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08范文网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辛亥革命孙中山(通用5篇)

辛亥革命孙中山(通用5篇)

来源:公文范文 时间:2022-08-03 09:50:13 点击: 推荐访问: 孙中山 孙中山演讲录稿 孙中山演讲现场

辛亥为干支之一,顺序为第48个。前一位是庚戌,后一位是壬子。论阴阳五行,天干之辛属阴之金,地支之亥属阴之水,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辛亥革命孙中山5篇 , 供大家参考选择。

辛亥革命孙中山5篇

【篇一】辛亥革命孙中山

在辛亥革命中充当“第一小提琴手”的孙中山

信息A1022班 29号 刘杰

孙中山的名字与辛亥革命是息息相关、密不可分的。这个伟大的历史人物和这桩伟大的历史事件之间存在着重要的、多方面的、本质的内在联系。做为光辉的民主革命先驱者,孙中山的主要业绩就是领导了辛亥革命。做为正规的民主革命运动,辛亥革命的划时代意义以孙中山的活动为标志。难以设想未曾领导辛亥革命的孙中山,不可思议没有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这是客观存在的历史事实,无可置辩

  孙中山是近代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民主派的卓越政治、思想代表。他首先提出了比较自觉的、系统的民主革命纲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孙中山所倡导的三民主义无疑是最先进的社会政治和经济变革方案。它在解决近代中国民主革命所面临的中心课题——独立、民主和富强方面,较之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维新派的纲领优越得多。旧民主主义革命运动获得了三民主义的指导,方才具有了比较完全的意义,从而,跨越了鸦片战争以来长达半个世纪的“准备阶段”。

   孙中山也是近代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民主派的杰出领袖。一八九四年冬,他在檀香山组织了第一个革命小团体。十年后,他创建了统一的、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这个具有近代形态的政党,在政治上、思想上和组织上都有其不可比拟的优点。农民阶级的秘密结社固然难于望其项背,资产阶级维新派的“学会”也不可同日而语。资产阶级革命政党的领导,是正规的民主革命得以实现的重要因素。辛亥革命,就是由同盟会所领导。

   孙中山又是近代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民主派从事的“战争事业”的坚决倡导者。他把反清武装斗争当作当时民主革命的主要手段,始终重视革命暴力的作用,既摈弃了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上书、请愿方式,又超越了局囿于皇权主义的农民战争。孙中山关于武装斗争的理论和实践有着重大意义,反映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特点——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为了推翻封建王朝、建立共和国,必须诉诸革命的暴力。摧毁了清帝国的辛亥革命,实质上是一场全国范围的武装斗争。 同民族主义一样,民权主义也存在着历史的、阶级的局限性。缺乏深刻的、彻底的反封建内容,显然是民权主义的主要缺陷。孙中山认为只要推翻体现了“封建帝制”的“恶劣政府”,民权主义的“破坏”任务就算大体完成。没有理解“宗法封建性的土豪劣绅,不法地主阶级,是几千年专制政治的基础,帝国主义、军阀、贪官污吏的墙脚” 其次,民权主义提出的“四万万人一切平等”,不过是“法律面前的平等”,并没有具体的、实际的保证。事实上“主权在民”的原则是不可能在资产阶级共和国内真正实现的。最后,孙中山对西方“共和制度”的无保留的倾慕也妨碍了他的眼界。但是,民权主义——它是三民主义的核心——无疑是近代中国民主主义思潮的高峰。带有共和制度要求的民主革命政纲的出现,显然是社会政治、思想领域中划时代的变革。孙中山倡导的民生主义因袭了农民阶级的某些朴素的经济平等观念,但又摒除了绝对平均主义。他接受了维新派把中国的富强同资本主义化密切联系起来的思想,却又抛弃了他们维护现存社会秩序(包括封建土地所有制)的主张。

坚持反清武装斗争,是孙中山和他所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民主派活动的特点和优点。所以如此,是由于他们在这方面的理论和实践反映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某些规律。严峻的现实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里,人民群众深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压榨,而没有起码的民主和权力。对现存社会秩序的任何反抗,都会招致封建专制政权的残酷镇压。甚至温和的戊戌维新运动,也以“六君子”的血洒长街而夭折。为帝国主义所支持的清朝政府偶而作出的“改革”姿态,实质上都是为了苟延残喘的狡猾政治手段。以清末的“假立宪”为例,无论是尚未兑现的钦定《宪法大纲》,还是已经开设的谘议局、资政院,丝毫没有改变人民的无权状态。因此,革命党人和广大群众为独立、民主和富强而斗争,不可避免地要诉诸暴力手段,即通过武装起义推翻清朝政府。

孙中山还是共和国的真正缔造者和捍卫者。他在武昌起义后全国半数以上省份独立的时刻返回祖国,建立共和国成为迫在眉睫的任务。他立即被推选为中华民国的首任临时大总统,组建和主持了设在南京的临时政府。在短暂而又困难的三个月里,他力求对巩固共和制度有所建树。当着辛亥革命的成果被袁世凯及其后继者攫夺后,他又举起了旨在捍卫共和国的“二次革命”和“护法运动”的旗帜。在这种意义上,革命元勋孙中山的活动是与辛亥革命的全过程相始终的。 做为资产阶级革命民主派的卓越政治、思想代表,孙中山在近代中国民主革命过程中第一次提出了带有共和制度要求的纲领。与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方案相较,他所倡导的三民主义完满地回答了历史的课题,自觉地顺应了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资本主义化的趋势,把民主革命推进到正规阶段。毫无疑问,辛亥革命就是以三民主义为其指导思想的主流。 以“五族共和”做为解决国内民族问题的准则,构成孙中山倡导的民族主义的另一方面内容。他坚持以民主主义精神处理多民族国家中的民族关系,认为任何民族不得享有特权,也不应当受到歧视和排斥,而必须实现各民族之间的平等。满族也不例外,一视同仁。他一向把“民族革命是要灭尽满洲民族”的主张视为“大错”

综上所诉 确认孙中山在辛亥革命中承担了“第一小提琴手”的角色,决不意味着贬低或抹煞其它领导者和有关团体的历史地位和作用。任何杰出的领导者都对革命运动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因为近代形态的政治运动有其特点——它的领导者不是个人,而是一个集团。其它有关团体对革命运动具有重大意义,因为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发展很不平衡的大国,只有依靠各地广大革命党人和群众的英勇战斗,才能在全国范围内燃起革命的燎原大火。甚至应当承认出现过这样的情况,即某些领导者在一定阶段和个别问题上的影响接近或超过了孙中山。然而,从革命运动的整个过程和全局看来,孙中山的历史地位和作用,终归是不可比拟的。 孙中山领导了伟大的辛亥革命。辛亥革命锻造了伟大的民主主义者孙中山。

【篇二】辛亥革命孙中山

孙中山与辛亥革命

2003年10月21日 15:26

1866年11月12日,孙中山生于广东省香山县(今中山市)一个农民家里。孙中山小时候喜欢听洪秀全的故事,非常崇拜这位敢于反抗清政府,创立新国家的英雄。12岁时,孙中山去了夏威夷(Hawaii)。在那里学习到西方的科学文化知识。那时,孙中山最爱读的是华盛顿(George Washington)和林肯(Abraham Lincoln)的传记,进一步坚定了为国家和民族的大业而奋斗的志向。

1894年,孙中山在檀(tan)香山(Honolulu)的爱国华侨中组织了一个反清革命团体--兴中会。1905年,孙中山又在日本联合一些革命团体的成员成立了全国规模的统一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立志要推翻清政府,振兴中华,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孙中山还将他的革命理想概括为"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

孙中山和革命党人秘密组织了多次武装起义,但都失败了。大批革命党人献出了宝贵的生命。1911年4月27日,广州起义爆发。起义之前,广大爱国华侨积极捐助了大量钱物,有的爱国华侨还回到广州,与国内的革命党人一起组成"敢死队",参加起义。起义失败后,有72位烈士的遗体被合葬在广州黄花岗,他们的精神激励着国内外爱国志士继续奋斗。

1911年10月10日,长期在军队中开展革命活动的湖北革命团体文学社和共进会联合发动了武昌起义,取得成功。武昌起义的胜利掀起了革命的高潮,各省纷纷响应。一个多月当中,共有10多个省宣布独立,清王朝的统治迅速崩溃。1911年是中国农历辛亥年,历史上把这场推翻清政府的革命叫辛亥革命。

1911年12月,孙中山回国。由于他对革命事业作出的巨大贡献和他在革命党人当中的崇高威望,孙中山被推选为临时大总统。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中华民国成立不久,袁世凯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逼走孙中山,窃取了临时大总统的职位,政权落入腐败的北洋军阀的手中。为了对抗北洋军阀的统治,1912年8月,以中国同盟会为主的6个政团在北京合并,成立了中国国民党。孙中山被选为理事长。

 

孙中山简介

孙中山(1866--1925),名文,字德明,号日新,后改逸仙,在日本从事革命活动时曾化名中山樵。广东香山(今中山市)翠亨村人。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光绪五年(1879),孙中山随母赴檀香山。当时他的长兄孙眉为该地华侨资本家,资助孙中山先后在檀香山、广州、香港等地比较系统地接受西方式的近代教育。1883~1885年的中法战争,激起了孙中山挽救民族危亡的爱国热情。他目睹清政府的卖国、专制和腐败,开始产生反清和以资产阶级政治方案改造中国的思想,经常发表反清言论,同时与早期的改良主义者何启、郑观应等有所交往。1892年,孙中山毕业于香港西医书院,随后在澳门、广州等地一面行医,一面联络有志之士,准备创立革命团体。1894年,孙中山上书李鸿章,提出“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的改革主张,但未被接受。1894年11月,孙中山从上海去檀香山,组织兴中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为誓词。1895年2月,建立香港兴中会。同年10月,兴中会密谋在广州起义,事泄失败。孙中山被迫亡命海外。1896年10月,在英国伦敦曾被清公使馆诱捕,经英国友人营救脱险。此后,孙中山详细考察欧美各国的经济政治状况,研究了多种流派的政治学说,并与欧美各国进步人士接触,产生了具有特色的民生主义理论,三民主义思想由此初步形成。1897年,孙中山由英国经加拿大转赴日本,结交其朝野人士。戊戌变法以后,因日本友好人士的活动,孙中山与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改良派曾商谈过合作问题,但因改良派坚持保皇、反对革命,合作未能实现。1904年孙中山在日本、檀香山、越南、暹罗(今泰国)、美国等地对华侨及留学生宣传革命,1905年在比、德、法等国的留学生中建立了革命团体,在此期间也与国内的革命团体和革命志士建立了联系。
    1905年8月,孙中山与黄兴等人,以兴中会、华兴会等革命团体为基础,在日本东京创建同盟会,孙中山被推举为总理,他所提出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宗旨被采纳为同盟会纲领。在同盟会机关栀捩?潷歲漠?桴???_ù报《民报》发刊词中,孙中山首次提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同盟会的成立,有力地促进了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他派人到国内外各地发展组织、宣传革命。他自己也向华侨宣传和募集经费,在一些地方创立同盟会的支部。孙中山成为中国革命民主派的旗帜。他领导的对改良派的批判,为辛亥革命的爆发作了有力的思想准备。从1906~1911年,同盟会在华南各地组织多次武装起义,孙中山为起义制定战略方针,并在海外奔走,为起义筹募经费。各次起义都因缺乏群众基础、组织不够严密而失败,但革命党人前仆后继,英勇战斗,给清政府以沉重打击,给全国人民以极大的鼓舞;特别是1911年4月27日的广州黄花岗之役,在全国引起了巨大震动。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各省纷纷响应。孙中山在美国得知消息后,于12月下旬回国,即被17省代表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2年1月1日,在南京宣布就职,组成中华民国临时政府。1912年2月12日,清朝宣统帝(溥仪)被迫宣布退位。中国结束长达2000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共和国。3月11日,孙中山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由于受到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强大压力与革命党本身的涣散无力,孙中山被迫于1912年2月13日辞去临时大总统职,让位于袁世凯,4月1日正式解职。此后一年多,孙中山积极宣传民生主义,但因政权落在袁世凯手中,孙中山的努力并未取得成果。1912年8月,同盟会改组成国民党,孙中山被推举为理事长。1913年3月,袁世凯刺杀国民党代理理事长宋教仁,孙中山主张武力讨袁;7月发动二次革命,失败后再度出亡日本。1914年6月,孙中山在东京组织中华革命党。1915年5月初回到国内,继续为捍卫共和制度而斗争。旋又返日,10月25日在东京与宋庆龄结婚。1917年7月,因段祺瑞为首领的北洋军阀解散国会和废弃《临时约法》,孙中山联合西南军阀在广州建立军政府,9月被推举为大元帅,进行护法战争。但孙中山在军政府内备受军阀、政客的排挤,不得不于1918年5月辞去大元帅职务,经日本赴上海。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孙中山于1918年夏致电列宁和苏维埃政府祝贺俄国革命。1919年的五四运动,给予他以很大的鼓舞。孙中山从1920年开始与苏俄人士接触,1921年12月在桂林会见共产国际代表G.马林。1922年4月,又在广州与苏俄的全权代表会见。1919年10月,宣布中华革命党改组为中国国民党。1920年8月,孙中山指示驻闽粤军回师广东,驱逐了桂系军阀。11月,孙中山回到广州,重举护法旗帜。1921年5月,在广州就任非常国会推举的非常大总统,接着消灭了陆荣廷的势力,准备以两广为根据地北伐。掌握广东军队统率权的陈炯明,于1922年6月发动叛乱。孙中山脱险后率海军反击叛军,因待援无望,被迫离开广州赴上海。陈炯明的叛变使孙中山陷于极为困难的境地,他决心接受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欢迎李大钊等共产党人以个人身分加入中国国民党。1923年1月,与苏联代表А.А.越飞发表《孙文越飞宣言》,奠定了联俄政策的基础,随即派廖仲恺赴日与越飞谈判。1923年2月,孙中山从上海回到广州重建陆海军大本营,以大元帅名义统率各军,综理政务。与此同时,逐步加紧改组中国国民党的准备工作。8月,派出以蒋介石为首的“孙逸仙博士代表团”到苏联考察政治、党务和军事。10月,聘请苏联派来的М.М.鲍罗廷为顾问。接着,委任廖仲恺、谭平山等组成新的中国国民党临时中央执行委员会,负责筹备国民党的改组工作。
    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孙中山主持了大会。大会通过新的党纲、党章,在实际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选出有中国共产党人参加的中央领导机构。在大会通过的《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中,孙中山对三民主义作了新的解释,充实了反帝反封建的内容。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孙中山的革命思想和革命事业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1924年5月,孙中山在广州黄埔长州岛创立陆军军官学校,为建立革命军队打下基础。
    孙中山在斗争中认识到,要争取中国独立富强就必须努力推翻帝国主义。1923年12月,帝国主义各国因广东革命政府截留粤海关关余和要求收回海关主权,集中大批军舰到广州河面对孙中山进行恫吓。孙中山在关余事件中态度果断坚决,迫使帝国主义各国在1924年5月应允照付广东政府应得的关余。1924年10月,孙中山镇压广州商团发动的武装叛乱。1924年10月,奉系军阀的张作霖和直系将领冯玉祥联合推翻曹锟为总统的直系军阀政府。冯玉祥、段祺瑞、张作霖先后电邀孙中山北上共商国是。孙中山接受邀请,11月,离广州北上。12月底,扶病到达北京。192栀捩?潷歲漠?桴??__と?盰??__5年3月12日,因患肝癌在北京逝世。孙中山是中国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为了改造中国耗尽毕生的精力,在历史上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在政治上也为后继者留下珍贵遗产。他的主要著作有《建国方略》、《建国大纲》、《三民主义》等。其著述在逝世后多次被结集出版,有中华书局1986年出版的11卷本《孙中山全集》,台北出版的《国父全集》等。
    孙中山在1925年3月12日逝世前夕签署的遗嘱。包括《国事遗嘱》、《家事遗嘱》和《致苏俄遗书》三个文件。在国事遗嘱中,他总结了40年的革命经验,得出结论说:“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发出了“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的号召,希望他的革命主张和革命主义能够得到实现。在家事遗嘱中,说明将遗下的书籍、衣物、住宅等留给宋庆龄作为纪念,要求子女们继承他的革命遗志。在致苏俄遗书中,阐明他实行三大革命政策,坚持反帝爱国事业的坚定信念,表示希望中苏两国在争世界被压迫民族自由之大战中,携手并进,取得胜利。孙中山还诚挚地请宋庆龄代他到苏联访问,以实现他的遗愿。孙中山的遗嘱显示了他的爱国反帝和坚持三大政策的伟大革命精神。

【篇三】辛亥革命孙中山

辛亥革命人物之孙中山

【期刊名称】《黄埔》

【年(卷),期】2011(000)001

【摘要】孙中山先生是20世纪初站在时代前列的一位伟大人物,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他发动和领导了辛亥革命,终结了中国封建专制统治,推开了中国跻身现代化国家的藩蓠;他提出和倡行“三民主义”主张,关注民族、民权、民生问题,开凿了实现中国政治民主化的先河;

【总页数】1页(P.64-64)

【关键词】孙中山;革命人物;中国民主革命;中国政治民主化;封建专制统治;“三民主义”;爱国主义者;现代化国家

【作者】无

【作者单位】不详

【正文语种】英文

【中图分类】D61

【相关文献】

1.孙中山1912年1月在南京——J132-1 “辛亥革命著名领导人物—孙中山”票图 [J], 吴天明

2.孙中山与辛亥革命——纪念辛亥革命100年 [C], 张岂之

3.党的几代领导集体对孙中山与辛亥革命的评价及启示一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 [J], 朱进芳

4.孙中山与辛亥革命 --纪念辛亥革命90周年 [J], 张磊

5.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失败--列宁论孙中山及辛亥革命 [J], 杨华山

以上内容为文献基本信息,获取文献全文请下载

【篇四】辛亥革命孙中山

参考书目:

陈锡祺《孙中山与辛亥革命论集》1984年版

孙中山《孙中山选集》,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李菁《天下为公—孙中山传》华文出版社,2006年版

浅谈孙中山先生与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作为历史上一场颇受争议的革命,被中国共产党称为“中国历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足可见其深刻而积极的历史影响及意义。而人们对于这场开天辟地的思想启蒙运动以及孙中山先生在辛亥革命中所起的作用,却也始终褒贬不一。在历史的洗涤之下,何时才能还辛亥革命与中山先生一个真实的面貌?

自1840年起的七十年,是一部古老中国丧权辱国、饱受西方列强欺凌的灾难史,坚船利炮冲开了中国尘封许久的国门,也渐渐冲开了中国人曾经固步自封、安于现状的心灵牢房。一群群有识之士的集合,一件件惊天动地的壮举,太平天国、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一次次振兴中华的尝试,一次次燃起了希望的火光,却终究一次次用失败画下一个个让人心痛的句点。

无数惨痛的教训让众多有识之士意识到,仅仅依靠腐败无能的清政府是不可能推进中国政治和经济现代化的,更难以挽救民族危亡。而《辛丑条约》的签订,终于彻底打碎了他们所有的幻想,使他们毅然决然地走上反清革命的道路。

“予自乙酉中法战败之年,始决倾覆清廷、创建民国之志。” 孙中山曾这样回忆说。

“他如饥似渴地学习西方经济、政治著作,醉心进化论,研究外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和各国政治制度。” 他在大学期间便广泛涉猎,专心求学,用反清革命的方法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的信念在他的内心深处发芽。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打响了辛亥革命的第一枪,宣告了大清皇朝的覆灭,从此,全国各地纷纷响应,革命的战火在中华大地上燃起。民族平等,民权自由,民生幸福的呼声在中华大地回荡。中国仿佛走进了一个全新的时代,成了一个充满生气,空气中弥散着民主与自由的世界。

旧社会的一切似乎完全被抛弃,至高无上的皇权不再,民主共和的理想不是空谈,然而在一切看似走向繁荣之境之时,大盗窃国,帝制复辟,中国陷入了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下,中华大地又一次被笼罩在无尽的黑暗与混乱之中。那么,这场历时仅仅一年,进行得轰轰烈烈的辛亥革命,究竟是成是败?它于中国社会,究竟有着怎样的作用与影响?

辛亥革命的发起,推翻了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尝试为中国人民建立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为中国资本主义现代化提供了政治和经济的铺垫。自此,民主共和国的观念深入人心,民主主义思想潮流已不可抗拒,因此辛亥革命也为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作了思想准备。

辛亥革命后,袁世凯洪宪帝制,张勋的复辟帝制,都是昙花一现,最终都以失败而告终,这正是因为辛亥革命在人们心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就此观之,辛亥革命无疑是成功的。

然而,总有人评价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只不过赶跑了一个皇帝”,这种表面上的成功不能代表中国反帝反封建的完全胜利。客观地看待辛亥革命,以民国取代帝国,确是大势所趋,然而这一场革命来得太过突然,胜利来得太过急促,无论从思想上还是政治组织上都没有充分的准备,未能发动广大的人民群众,这依旧是一场只有少数人参与的斗争,缺乏广大群众,尤其是众多劳苦农民的支持,注定为之后的失败买下了伏笔。

孙中山先生曾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作为其革命纲领,并将此作为其终生奋斗的目标。

“他从提出以资产阶级共和制取代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主张,到坚持同改良派作斗争,为建立共和国扫清障碍;从组织革命团体和政党,领导一系列武装起义,创建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到坚持同袁世凯作斗争,为巩固民国和实现中国的近代化而奋斗。”辛亥革命,在某种程度上使他朝着这个目标迈了一大步,然而,由于袁世凯的窃国,他一心构建的理想国度在它刚刚起步之时便被扼杀于摇篮之中,中山先生“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也仅仅是实现了冰山一角而已。在中国在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下,三民主义终究成了纸面上的东西,离那个将民主共和注入整个社会的理想相去甚远。

 作为中华民国的国父,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中山先生一直将明主的观念贯穿于整个革命历程之中,然而,他作为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家,在他所领导的革命过程中,必然有其局限性。领导辛亥革命的同盟会,缺乏明确反帝纲领和具体行动,难以认清帝国主义的本质,将西方模式生硬地应用于中国,承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权益为代价,和帝国主义维持友好关系,种种妥协,无疑是遂了西方列强的心愿,也因此限制了革命的脚步,使得辛亥革命草草谢幕。

辛亥革命失败以后,孙中山一度进入低谷,许多人对这一时期的孙中山极少论及和肯定。然而,“有的研究者指出,这个时期,孙中山仍是民主革命力量的代表,为了造成一个真正的资产阶级共和国,他不仅和袁世凯及其继承者北洋军阀战斗,而且还与西南军阀进行了力所能及的斗争;就联合西南军阀反对北洋军阀而言,在策略上也不无可取之处。”客观地说,在这段时期内,孙中山先生并未放弃其构建共和国的理想,也从未停止过他的斗争,在艰苦中继续奋斗着,随着十月革命的到来,终于迎来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曙光。

回想自1840年来的种种斗争,我们可以说,正是有了辛亥革命开历史之先河,才终会有新中国的建立,民主革命的胜利。

中山先生奋斗了一生,他所做的一切,他为中华民族付出的种种,都有着及其深远而积极的作用,他是中华民族走向独立自主的奠基者,是中华民族繁荣复兴的开路人。

他关于发展生产力的思想,关于发达国家资本、节制私人资本的思想,关于缩小贫富差别的思想,关于正确处理劳资关系的思想,关于全社会和平协调发展的思想,关于共同富裕的思想,即使到了今天,依旧有其强大的生命力,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篇五】辛亥革命孙中山

孙中山与辛亥革命

一部中国近现代史,从一定意义上说是一部中华民族救亡图存、振兴发展的奋斗史。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的入侵使中国一步步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从那时起中国人民也就开始了为实现民族复兴而奋斗的漫长曲折的历史进程。无数仁人志士上下求索,由于受到历史条件、阶级条件的制约以及中国近代历史进程本身的复杂性和艰巨性,使他们爱国图强、“振兴中华”的努力未能实现。但是,他们的实践活动为后继者提供了十分珍贵的历史经验。孙中山作为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和民主革命的先驱,他“适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为实现中国的独立、民主和富强,付出了毕生的奋斗和追求,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了重要的历史性贡献。

孙中山先生1866年出生于中国南部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幼时家景贫寒,自小参加农业劳动,十岁入学,目睹了中国最底层人民被欺压的种种现象;十二岁去檀香山投靠其兄孙眉谋生,十三岁开始接触西方教育,目睹了国内与国外的社会差距,产生了改造祖国的愿望;二十五岁医科毕业,同时经常写稿鼓吹改造中国政治的言论;二十八岁创立兴中会,从此走上革命的道路。

孙中山是一个热爱和平的人。就在下决心投身革命实际行动的前夜,他曾经专程赴天津上书李鸿章,试图推动清王朝实行自上而下的改良而实现“自强”。结果被李鸿章弃置一旁,不予理睬,改良的希望化为泡影。无奈,孙中山义无反顾地摒弃改良道路,走上了革命之路。为了实现三民主义的政治纲领,1911年10月,孙中山发动和领导了辛亥革命。

黄花岗起义失败后,以文学社和共进会为主的革命党人决定把目标转向长江流域,准备在以武汉为中心的两湖地区发动一次新的武装起义。通过革命党人的努力,终于在1911年10月10日成功地发动了具有划时代意义武昌起义。武昌起义后,各省纷纷响应,两个月内即有湖南、陕西、江西、山西、云南、贵州等14省先后宣布独立。清政府迅速解体。1911年底17省代表在南京成立了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公举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

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的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最终赶走了封建皇帝,推翻了满清王朝,宣告了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的终结。辛亥革命在中国人民革命运动的长河和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具有开创性和划时代的意义。它是中国近代以来第一场最彻底的社会革命,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领域重大的社会变革;它是中国近代史上历代进步阶级前仆后继、不断斗争的结果,是中国人民为改变自己命运而奋起革命的一个里程碑。它超出了近代中国此前为寻求救亡图存所作的一切努力,达到了中国人学习西方、推进中国近代化、现代化的第一个制高点,为中华民族的后继者继续致力于实现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基础。

辛亥革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共和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辛亥革命,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侵略势力,是具有开创意义的历史性巨大进步;辛亥革命,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为中国先进分子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打开了新的视野。在政治上,辛亥革命为中华民族复兴创造了必要前提,迈出了中国政治由专制向民主转化的重要一步,开创了中国政治现代化的新阶段。在经济上,共和国政府制定的一系列促进资本主义发展的方针、条令和政策,为中国经济现代化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在思想文化领域,广泛而深刻的思想启蒙运动促进了人们观念的现代化,民主、民权、自由、平等的思想深入人心,加之后来的新文化运动,也使中国文化现代化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在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压力下,1912年4月孙中山被迫解职,让位于代表买办阶级利益的袁世凯,政权遂为北洋军阀所窃据,中国依旧处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之下,一场轰轰烈烈的辛亥革命就此失败。辛亥革命虽然失败了,但是它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统治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使民主共和国的观念从此深入人心,对中国近代的历史产生深远的影响。但它没有也不可能完成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伟大任务。

我要郑重地向中山先生致敬,也要向他学习,学习他有革命必定成功的坚强信心,他对失败就从来不灰心;他有革命必须彻底的卓越勇气,他对挫折就从来不丧气,这种对事业的坚定信念,对我们自身以后得学习和生活都是很好的教材,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孙中山先生革命的动机是仁爱,因此,他是一位忘我的革命家;是一位“大公无私”的革命家;是一位“天下为公”的革命家。孙中山先生这种崇高伟大的人格,值得中国人民学习。

08范文网 https://www.tjltjs08.com

Copyright © 2002-2022 . 08范文网 版权所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