上汇聚起各族人民共同团结奋斗的磅礴力量。

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共铸中华民族共同体。“合则俱荣,分则俱损”,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实现中国梦,是各民族大家的梦,也是我们各民族自己的梦。在中国共产党的团结和带领下,各族人民必然将扎实奋斗、共襄伟业,向着更加美好的生活不断前行,因此我们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全面贯彻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坚持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为基础性事业抓紧抓好,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推动中华民族走向包容性更强、凝聚力更大的命运共同体,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成为我们复兴路上的最坚实的保障。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心得体会及感悟篇2

通过本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党日学习活动,我学习到了很多,也了解了许多,充分认识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像珍视自己的生命一样珍视民族团结。

在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工作当中,我始终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维护民族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作为嘎查干部,帮助农牧户购置、出售畜类、农作物也成了我的工作内容。有次买卖出现了农户与商贩语言不通导致交流产生误会,闹得不和谐。我听到消息,及时去到现场,安抚双方情绪,并与双方谈价、协调,使交易和谐的进行下去,且不损害双方利益,也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民族团结,促进了友谊。通过基层经历,我明白只有各民族干部、群众相互信任、相互团结、同甘共苦、荣辱与共,我们的基层才能更加和谐、进步、发展。各民族把自己的命运同中华民族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中华民族才有希望,各民族才有未来,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在日常生活中,作为一名少数民族党员,我坚持党的领导、坚决维护祖国的统一、维护民族团结,平等对待各民族同胞,团结互助、相互尊重。在中国共产党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在党的领导下,都作出了巨大牺牲和贡献。从“彝海结盟”、“牦牛革命”,到“三千孤儿入内蒙”、“一家三代为国戍边”,再到西气东输、西电东送,感人的故事不计其数,但都值得我们铭记。在打赢脱贫攻坚战、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各族人民手足相亲、守望相助,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充分展示了中华民族大团结的力量。

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不断增强各族群众对于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将更好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当前,我国发展面临的风险挑战明显上升,必将迎来许多艰难险阻,但伟大的中华民族永不退缩,知难而上。各民族万众一心、同舟共济,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风险挑战,势必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变成美好现实。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心得体会及感悟篇3

我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学习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训,经过专家老师们深入浅出的解读,我对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以及铸牢民族共同体精神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体会。接下来我就结合自己的工作经历谈一谈自己的心得体会。

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定文化自信,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促进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统一,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要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我认为这一点与我的工作关系最密切,在讲座中董军明老师也做了详细解读。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要努力夯实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根基。我认为我们现在所进行的所有对学生思想道德方面的引导和教育都是在夯实这个根基。在日常的教学中,无论是语文课上对教材的正确解读,还是开展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多种形式的的学习,对国家历史的了解,以及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多体验等中队活动,都是在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不断受到这种教育的熏陶,让了解祖国、热爱祖国、维护祖国不再是无感情地高喊口号,而是引发共鸣,让孩子们能在未来的每一刻为自己是一名中国人而骄傲,让他们觉得学习不光是为了眼前的成绩和荣誉,更要为了让自己和自己祖国变得更好而努力。

另一点让我感受很深的是,要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学校大队部之前开展了关于“我的2035”主题活动,活动中我带领孩子们观看畅想未来的视频,并让孩子们自己说一说自己的2035年会是什么样子的。虽然孩子们讨论热烈,但是仅仅是围绕自己说了15年后可能在做什么,想做什么,孩子们的想法并没有和祖国联系起来,很多孩子甚至是茫然地没有想法。昨天听了内蒙古少工委副主任刘颖老师的解读,我才学到了正确的做法,刘颖老师说,与其问孩子们你的2035是什么样子的,不如问问他们“2035年你会为祖国做些什么?”答案可能不会变,孩子们依然想当老师、当医生、当科学家,但是他们想到的不仅仅是做了自己想做什么事,而是我想做的事不光是我自己的事,我做的每一件事都会影响到这个社会,我学到的每一点知识都会造福于我的祖国。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大概就是这样吧,其实孩子幼小的心中都有小小的爱国情怀的种子,作为教师,我们要做的就是用正确的方式浇灌这颗种子,帮助它长成参天大树。

最后,我想就发生在我自己班里的一件事说说我对铸牢民族共同体的体会。崔皓轩同学是一名朝鲜族同学,他很有才华却十分内向,成绩也忽高忽低,十分不自信。在学校大队部开展“石榴籽”系列活动时,我让他穿着自己的民族服饰,向同学们介绍自己的民族文化,并在国庆节活动中让他以少数民族同学的身份参加班级诗朗诵节目演出。一学期下来,我发现他开朗了,健谈了,学习成绩也提高了很多。我之前只关注到了他性格上的变化,直到有一次我们开展了九一八主题班队活动,在交流自己的想法时,他对我说:“老师,我是朝鲜族,我生活在内蒙古,但是我是中国人,我们都是中国人,我会记住这节课,我长大了要当兵保卫中国。”那一刻我明白了这一学期的民族团结教育带给一个三年级的孩子多么大的影响。后来复习《大青树下的小学》这一课时,我问孩子们生活中你还了解过哪些少数民族,同学们说满族、朝鲜族……这些民族的小朋友和我们一起在一个教室里读书生活。一部中国历史,就是一部民族团结、融合发展、共荣共存的历史。在中国,“各民族就像石榴籽一样紧紧地抱在一起。”中华民族是一个共同体。生在内蒙古,长在内蒙古,学在内蒙古,更是为我们对孩子进行民族团结教育提供了更好的契机和资源。

这几天的学习我收获很多,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更清晰地明确了自己的目标和自己肩上的责任,明确了“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使命,在党的旗帜下“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用自己的所学去影响每一个孩子,不仅教出好学生,更要培养国家的“红孩子”!

推荐内容

08范文网 https://www.tjltjs08.com

Copyright © 2002-2022 . 08范文网 版权所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