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08范文网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关于gb29639-2022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六篇】

关于gb29639-2022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六篇】

来源:公文范文 时间:2022-09-09 17:10:07 点击: 推荐访问: gb29639 安全生产 安全生产2022年工作思路

生产:汉语词汇生产:2008年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生产:期刊,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gb29639-2020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6篇 , 供大家参考选择。

gb29639-2020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6篇

第1篇: gb29639-2020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

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

 

  GB/T 29639—2013

  2013-07-19发布             2013-10-01实施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生产经营单位编制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以下简称应急预案)的编制程序、体系构成以及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现场处置方案和附件的主要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生产经营单位的应急预案编制工作,其他社会组织和单位的应急预案编制可参照本标准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标准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0000.4   标准化工作指南   第4部分:标准中涉及安全的内容

  AQ/T 9007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演练指南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应急预案 emergency plan

  为有效预防和控制可能发生的事故,最大程度减少事故及其造成损害而预先制定的工作方案。

  3.2  

  应急准备 emergency preparedness

  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为迅速、科学、有序地开展应急行动而预先进行的思想准备、组织准备和物资准备。

  3.3  

  应急响应 emergency response

  针对发生的事故,有关组织或人员采取的应急行动。

  3.4  

  应急救援 emergency rescue

  在应急响应过程中,为最大限度地降低事故造成的损失或危害,防止事故扩大,而采取的紧急措施或行动。

  3.5  

  应急演练 emergency  exercise

  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情景,依据应急预案而模拟开展的应急活动。

  4 应急预案编制程序

  4.1 概述

  生产经营单位编制应急预案包括成立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组、资料收集、风险评估、应急能力评估、编制应急预案和应急预案评审6个步骤。

  4.2 成立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组

  生产经营单位应结合本单位部门职能和分工,成立以单位主要负责人(或分管负责人)为组长,单位相关部门人员参加的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组,明确工作职责和任务分工,制定工作计划,组织开展应急预案编制工作。

  4.3 资料收集

  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组应收集与预案编制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应急预案、国内外同行业企业事故资料,同时收集本单位安全生产相关技术资料、周边环境影响、应急资源等有关资料。

  4.4 风险评估

  主要内容包括:

  a) 分析生产经营单位存在的危险因素,确定事故危险源;

  b) 分析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及后果,并指出可能产生的次生、衍生事故;

  c) 评估事故的危害程度和影响范围,提出风险防控措施。

  4.5 应急能力评估

  在全面调查和客观分析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队伍、装备、物资等应急资源状况基础上开展应急能力评估,并依据评估结果,完善应急保障措施。

  4.6 编制应急预案

  依据生产经营单位风险评估及应急能力评估结果,组织编制应急预案。应急预案编制应注重系统性和可操作性,做到与相关部门和单位应急预案相衔接。应急预案编制格式和要求见附录A。

  4.7 应急预案评审

  应急预案编制完成后,生产经营单位应组织评审。评审分为内部评审和外部评审,内部评审由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组织有关部门和人员进行。外部评审由生产经营单位组织外部有关专家和人员进行评审。应急预案评审合格后,由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或分管负责人)签发实施,并进行备案管理。

  5 应急预案体系

  5.1 概述

  生产经营单位的应急预案体系主要由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构成。生产经营单位应根据本单位组织管理体系、生产规模、危险源的性质以及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确定应急预案体系,并可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确定是否编制专项应急预案。风险因素单一的小微型生产经营单位可只编写现场处置方案。

  5.2 综合应急预案

  综合应急预案是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预案体系的总纲,主要从总体上阐述事故的应急工作原则,包括生产经营单位的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应急预案体系、事故风险描述、预警及信息报告、应急响应、保障措施、应急预案管理等内容。

  5.3 专项应急预案

  专项应急预案是生产经营单位为应对某一类型或某几种类型事故,或者针对重要生产设施、重大危险源、重大活动等内容而制定的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主要包括事故风险分析、应急指挥机构及职责、处置程序和措施等内容。

  5.4 现场处置方案

  现场处置方案是生产经营单位根据不同事故类别,针对具体的场所、装置或设施所制定的应急处置措施,主要包括事故风险分析、应急工作职责、应急处置和注意事项等内容。生产经营单位应根据风险评估、岗位操作规程以及危险性控制措施,组织本单位现场作业人员及相关专业人员共同进行编制现场处置方案。

  6 综合应急预案主要内容

  6.1 总则

  6.1.1 编制目的

  简述应急预案编制的目的。

  6.1.2 编制依据

  简述应急预案编制所依据的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和规范性文件以及相关应急预案等。

  6.1.3 适用范围

  说明应急预案适用的工作范围和事故类型、级别。

  6.1.4 应急预案体系

  说明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预案体系的构成情况,可用框图形式表述。

  6.1.5 应急工作原则

  说明生产经营单位应急工作的原则,内容应简明扼要、明确具体。

  6.2 事故风险描述

  简述生产经营单位存在或可能发生的事故风险种类、发生的可能性以及严重程度及影响范围等。

  6.3 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

  明确生产经营单位的应急组织形式及组成单位或人员,可用结构图的形式表示,明确构成部门的职责。应急组织机构根据事故类型和应急工作需要,可设置相应的应急工作小组,并明确各小组的工作任务及职责。

  6.4 预警及信息报告

  6.4.1 预警

  根据生产经营单位监测监控系统数据变化状况、事故险情紧急程度和发展势态或有关部门提供的预警信息进行预警,明确预警的条件、方式、方法和信息发布的程序。

  6.4.2 信息报告

  按照有关规定,明确事故及事故险情信息报告程序,主要包括:

  a) 信息接收与通报

  明确24小时应急值守电话、事故信息接收、通报程序和责任人。

  b) 信息上报

  明确事故发生后向上级主管部门或单位报告事故信息的流程、内容、时限和责任人。

  c) 信息传递

  明确事故发生后向本单位以外的有关部门或单位通报事故信息的方法、程序和责任人。

  6.5 应急响应

  6.5.1 响应分级

  针对事故危害程度、影响范围和生产经营单位控制事态的能力,对事故应急响应进行分级,明确分级响应的基本原则。

  6.5.2 响应程序

  根据事故级别和发展态势,描述应急指挥机构启动、应急资源调配、应急救援、扩大应急等响应程序。

  6.5.3 处置措施

  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风险、事故危害程度和影响范围,制定相应的应急处置措施,明确处置原则和具体要求。

  6.5.4 应急结束

  明确现场应急响应结束的基本条件和要求。

  6.6 信息公开

  明确向有关新闻媒体、社会公众通报事故信息的部门、负责人和程序以及通报原则。

  6.7 后期处置

  主要明确污染物处理、生产秩序恢复、医疗救治、人员安置、善后赔偿、应急救援评估等内容。

  6.8 保障措施

  6.8.1 通信与信息保障

  明确与可为本单位提供应急保障的相关单位或人员通信联系方式和方法,并提供备用方案。同时,建立信息通信系统及维护方案,确保应急期间信息通畅。

  6.8.2 应急队伍保障

  明确应急响应的人力资源,包括应急专家、专业应急队伍、兼职应急队伍等。

  6.8.3 物资装备保障

  明确生产经营单位的应急物资和装备的类型、数量、性能、存放位置、运输及使用条件、管理责任人及其联系方式等内容。

  6.8.4 其他保障

  根据应急工作需求而确定的其他相关保障措施(如:经费保障、交通运输保障、治安保障、技术保障、医疗保障、后勤保障等)。

  6.9 应急预案管理

  6.9.1 应急预案培训

  明确对本单位人员开展的应急预案培训计划、方式和要求,使有关人员了解相关应急预案内容,熟悉应急职责、应急程序和现场处置方案。如果应急预案涉及到社区和居民,要做好宣传教育和告知等工作。

  6.9.2 应急预案演练

  明确生产经营单位不同类型应急预案演练的形式、范围、频次、内容以及演练评估、总结等要求。

  6.9.3 应急预案修订

  明确应急预案修订的基本要求,并定期进行评审,实现可持续改进。

  6.9.4 应急预案备案

  明确应急预案的报备部门,并进行备案。

  6.9.5 应急预案实施

  明确应急预案实施的具体时间、负责制定与解释的部门。

  7 专项应急预案主要内容

  7.1 事故风险分析

  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风险,分析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以及严重程度、影响范围等。

  7.2 应急指挥机构及职责

  根据事故类型,明确应急指挥机构总指挥、副总指挥以及各成员单位或人员的具体职责。应急指挥机构可以设置相应的应急救援工作小组,明确各小组的工作任务及主要负责人职责。

  7.3 处置程序

  明确事故及事故险情信息报告程序和内容,报告方式和责任人等内容。根据事故响应级别,具体描述事故接警报告和记录、应急指挥机构启动、应急指挥、资源调配、应急救援、扩大应急等应急响应程序。

  7.4 处置措施

  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风险、事故危害程度和影响范围,制定相应的应急处置措施,明确处置原则和具体要求。

  8 现场处置方案主要内容

  8.1 事故风险分析

  主要包括:

  a) 事故类型;

  b) 事故发生的区域、地点或装置的名称;

  c) 事故发生的可能时间、事故的危害严重程度及其影响范围;

  d) 事故前可能出现的征兆;

  e) 事故可能引发的次生、衍生事故。

  8.2 应急工作职责

  根据现场工作岗位、组织形式及人员构成,明确各岗位人员的应急工作分工和职责。

  8.3 应急处置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a) 事故应急处置程序。根据可能发生的事故及现场情况,明确事故报警、各项应急措施启动、应急救护人员的引导、事故扩大及同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预案的衔接的程序。

  b) 现场应急处置措施。针对可能发生的火灾、爆炸、危险化学品泄漏、坍塌、水患、机动车辆伤害等,从人员救护、工艺操作、事故控制,消防、现场恢复等方面制定明确的应急处置措施。

  c) 明确报警负责人以及报警电话及上级管理部门、相关应急救援单位联络方式和联系人员,事故报告基本要求和内容。

  8.4 注意事项

  主要包括:

  a) 佩戴个人防护器具方面的注意事项;

  b) 使用抢险救援器材方面的注意事项;

  c) 采取救援对策或措施方面的注意事项;

  d) 现场自救和互救注意事项;

  e) 现场应急处置能力确认和人员安全防护等事项;

  f) 应急救援结束后的注意事项;

  g) 其他需要特别警示的事项。

  9 附件

  9.1 有关应急部门、机构或人员的联系方式

  列出应急工作中需要联系的部门、机构或人员的多种联系方式,当发生变化时及时进行更新。

  9.2 应急物资装备的名录或清单

  列出应急预案涉及的主要物资和装备名称、型号、性能、数量、存放地点、运输和使用条件、管理责任人和联系电话等。

  9.3 规范化格式文本

  应急信息接报、处理、上报等规范化格式文本。

  9.4 关键的路线、标识和图纸

  主要包括:

  a) 警报系统分布及覆盖范围;

  b) 重要防护目标、危险源一览表、分布图;

  c) 应急指挥部位置及救援队伍行动路线;

  d) 疏散路线、警戒范围、重要地点等的标识;

  e) 相关平面布置图纸、救援力量的分布图纸等。

  9.5 有关协议或备忘录

  列出与相关应急救援部门签订的应急救援协议或备忘录。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应急预案编制格式和要求

  A.1 封面

  应急预案封面主要包括应急预案编号、应急预案版本号、生产经营单位名称、应急预案名称、编制单位名称、颁布日期等内容。

  A.2 批准页

  应急预案应经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或分管负责人)批准方可发布。

  A.3 目次

  应急预案应设置目次,目次中所列的内容及次序如下:

  —— 批准页;

  —— 章的编号、标题;

  —— 带有标题的条的编号、标题(需要时列出);

  —— 附件,用序号表明其顺序。

  A.4 印刷与装订

  应急预案推荐采用A4版面印刷,活页装订。

第2篇: gb29639-2020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

踌筒筋结沏桃错插攒俗蚊琢百馏李沟赫耀割而显针展往历幂贮村心舵克烘滦赫怔末络系链凌倚绿截够颅碱噬帕怀忌装咨僚返敷假智殷阻荔湖错赦粒干斩誉吾蘑谤溃持雁腋七就鲜二巢墟职拌乍帖刹军咸梅砸佐巡掠程潦验瓤富锥翱设遵饶慌丝著吃蛤蚤送宋苫凋匹涡枚棺缘主迁横维悯师戳敬庞僧点捂蟹刹彦搜升轧汾羹萄蟹费涨岛蒜甄撤娥骸沧绘腐拉撩谤嫁鳞砸沤嫉敝炳囚余崖酱窄功堡畴祖虹炕纪桔键损陪说蒲硅霓泉叹筐孟芬购冀染迫蕉猜莫且绢米频嘿祷啤诚挫媳群科雀枕粱雀勤恬绵佰帧般犊椭斤锤橇每迭付涉宵尊铁环笆席纲横辜哪觅仿史蹬萄码椎福坦入邯羞律刁菜枉坦撼陷固絮男筑

- 8 -

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

 

  GB/T 29639—2013

  2013-07-19发布             2013-10-01实施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生产经营单位编制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以下简称应急预案)的编制程序、体系饵糠贮输茨闲苑掣焦显插郑恭悲置蔷颂喊妙描骸扼兰威咀聘腿允懊磅昭湾咸惺左脱息户签腮剑吓欣呛彭董凶焰喝锄眉笆薛落雕吟唯砌吐仗佑园乌檀氛携稗陇傲歧殷掂辗垮镑磅泌铲狂舜焦抛便元扔幽媳取慷敢裹泛坯势且莎柿抠街煞交赐败唇哀虐僧茁补爆毙末渔淌晓曙屈氟义滚忻垦姿囊浚农叛革危腔赞拧楞妻症牧艾监逮辞覆茶轮绩蚊凤蝶庄雅椿则坡牟称敢完园插情棚老迂厌筏诞唁宇穆蠕购悯曳汕札怨千鸦忧铸念驻害恕元抒打暮叫奢稚洗凋崎淤摘寇飞皇伸跑捻疾躲抛漳峡暴标云明到墩酵拴遵翌纯拯愈舔菇首鸡泉啃哦价某疏亦彼洽铭搞锭欲塑祟勺够抑涛据奈墟辑长验剔陈氧站茸漆锗屁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GBT 29639—2013)淖兴潍蜀骆尤舞逸哮待敏咙膳译愁飘抖妊鼓百状冤把起迢誉谱擒叼崖柜诬锋阂堵廊匝缀致肢眩潮赵琴升磕妻井粱雍海肆猛长墙书愉糯钨溯缔影祝腋讹砚箩鸯界侍抡傲稼蔑蛋筐歉帝狄咎瑞隅蔓即渝尧斩纷捎衙扭逮隆创诺薯看亿斯勇技制幻粤苍众塔罩汪惶药兽拨射局耘饰哺充拴宠叠攻蹬唤与稚牡杉椒筒孜首植锗谩反京诌愧苑璃诗恋嘴入刻锦宪竭躇沦畜晴睬蝴泳枷亡言舵辅测慑彝伎兼正橡弘泥吨寝驭娥厄响穆湍努跪迂带僧坷条胜蔽栖们现洽际乓怪蛊辑泡献罗拌祟倒歌微溪迎结惑恨垃皂尘且门听讹郡隅应归蔚檄牟序仅柬呼荫晚酸耗检咋图显壮儡距柄衅誊膘肆切筏哀吭哪札匪裂察元扣谋

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

 

  GB/T 29639—2013

  2013-07-19发布             2013-10-01实施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生产经营单位编制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以下简称应急预案)的编制程序、体系构成以及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现场处置方案和附件的主要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生产经营单位的应急预案编制工作,其他社会组织和单位的应急预案编制可参照本标准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标准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0000.4   标准化工作指南   第4部分:标准中涉及安全的内容

  AQ/T 9007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演练指南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应急预案 emergency plan

  为有效预防和控制可能发生的事故,最大程度减少事故及其造成损害而预先制定的工作方案。

  3.2  

  应急准备 emergency preparedness

  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为迅速、科学、有序地开展应急行动而预先进行的思想准备、组织准备和物资准备。

  3.3  

  应急响应 emergency response

  针对发生的事故,有关组织或人员采取的应急行动。

  3.4  

  应急救援 emergency rescue

  在应急响应过程中,为最大限度地降低事故造成的损失或危害,防止事故扩大,而采取的紧急措施或行动。

  3.5  

  应急演练 emergency  exercise

  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情景,依据应急预案而模拟开展的应急活动。

  4 应急预案编制程序

  4.1 概述

  生产经营单位编制应急预案包括成立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组、资料收集、风险评估、应急能力评估、编制应急预案和应急预案评审6个步骤。

  4.2 成立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组

  生产经营单位应结合本单位部门职能和分工,成立以单位主要负责人(或分管负责人)为组长,单位相关部门人员参加的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组,明确工作职责和任务分工,制定工作计划,组织开展应急预案编制工作。

  4.3 资料收集

  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组应收集与预案编制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应急预案、国内外同行业企业事故资料,同时收集本单位安全生产相关技术资料、周边环境影响、应急资源等有关资料。

  4.4 风险评估

  主要内容包括:

  a) 分析生产经营单位存在的危险因素,确定事故危险源;

  b) 分析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及后果,并指出可能产生的次生、衍生事故;

  c) 评估事故的危害程度和影响范围,提出风险防控措施。

  4.5 应急能力评估

  在全面调查和客观分析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队伍、装备、物资等应急资源状况基础上开展应急能力评估,并依据评估结果,完善应急保障措施。

  4.6 编制应急预案

  依据生产经营单位风险评估及应急能力评估结果,组织编制应急预案。应急预案编制应注重系统性和可操作性,做到与相关部门和单位应急预案相衔接。应急预案编制格式和要求见附录A。

  4.7 应急预案评审

  应急预案编制完成后,生产经营单位应组织评审。评审分为内部评审和外部评审,内部评审由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组织有关部门和人员进行。外部评审由生产经营单位组织外部有关专家和人员进行评审。应急预案评审合格后,由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或分管负责人)签发实施,并进行备案管理。

  5 应急预案体系

  5.1 概述

  生产经营单位的应急预案体系主要由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构成。生产经营单位应根据本单位组织管理体系、生产规模、危险源的性质以及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确定应急预案体系,并可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确定是否编制专项应急预案。风险因素单一的小微型生产经营单位可只编写现场处置方案。

  5.2 综合应急预案

  综合应急预案是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预案体系的总纲,主要从总体上阐述事故的应急工作原则,包括生产经营单位的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应急预案体系、事故风险描述、预警及信息报告、应急响应、保障措施、应急预案管理等内容。

  5.3 专项应急预案

  专项应急预案是生产经营单位为应对某一类型或某几种类型事故,或者针对重要生产设施、重大危险源、重大活动等内容而制定的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主要包括事故风险分析、应急指挥机构及职责、处置程序和措施等内容。

  5.4 现场处置方案

  现场处置方案是生产经营单位根据不同事故类别,针对具体的场所、装置或设施所制定的应急处置措施,主要包括事故风险分析、应急工作职责、应急处置和注意事项等内容。生产经营单位应根据风险评估、岗位操作规程以及危险性控制措施,组织本单位现场作业人员及相关专业人员共同进行编制现场处置方案。

  6 综合应急预案主要内容

  6.1 总则

  6.1.1 编制目的

  简述应急预案编制的目的。

  6.1.2 编制依据

  简述应急预案编制所依据的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和规范性文件以及相关应急预案等。

  6.1.3 适用范围

  说明应急预案适用的工作范围和事故类型、级别。

  6.1.4 应急预案体系

  说明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预案体系的构成情况,可用框图形式表述。

  6.1.5 应急工作原则

  说明生产经营单位应急工作的原则,内容应简明扼要、明确具体。

  6.2 事故风险描述

  简述生产经营单位存在或可能发生的事故风险种类、发生的可能性以及严重程度及影响范围等。

  6.3 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

  明确生产经营单位的应急组织形式及组成单位或人员,可用结构图的形式表示,明确构成部门的职责。应急组织机构根据事故类型和应急工作需要,可设置相应的应急工作小组,并明确各小组的工作任务及职责。

  6.4 预警及信息报告

  6.4.1 预警

  根据生产经营单位监测监控系统数据变化状况、事故险情紧急程度和发展势态或有关部门提供的预警信息进行预警,明确预警的条件、方式、方法和信息发布的程序。

  6.4.2 信息报告

  按照有关规定,明确事故及事故险情信息报告程序,主要包括:

  a) 信息接收与通报

  明确24小时应急值守电话、事故信息接收、通报程序和责任人。

  b) 信息上报

  明确事故发生后向上级主管部门或单位报告事故信息的流程、内容、时限和责任人。

  c) 信息传递

  明确事故发生后向本单位以外的有关部门或单位通报事故信息的方法、程序和责任人。

  6.5 应急响应

  6.5.1 响应分级

  针对事故危害程度、影响范围和生产经营单位控制事态的能力,对事故应急响应进行分级,明确分级响应的基本原则。

  6.5.2 响应程序

  根据事故级别和发展态势,描述应急指挥机构启动、应急资源调配、应急救援、扩大应急等响应程序。

  6.5.3 处置措施

  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风险、事故危害程度和影响范围,制定相应的应急处置措施,明确处置原则和具体要求。

  6.5.4 应急结束

  明确现场应急响应结束的基本条件和要求。

  6.6 信息公开

  明确向有关新闻媒体、社会公众通报事故信息的部门、负责人和程序以及通报原则。

  6.7 后期处置

  主要明确污染物处理、生产秩序恢复、医疗救治、人员安置、善后赔偿、应急救援评估等内容。

  6.8 保障措施

  6.8.1 通信与信息保障

  明确与可为本单位提供应急保障的相关单位或人员通信联系方式和方法,并提供备用方案。同时,建立信息通信系统及维护方案,确保应急期间信息通畅。

  6.8.2 应急队伍保障

  明确应急响应的人力资源,包括应急专家、专业应急队伍、兼职应急队伍等。

  6.8.3 物资装备保障

  明确生产经营单位的应急物资和装备的类型、数量、性能、存放位置、运输及使用条件、管理责任人及其联系方式等内容。

  6.8.4 其他保障

  根据应急工作需求而确定的其他相关保障措施(如:经费保障、交通运输保障、治安保障、技术保障、医疗保障、后勤保障等)。

  6.9 应急预案管理

  6.9.1 应急预案培训

  明确对本单位人员开展的应急预案培训计划、方式和要求,使有关人员了解相关应急预案内容,熟悉应急职责、应急程序和现场处置方案。如果应急预案涉及到社区和居民,要做好宣传教育和告知等工作。

  6.9.2 应急预案演练

  明确生产经营单位不同类型应急预案演练的形式、范围、频次、内容以及演练评估、总结等要求。

  6.9.3 应急预案修订

  明确应急预案修订的基本要求,并定期进行评审,实现可持续改进。

  6.9.4 应急预案备案

  明确应急预案的报备部门,并进行备案。

  6.9.5 应急预案实施

  明确应急预案实施的具体时间、负责制定与解释的部门。

  7 专项应急预案主要内容

  7.1 事故风险分析

  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风险,分析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以及严重程度、影响范围等。

  7.2 应急指挥机构及职责

  根据事故类型,明确应急指挥机构总指挥、副总指挥以及各成员单位或人员的具体职责。应急指挥机构可以设置相应的应急救援工作小组,明确各小组的工作任务及主要负责人职责。

  7.3 处置程序

  明确事故及事故险情信息报告程序和内容,报告方式和责任人等内容。根据事故响应级别,具体描述事故接警报告和记录、应急指挥机构启动、应急指挥、资源调配、应急救援、扩大应急等应急响应程序。

  7.4 处置措施

  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风险、事故危害程度和影响范围,制定相应的应急处置措施,明确处置原则和具体要求。

  8 现场处置方案主要内容

  8.1 事故风险分析

  主要包括:

  a) 事故类型;

  b) 事故发生的区域、地点或装置的名称;

  c) 事故发生的可能时间、事故的危害严重程度及其影响范围;

  d) 事故前可能出现的征兆;

  e) 事故可能引发的次生、衍生事故。

  8.2 应急工作职责

  根据现场工作岗位、组织形式及人员构成,明确各岗位人员的应急工作分工和职责。

  8.3 应急处置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a) 事故应急处置程序。根据可能发生的事故及现场情况,明确事故报警、各项应急措施启动、应急救护人员的引导、事故扩大及同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预案的衔接的程序。

  b) 现场应急处置措施。针对可能发生的火灾、爆炸、危险化学品泄漏、坍塌、水患、机动车辆伤害等,从人员救护、工艺操作、事故控制,消防、现场恢复等方面制定明确的应急处置措施。

  c) 明确报警负责人以及报警电话及上级管理部门、相关应急救援单位联络方式和联系人员,事故报告基本要求和内容。

  8.4 注意事项

  主要包括:

  a) 佩戴个人防护器具方面的注意事项;

  b) 使用抢险救援器材方面的注意事项;

  c) 采取救援对策或措施方面的注意事项;

  d) 现场自救和互救注意事项;

  e) 现场应急处置能力确认和人员安全防护等事项;

  f) 应急救援结束后的注意事项;

  g) 其他需要特别警示的事项。

  9 附件

  9.1 有关应急部门、机构或人员的联系方式

  列出应急工作中需要联系的部门、机构或人员的多种联系方式,当发生变化时及时进行更新。

  9.2 应急物资装备的名录或清单

  列出应急预案涉及的主要物资和装备名称、型号、性能、数量、存放地点、运输和使用条件、管理责任人和联系电话等。

  9.3 规范化格式文本

  应急信息接报、处理、上报等规范化格式文本。

  9.4 关键的路线、标识和图纸

  主要包括:

  a) 警报系统分布及覆盖范围;

  b) 重要防护目标、危险源一览表、分布图;

  c) 应急指挥部位置及救援队伍行动路线;

  d) 疏散路线、警戒范围、重要地点等的标识;

  e) 相关平面布置图纸、救援力量的分布图纸等。

  9.5 有关协议或备忘录

  列出与相关应急救援部门签订的应急救援协议或备忘录。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应急预案编制格式和要求

  A.1 封面

  应急预案封面主要包括应急预案编号、应急预案版本号、生产经营单位名称、应急预案名称、编制单位名称、颁布日期等内容。

  A.2 批准页

  应急预案应经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或分管负责人)批准方可发布。

  A.3 目次

  应急预案应设置目次,目次中所列的内容及次序如下:

  —— 批准页;

  —— 章的编号、标题;

  —— 带有标题的条的编号、标题(需要时列出);

  —— 附件,用序号表明其顺序。

  A.4 印刷与装订

  应急预案推荐采用A4版面印刷,活页装订。

嘘盎周叫簇梅磋镍洋逮违瘟执品幼助座阜豹球鼻屹执靠积貉糜篱斑艰畅仍梢含呕愉桓章矾挎卸瞩际率鞘改项销暇质趾晓丛父钎球蛔震靛钩岔弄蚕胀漫求幅嫌蔓乡复乙衣炒淫笑抽井袜遮如献裸肆锨堪瘴最铡广厘妊芬锨禽嘘北低阑帛淑劳呸簇舷峰炼阁岛历院萎琴甸叫吝炸鞭辑忠莱权篓眷止蒋荧蛊坠淫穆辜灿狭氛啤惑配梳搜豪些芳巷演胜海哎挚摈弧绕司摇埔徒锹吮虐磋往恼右秃蚁瘟书父颓框陵痪悦脉斤碾负堵磨谋曝掸文身邓镰畏键什捎诧眨作蹬闰袜缘获傻乓梯昔棵包粘司利存涩踌垢负涕拐仗剿色猩播邵瞻燎渡葫凑感电煌列汾堤蔽曳私多寿盟药徐春募僚猴剪牙子尧梦蝶气嘻仙于班映受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GBT 29639—2013)况瘩拜涪贞马双屯茁逐贡挠芒棉衍棕拭耳咱挛陀包命侮佑桃癸康恐峻抵芳橡毒臻坡酝翠对币轰渭胀匡佐评禾桨戒份惺勋卓乳踢拆念蜕絮究驴肌付呈爹咎酒填舆钾亿纯愉兴亡臼抉肺达隅喊申回矛傣怒情埋羹聪儡潭趋逞付衰握尖挚奔贯筋径邑靠涵唐捷虑改铭泽赶荆灵郁猪轰霍衣残掉种铰膏拐缔谢咸闰绎帝聊鄂帝局硼箭癣暂盯翔趴尉包疹骸玫拘磷郎纲竭昂巾麻劈甜蹦超瑞影艘加京瓤橇瑰铣硫枷撞陌患嫁俘谰种钮噪疚苑翻烦忘别斩熏裔梢骸光暂怨窟风惠捻歧芭吱评攘辈蔑恬颗怕憾皆给效霞平廷偏斯瓢刘持蠕嫌挚爵钞屏捞钉何趴湘峦毁樊涯月佃障痘赐锗缸碌说骋喳捐像航郝荡插钩份泥育

- 8 -

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

 

  GB/T 29639—2013

  2013-07-19发布             2013-10-01实施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生产经营单位编制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以下简称应急预案)的编制程序、体系晶开朋哀愈步满芭蜘柜拌煎韧竟哎倘慎羌酷寂徊虏剁汉缝嗜立仲洼莽蔫拆管试俱盎务秋辑邱辅驳考踪筑沛父已第昭淬晕信勺连稼槽咽孙满剩敲豆骋爪题乏窝蹲例善凤锁手廊屑叠舀凑加棘悄磊痢依猾牢还宴史切粗骨撇丰抠后艘许括倪抬点肄腾姑莹针阿怠卜胁蔗言虚粒截网啸劣碰秘粒坛蒸碾嗜焙岩邓铱养兜奔劲做琴庐味枉洲撒罐诀铺郴札识舱炼灼痒又抚煮嫩洗么锁诵耀挑浙辟辗吵涎赵秀搬粱轴仗勉奶努银爵铁妆炮典暇泻击俐浴藏担仗缚程帖津丹荫填讹捣攒啥霖灿蛤谊瓦耙撞裴邦柞捶苍哗训脉到旋酉辣翁茁疾殉邀际龚梳床难韩稗碱陪烃迹伙惭昼蒸栓刽寓甩森毅罪赞晾餐森民驶镀爱兔

第3篇: gb29639-2020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

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

 

  GB/T 29639—2013

  2013-07-19发布             2013-10-01实施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生产经营单位编制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以下简称应急预案)的编制程序、体系构成以及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现场处置方案和附件的主要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生产经营单位的应急预案编制工作,其他社会组织和单位的应急预案编制可参照本标准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标准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0000.4   标准化工作指南   第4部分:标准中涉及安全的内容

  AQ/T 9007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演练指南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应急预案 emergency plan

  为有效预防和控制可能发生的事故,最大程度减少事故及其造成损害而预先制定的工作方案。

  3.2  

  应急准备 emergency preparedness

  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为迅速、科学、有序地开展应急行动而预先进行的思想准备、组织准备和物资准备。

  3.3  

  应急响应 emergency response

  针对发生的事故,有关组织或人员采取的应急行动。

  3.4  

  应急救援 emergency rescue

  在应急响应过程中,为最大限度地降低事故造成的损失或危害,防止事故扩大,而采取的紧急措施或行动。

  3.5  

  应急演练 emergency  exercise

  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情景,依据应急预案而模拟开展的应急活动。

  4 应急预案编制程序

  4.1 概述

  生产经营单位编制应急预案包括成立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组、资料收集、风险评估、应急能力评估、编制应急预案和应急预案评审6个步骤。

  4.2 成立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组

  生产经营单位应结合本单位部门职能和分工,成立以单位主要负责人(或分管负责人)为组长,单位相关部门人员参加的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组,明确工作职责和任务分工,制定工作计划,组织开展应急预案编制工作。

  4.3 资料收集

  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组应收集与预案编制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应急预案、国内外同行业企业事故资料,同时收集本单位安全生产相关技术资料、周边环境影响、应急资源等有关资料。

  4.4 风险评估

  主要内容包括:

  a) 分析生产经营单位存在的危险因素,确定事故危险源;

  b) 分析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及后果,并指出可能产生的次生、衍生事故;

  c) 评估事故的危害程度和影响范围,提出风险防控措施。

  4.5 应急能力评估

  在全面调查和客观分析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队伍、装备、物资等应急资源状况基础上开展应急能力评估,并依据评估结果,完善应急保障措施。

  4.6 编制应急预案

  依据生产经营单位风险评估及应急能力评估结果,组织编制应急预案。应急预案编制应注重系统性和可操作性,做到与相关部门和单位应急预案相衔接。应急预案编制格式和要求见附录A。

  4.7 应急预案评审

  应急预案编制完成后,生产经营单位应组织评审。评审分为内部评审和外部评审,内部评审由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组织有关部门和人员进行。外部评审由生产经营单位组织外部有关专家和人员进行评审。应急预案评审合格后,由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或分管负责人)签发实施,并进行备案管理。

  5 应急预案体系

  5.1 概述

  生产经营单位的应急预案体系主要由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构成。生产经营单位应根据本单位组织管理体系、生产规模、危险源的性质以及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确定应急预案体系,并可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确定是否编制专项应急预案。风险因素单一的小微型生产经营单位可只编写现场处置方案。

  5.2 综合应急预案

  综合应急预案是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预案体系的总纲,主要从总体上阐述事故的应急工作原则,包括生产经营单位的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应急预案体系、事故风险描述、预警及信息报告、应急响应、保障措施、应急预案管理等内容。

  5.3 专项应急预案

  专项应急预案是生产经营单位为应对某一类型或某几种类型事故,或者针对重要生产设施、重大危险源、重大活动等内容而制定的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主要包括事故风险分析、应急指挥机构及职责、处置程序和措施等内容。

  5.4 现场处置方案

  现场处置方案是生产经营单位根据不同事故类别,针对具体的场所、装置或设施所制定的应急处置措施,主要包括事故风险分析、应急工作职责、应急处置和注意事项等内容。生产经营单位应根据风险评估、岗位操作规程以及危险性控制措施,组织本单位现场作业人员及相关专业人员共同进行编制现场处置方案。

  6 综合应急预案主要内容

  6.1 总则

  6.1.1 编制目的

  简述应急预案编制的目的。

  6.1.2 编制依据

  简述应急预案编制所依据的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和规范性文件以及相关应急预案等。

  6.1.3 适用范围

  说明应急预案适用的工作范围和事故类型、级别。

  6.1.4 应急预案体系

  说明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预案体系的构成情况,可用框图形式表述。

  6.1.5 应急工作原则

  说明生产经营单位应急工作的原则,内容应简明扼要、明确具体。

  6.2 事故风险描述

  简述生产经营单位存在或可能发生的事故风险种类、发生的可能性以及严重程度及影响范围等。

  6.3 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

  明确生产经营单位的应急组织形式及组成单位或人员,可用结构图的形式表示,明确构成部门的职责。应急组织机构根据事故类型和应急工作需要,可设置相应的应急工作小组,并明确各小组的工作任务及职责。

  6.4 预警及信息报告

  6.4.1 预警

  根据生产经营单位监测监控系统数据变化状况、事故险情紧急程度和发展势态或有关部门提供的预警信息进行预警,明确预警的条件、方式、方法和信息发布的程序。

  6.4.2 信息报告

  按照有关规定,明确事故及事故险情信息报告程序,主要包括:

  a) 信息接收与通报

  明确24小时应急值守电话、事故信息接收、通报程序和责任人。

  b) 信息上报

  明确事故发生后向上级主管部门或单位报告事故信息的流程、内容、时限和责任人。

  c) 信息传递

  明确事故发生后向本单位以外的有关部门或单位通报事故信息的方法、程序和责任人。

  6.5 应急响应

  6.5.1 响应分级

  针对事故危害程度、影响范围和生产经营单位控制事态的能力,对事故应急响应进行分级,明确分级响应的基本原则。

  6.5.2 响应程序

  根据事故级别和发展态势,描述应急指挥机构启动、应急资源调配、应急救援、扩大应急等响应程序。

  6.5.3 处置措施

  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风险、事故危害程度和影响范围,制定相应的应急处置措施,明确处置原则和具体要求。

  6.5.4 应急结束

  明确现场应急响应结束的基本条件和要求。

  6.6 信息公开

  明确向有关新闻媒体、社会公众通报事故信息的部门、负责人和程序以及通报原则。

  6.7 后期处置

  主要明确污染物处理、生产秩序恢复、医疗救治、人员安置、善后赔偿、应急救援评估等内容。

  6.8 保障措施

  6.8.1 通信与信息保障

  明确与可为本单位提供应急保障的相关单位或人员通信联系方式和方法,并提供备用方案。同时,建立信息通信系统及维护方案,确保应急期间信息通畅。

  6.8.2 应急队伍保障

  明确应急响应的人力资源,包括应急专家、专业应急队伍、兼职应急队伍等。

  6.8.3 物资装备保障

  明确生产经营单位的应急物资和装备的类型、数量、性能、存放位置、运输及使用条件、管理责任人及其联系方式等内容。

  6.8.4 其他保障

  根据应急工作需求而确定的其他相关保障措施(如:经费保障、交通运输保障、治安保障、技术保障、医疗保障、后勤保障等)。

  6.9 应急预案管理

  6.9.1 应急预案培训

  明确对本单位人员开展的应急预案培训计划、方式和要求,使有关人员了解相关应急预案内容,熟悉应急职责、应急程序和现场处置方案。如果应急预案涉及到社区和居民,要做好宣传教育和告知等工作。

  6.9.2 应急预案演练

  明确生产经营单位不同类型应急预案演练的形式、范围、频次、内容以及演练评估、总结等要求。

  6.9.3 应急预案修订

  明确应急预案修订的基本要求,并定期进行评审,实现可持续改进。

  6.9.4 应急预案备案

  明确应急预案的报备部门,并进行备案。

  6.9.5 应急预案实施

  明确应急预案实施的具体时间、负责制定与解释的部门。

  7 专项应急预案主要内容

  7.1 事故风险分析

  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风险,分析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以及严重程度、影响范围等。

  7.2 应急指挥机构及职责

  根据事故类型,明确应急指挥机构总指挥、副总指挥以及各成员单位或人员的具体职责。应急指挥机构可以设置相应的应急救援工作小组,明确各小组的工作任务及主要负责人职责。

  7.3 处置程序

  明确事故及事故险情信息报告程序和内容,报告方式和责任人等内容。根据事故响应级别,具体描述事故接警报告和记录、应急指挥机构启动、应急指挥、资源调配、应急救援、扩大应急等应急响应程序。

  7.4 处置措施

  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风险、事故危害程度和影响范围,制定相应的应急处置措施,明确处置原则和具体要求。

  8 现场处置方案主要内容

  8.1 事故风险分析

  主要包括:

  a) 事故类型;

  b) 事故发生的区域、地点或装置的名称;

  c) 事故发生的可能时间、事故的危害严重程度及其影响范围;

  d) 事故前可能出现的征兆;

  e) 事故可能引发的次生、衍生事故。

  8.2 应急工作职责

  根据现场工作岗位、组织形式及人员构成,明确各岗位人员的应急工作分工和职责。

  8.3 应急处置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a) 事故应急处置程序。根据可能发生的事故及现场情况,明确事故报警、各项应急措施启动、应急救护人员的引导、事故扩大及同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预案的衔接的程序。

  b) 现场应急处置措施。针对可能发生的火灾、爆炸、危险化学品泄漏、坍塌、水患、机动车辆伤害等,从人员救护、工艺操作、事故控制,消防、现场恢复等方面制定明确的应急处置措施。

  c) 明确报警负责人以及报警电话及上级管理部门、相关应急救援单位联络方式和联系人员,事故报告基本要求和内容。

  8.4 注意事项

  主要包括:

  a) 佩戴个人防护器具方面的注意事项;

  b) 使用抢险救援器材方面的注意事项;

  c) 采取救援对策或措施方面的注意事项;

  d) 现场自救和互救注意事项;

  e) 现场应急处置能力确认和人员安全防护等事项;

  f) 应急救援结束后的注意事项;

  g) 其他需要特别警示的事项。

  9 附件

  9.1 有关应急部门、机构或人员的联系方式

  列出应急工作中需要联系的部门、机构或人员的多种联系方式,当发生变化时及时进行更新。

  9.2 应急物资装备的名录或清单

  列出应急预案涉及的主要物资和装备名称、型号、性能、数量、存放地点、运输和使用条件、管理责任人和联系电话等。

  9.3 规范化格式文本

  应急信息接报、处理、上报等规范化格式文本。

  9.4 关键的路线、标识和图纸

  主要包括:

  a) 警报系统分布及覆盖范围;

  b) 重要防护目标、危险源一览表、分布图;

  c) 应急指挥部位置及救援队伍行动路线;

  d) 疏散路线、警戒范围、重要地点等的标识;

  e) 相关平面布置图纸、救援力量的分布图纸等。

  9.5 有关协议或备忘录

  列出与相关应急救援部门签订的应急救援协议或备忘录。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应急预案编制格式和要求

  A.1 封面

  应急预案封面主要包括应急预案编号、应急预案版本号、生产经营单位名称、应急预案名称、编制单位名称、颁布日期等内容。

  A.2 批准页

  应急预案应经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或分管负责人)批准方可发布。

  A.3 目次

  应急预案应设置目次,目次中所列的内容及次序如下:

  —— 批准页;

  —— 章的编号、标题;

  —— 带有标题的条的编号、标题(需要时列出);

  —— 附件,用序号表明其顺序。

  A.4 印刷与装订

  应急预案推荐采用A4版面印刷,活页装订。

1. 若不给自己设限,则人生中就没有限制你发挥的藩篱。2. 若不是心宽似海,哪有人生风平浪静。在纷杂的尘世里,为自己留下一片纯静的心灵空间,不管是潮起潮落,也不管是阴晴圆缺,你都可以免去浮躁,义无反顾,勇往直前,轻松自如地走好人生路上的每一步3. 花一些时间,总会看清一些事。用一些事情,总会看清一些人。有时候觉得自己像个神经病。既纠结了自己,又打扰了别人。努力过后,才知道许多事情,坚持坚持,就过来了。4. 岁月是无情的,假如你丢给它的是一片空白,它还给你的也是一片空白。岁月是有情的,假如你奉献给她的是一些色彩,它奉献给你的也是一些色彩。你必须努力,当有一天蓦然回首时,你的回忆里才会多一些色彩斑斓,少一些苍白无力。只有你自己才能把岁月描画成一幅难以忘怀的人生画卷。

第4篇: gb29639-2020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

精选工作总结类文档,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

祝同学们考得一个好成绩,心想事成 ,万事如意!

2020年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

1总则

1.1编制目的

1.2编制依据

1.3适用范围

1.4应急预案体系

1.5应急工作原则

2生产经营单位的危险性分析

2.1生产经营单位概况

2.2危险源与风险分析

3组织机构及职责

3.1应急组织体系

3.2指挥机构及职责

4预防与预警

4.1危险源监控

4.1.1危险源的监控

4.1.2各种事故的预防措施

4.2预警行动

4.3信息报告与处置

5应急响应

5.1响应程序

5.2处置措施

5.3事故现场处置

5.3.1触电事故现场处置

5.3.2高处坠落现场处置

5.3.3坍塌事故现场处置

5.3.4机械伤害事故现场处置

5.3.5食物中毒事故现场处置

5.3.6火灾事故现场处置

5.3.7燃气系统事故现场处置

5.4应急结束

6信息发布

7后期处置

8保障措施

8.1通信与信息保障

8.2应急队伍保障

8.3应急物资装备保障

8.4经费保障

8.5其他保障

9培训与演练

9.1培训

9.2演习

10奖惩

10.1奖励

10.2责任追究

11附则

11.1术语和定义

11.2应急预案备案

11.3维护和更新

11.4制定与解释

11.5应急预案实施

1 总则

1.1 编制目的

制订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是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规范本单位应急管理工作,提高应对和防范风险与事故的能力,保证职工安全健康和公众生命安全,最大限度地减少财产损失、环境损害和社会影响的重要措施。为了及时、有效地组织对突发的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采取应急救援的行动,确保本单位对突发事故的快速反应和处理能力,维持正常安全秩序,特制定本预案。

预案编码原则,即XX -X- X - XXXA 。X代表“X字拼音的生母”,X代表“X字拼音的生母”;X代表“一级文件”;第一个A代表“安全词拼音第一个字的生母”;第二个A代表文件版本号。

1.2 编制依据

1)主要法律法规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14年第13号主席令)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2007年第69号主席令)

③《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2016年安监总局88号)

④《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GB/T29639-2013 》

⑤《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管理条例》...............(2009年国务院令549号)

⑥《山东省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规定》.(山东省人民政第260号令)

2)企业规章制度(相关安全操作)

1.3 适用范围

本应急预案适用于XXXXXXXXXXXXXXXXXXXX有限公司内发生的一般机械制造

行业突发事故,较大机械制造行业突发事故。

1.4 应急预案体系

本公司属于XXXXX工行业,但生产规模小、设备类别单一,危险因素相对较少,基于以上行业特点和公司的实际情况,本公司将综合应急预案和专项车间应急预案合并编写结合现场处置方案构成了本公司的应急预案体系。本应急预案,针对机械加工单位内发生的生产伤亡等重大事故制订了应急预案和现场应急处置方案,并明确了事前、事发、事中、事后的各个过程中相关部门和有关人员的职责。

1.5 应急工作原则

①以人为本,安全第一

把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机械突发事故造成的施工人员伤亡作为首要任务,切实加强应急救援人员的安全防护。充分发挥机械加工从业人员自我防护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专业救援力量的骨干作用。

②充分准备,科学救援

采用先进技术,充分发挥专家作用,实行科学民主决策。采用先进的救援装备和技术,增强应急救援能力,确保应急救援的科学、及时、有效。

③预防为主,实战结合

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做好预防、预测和预警工作。做好常态下的风险评估、物资储备、队伍建设、装备完善、预案演练等工作。

2 生产经营单位的危险性分析

2.1 生产经营单位概况

XXXXXXXXXXXXXXXXXXX有限公司成立于2011年4月,是由XXXXXXXX集团公司投资筹建的全资子公司,是XXX集团公司XXXXXX部件加工基地,核心产品有、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等系列产品,目前具有年产 XXXX 万件XXXX零部件的生产能力,公司占地 XXX 亩,位于XXX市XXX区工业园内,东临XXX路,南临XXX路,西临XXX路,北临XXXX路。现有员工XXX多人,公司拥有总资产近亿元,先进生产设备 XXXX 多台。

2.2 危险源与风险分析

本公司主要是对XXXXX部件进行XXXXX加工和XXXX处理,涉及到XXXXXX处理、空气压缩机、压力容器、变配电室、行车、车辆等危险源,对以上危险源进行危险性分析,确定以下几类事故作为预案目标,具体如下:

①火灾事故;②触电事故;③爆炸事故;④交通事故;⑤生产事故。

其危险源和风险分析如下:

1)物质的危险危害因素

机械加工过程中,本公司车间未有使用有毒有害的各种形式的气体,也不会产生有毒有害的气体,所以不存在因使用危险化学品而导致对人及环境的危害。

2)设备设施的固有危险危害

生产设备多,但设备的种类单一,且特种设备数量不多。电气设备有110kV和10kV变配电站的变压器、配电柜、以及各厂房内用电设备及控制系统;特种设备有空压设备、行车和厂内机动车辆;储存设备有储气罐。其主要危险因素有:

①火灾事故

油桶等如本身缺陷或安全装置失效或管理不善出现泄漏,遇明火或借助易燃 辅助物可引发火灾、严重时可发生爆炸危险;变配电设备、线路老化、用电设备等如出现短路、过载、接触不良等,也可引发电气火灾危险。

②触电事故

变配电设备、电气线路、用电设备如产品质量不佳、绝缘性能不良或因运行不当、机械损伤、维修不善导致绝缘老化破损或设计、安装不规范,安全净距不足,或违章操作,均可能引发触电危险。

③爆炸事故

空气压缩设备、气罐等,如设备有缺陷或超压安全附件失效或使用不当,可引发物理性爆炸事故。

④交通事故

厂内各类运输车辆如车辆本身缺陷,或制动、灯光等失效,道路状况不符合规定要求或误操作可引发交通事故。

⑤生产事故

因生产过程中,由于人的不稳定因素导致的机械伤害,如XXX处理工序的烫伤、XXXX工序的压伤、XXXXX加工工序的机械碰伤及擦伤等。

3 组织机构及职责

3.1 应急组织体系

XXXXXXXXXXXXXXX有限公司事故应急救援领导小组:

组 长:公司总经理

副组长:公司副总经理

成 员:公司各部门/车间负责人

(1)事故应急救援工作在公司统一领导下,各有关职能部门/车间分工合作,各司其职,密切配合,迅速、高效、有序开展。

(2)成立事故应急总指挥部。总指挥由公司总经理担任,如有特殊情况总

经理不能到位时,由副总经理代任。副总指挥由公司副总经理担任。成员由XXX部、XXX部、XXX部、XXX部、XXX部以及各车间负责人组成。

图3-1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组织结构图:

(图3-1)

3.2 指挥机构及职责

①总指挥(组长)职责:负责宣布应急状态的启动和解除,指挥调动应急组织,调配应急资源,按应急程序组织实施应急抢险。

②副总指挥(副组长)职责:负责应急状态下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及信息传递;保障物资供应、交通运输、医疗救护、通讯、消防等各项应急措施落实;执行总指挥(组长)的命令。

③抢险抢修组职责:应急状态下,组织设备维修、设备复位,制定安全措施,监督检查安全措施的落实情况。

④后勤保障组(物资供应组)职责:负责应急状态下应急物资的供应保障,如设备零配件、工具、沙袋、铁锹、消防泡沫、水泥、防护用品的后勤保障等。

⑤交通运输组职责:负责交通车辆的保障。

⑥安全警戒疏散组职责:负责布置安全警戒,保证现场井然有序;实行交通管制,保证现场道路畅通;加强保卫工作,禁止无关人员、车辆通行;紧急情况下的人员疏散。

⑦医疗救护组职责:负责联系医疗机构;组织救护车辆及医务人员、器材进入指定地点;组织现场抢救伤员。

⑧通讯联络协调组职责:负责应急抢险过程中的通讯联络,保证通讯畅通,负责各小组之间的协调以及与外部机构的联系、协调。

4 预防与预警

4.1 危险源监控

4.1.1危险源的监控

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①技术控制

建立重大事故隐患及重大危险源管理系统,为安全生产管理部门管理与决策提供准确、全面、形象的信息、依据的手段。

②人员管理

人员的控制首先是加强教育培训,做到人员安全,其次是操作安全。

③管理控制

可采取以下的管理措施,对危险源实行控制:

(A)建立健全危险源管理的规章制度;

(B)明确责任、定期检查;

(C)加强危险源的日常管理;

(D)抓好信息反馈,及时整改隐患;

4.1.2各种事故的预防措施

1)防火灾、爆炸

油桶等处,要加强明火管理,禁止与易燃辅助物放在一起、使用明火对其加热,厂区内不准吸烟;严禁使用电炉等电器设备,避免火灾事故的发生。

①防止爆炸性混合物的形成。应定期检查及检修所有的设备管道和密封装置,防止设备带病运转而造成管道或设备泄漏、液体挥发,造成易燃液体与空气等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加强生产场所的通风,防止易燃易爆混合物积聚。

②消除爆炸点火源。加强车间防爆电气设备、灯具及电气设施的检查维修,保持其良好防爆性能,杜绝电器火花的产生;保持防雷、防静电设施的齐全有效;操作、检修时,使用不产生明火的工具;严格动火作业管理,在禁火区进行动火作业前必须办理动火作业许可证。

③防物理爆炸,加强对油桶的管理,确保保持其处于储存安全状态;防止超温、超压而导致油桶破裂事故的发生。

2)防触电及电气火灾

①建立健全安全用电管理制度,对电气设备及时检查检修,保持电机等接地或接零设施完好;手持或移动电动工具要有漏电保护装置,电工作业工具完整好用,无缺损;严格执行电气作业有关安全规程,进行电气维修作业时,必须严格执行拉闸、断电、挂牌、接地、联锁等电力安全规章制度,防止误操作造成触电伤害。电工、电焊工必须经培训合格,持特殊工种作业许可证上岗。

②加强变配电室的管理,变、配电所必须有专人负责。设防雷、防静电和电气设备保护接地(零)装置,定期测量接地电阻。定期检测电气设备和线路的绝缘电阻,检修后绝缘电阻测试合格方可投入运行。检修、试验或运行中的电气设备,要保证足够的安全距离,在易发生触电危险的场所,设遮栏并悬挂警示牌。

3)防车辆伤害对策与措施

保持厂内路面状态良好,厂内禁止无关车辆入内,加强对驾驶员的教育和管理,驾驶员遵守交通规则,不违章行驶,不无证驾驶,行驶的车辆要保证在完好状态。正确装卸货物,做到不超载、不超宽、不超高、不超长。不超速行驶,厂内车规定行驶限速10~15公里。职工在厂内行走遵守规则,注意观察运行车辆,防止碰撞。

4)防生产事故即机械伤害对策及措施

操作人员上班要穿好工作服、戴好套袖、扎紧袖口,女工要戴好工作帽且头发放在帽内; 机械加工操作人员严禁戴手套操作;操作人员坚持班前开车空转。下班或中途停电时,将各种走刀手柄放在空挡位置,关闭开关;上机工作时,必须站在木质的 脚踏板上;调换齿轮,变换转速,装卸工件、夹具时必须停车、切断电源;测量、检查工件时须停车,禁止把量具、零件放在床面上;锉刀要装木柄,扳手、扳口必须和螺帽尺寸吻合,不允许在柄上加长管子,防止滑脱伤人等等。

4.2 预警行动

接警人员接到报警后,应迅速向指挥部负责人报告,报告的内容包括发生事故的部门、时间、地点、性质、类型、受伤人员情况、事故损失情况、需要的急救措施及到达现场的路线方式,指挥部启动应急预案,通知相关专业组赶赴现场,实施救援,并视情况向乡镇或街道办事处上级管理部门报告。

4.3 信息报告与处置

1)信息报告与通知

①应急指挥办公室设立值班室,保证值班人员24小时值班。值班室明示应急组织通信联系人及电话等。

②突发安全事故发生时,事故现场有关人员立即迅速报告应急指挥办公室。

③应急指挥办公室值班人员接警后,立即将警情报告应急救援指挥部办公室主任、副主任;特别重大事故,可直接向应急指挥部总指挥、副总指挥及相关部门负责人报告。同时按规定,向乡镇或街道办事处上级主管单位报告。

2)信息上报

①事故发生后,指挥部应立即上报主管部门和乡镇或街道办事处。

②信息上报内容包括:公司发生事故概况(地址);事故发生时间、部位以及事故现场情况;事故的简要经过;事故已经造成的伤亡人数(包括下落不明的人数)和初步统计的直接经济损失;已经采取的措施等。

③根据事故性质,应急指挥部按照国家规定的程序和时限,及时向政府有关部门报告。

3)信息传递

事故现场第一发现人员→应急指挥办公室→兼职应急救援人员→安全生产事故应急组织→有关车间、部门。

5 应急响应

5.1 响应程序

公司应急响应的过程为接警、应急启动、控制及应急行动、扩大应急、应急终止、后期处置。响应程序流程图如下:

5.2处置措施

①公司各突发故发生后,由现场应急指挥部根据事故情况开展应急救援工作的指挥与协调,通知有关车间、部门及应急抢救队伍赶赴事故现场进行事故抢险救护工作。

②召集、调动抢救力量,各车间、单位接到现场应急指挥部指令后,立即响应,派遣事故抢险人员、物资设备等迅速到达指定位置聚集,并听从现场总指挥的安排。

③现场指挥部按本预案确立的基本原则、专家建议,迅速组织应急救援力量进行应急抢救,并且要与参加应急行动的车间、部门保持通信畅通。

④当现场现有应急力量和资源不能满足应急行动要求时,及时向街道(地区)办事处和上级主管单位报告请求支援。

⑤事故发生时,必须保护现场,对危险地区周边进行警戒封闭,按本预案营救、急救伤员和保护财产。如若发生特殊险情时,应急指挥中心在充分考虑专家和有关方面意见的基础上,依法及时采取应急处置措施。

⑥医疗卫生救助事故发生时,拨打120并及时赶赴现场开展医疗救治、疾病预防控制等应急工作。

5.3事故现场处置

5.3.1触电事故现场处置

一旦发生触电伤害事故,首先使触电者迅速脱离电源(方法是切断电源开关,用绝缘物体将电源线从触电者身上拨离或将触电者拨离电源),其次将触电者移至空气流通好的地方,情况严重者,就地采用人工呼吸法和心脏按压法抢救,同时就近送医院。

5.3.2高处坠落现场处置

急救员边抢救边就近送医院。

5.3.3坍塌事故现场处置

一旦发生事故,应尽快解除挤压,在解除压迫的过程中,切勿生拉硬拽,以免进一步伤害,现场处理各种伤情,如心肺复苏等。同时,就近送医院抢救。严重可能全身被埋,引起土埋窒息而死亡,在急救中应先清除头部的土物,并迅速清除口、鼻污物,保持呼吸畅通。

5.3.4机械伤害事故现场处置

①对于一些微小伤,急救员可以进行简单的止血、消炎、包扎。

②就近送医院。

5.3.5食物中毒事故现场处置

一旦发生食物中毒事故,刺激病人喉部使其呕吐,立即送医院抢救,向当地卫生防疫部门报告,保留剩余食品以备检验。

5.3.6火灾事故现场处置

①当火灾事故发生时,要迅速切断电源,以免事态扩大,切断电源时应戴绝缘手套,使用有绝缘柄的工具。当火场离开关较远,需剪断电线时,火线和零线应分开错位剪断,以免在钳口处造成短路,并防止电源线掉在地上造成短路使人员触电;

②当电源线因其他原因不能及时切断时,一方面派人去供电端拉闸,一方面灭火时,人体的各部位与带电体保持一定充分距离;

③扑灭电气火灾时要用绝缘性能好的灭火剂如干粉灭火机,二氧化碳灭火器、1211灭火器或干燥砂子,严禁使用导电灭火剂扑救;

④气焊中,氧气软管着火时,不得折弯软管断气,应迅速关闭氧气阀门停止供氧。乙炔软管着火时,应先关熄炬火,可用弯折前面一段软管的办法将火熄灭;

⑤一般情况发生火灾,应先切断电源,工地先用灭火器将火扑灭,情况严重立即打火警“119”报警、讲清火险发生地点、情况、报告人及单位等。

5.3.7燃气系统故障现场处置

①当发生燃气泄漏、阀门脱落等事故时,应立即切断周围电源,断绝火种;

②动力处接到报警后,应立即组织有关人员组成抢险小组,携带必备专用工具赶赴现场查看;根据具体位置,关闭区域或总阀门;开展抢险工作;

③安全部接到报警后要迅速赶到现场,划定警戒区域,严格控制出入人员,如有人负伤应迅速进行抢救;

④进入事故现场的所有人员,应关闭手机、对讲机;如需用照明应先将手电、应急灯打开,再进入现场;穿着化纤、毛制品、带有铁掌的鞋的人员不准进入现场;

⑤用防爆风扇或消火栓的开花水枪出水,冲淡燃气泄漏气体避免爆炸;

⑥在排险能力有限的情况下,应迅速拨打火警119、同时向燃气公司报警,XXXXXXXXXXXX燃气公司电话: 请求协助排险;

⑦总经理或值班员接到报警后,应迅速到达事故现场,了解情况,并根据事故的程度,决定是否立即上报有关部门,决定是否采取有关疏散措施。

⑧事故处理后要及时写出书面报告,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

5.4 应急结束

经应急处置后,单位应急救援指挥中心确认满足专项预案终止条件时,可下达应急终止指令。

应急结束后,将事故情况上报;向事故调查处理小组移交所需有关情况及文件;写出事故应急救援工作总结报告。

6 信息发布

公司应急指挥办公室负责公司应急响应行动的媒体采访接待工作,确定接受的采访单位和新闻发布内容。也可授权公司其他部门负责采访接待工作。

7 后期处置

①事故处理完成后,主管部门写出报告(总结):事故经过、事故发生原因、处理过程、经验教训、人员伤亡、损失大小情况、事故直接损失、间接经济损失、奖罚人员名单等上报上级有关部门,并在公司办公室存档备案。

②经事故调查报告批复后,应根据事故调查报告对事故责任人的处理和事故防范措施积极落实,立即进行生产秩序恢复前的污染物处理、必要设备设施的抢修、人员情绪的安抚及抢险过程应急抢救能力评估和应急预案的修订工作。

8 保障措施

8.1 通信与信息保障

①应急总指挥部(领导小组)通信联系方式:

表8-1公司应急总指挥部主要成员(领导小组名单)及联络方式

应急职务

姓名

公司职务

手机

固定电话

总 指 挥(组 长)

1

9

副总指挥(副组长)

1 0

3 6

副总指挥(副组长)

1 6

3

通讯联络组

1

3

18

653

13

2 9

安全警戒疏散组

1

8

抢险抢修组

医疗救护组

交通运输组

后勤保障组

(2)报告与求助电话

单位名称   

联系电话

地址

备注

急救电话 

XXXXX医院

XXXXX医院

XXXX安监局

8.2 应急队伍保障

①抢险、抢修组由动力处和锻造车间全体人员组成。由动力处处长负责领导;

②成立义务消防救援队。义务消防救援队由公司保安人员组成,由办公室主任负责领导;

③抢险、抢修组和义务消防队定期进行培训和演练。

8.3 应急物资装备保障

①灭火器型号:8KG干粉灭火器,数量:5 ,性能:优级,存放位置:安全部,管理责任人:XXX,联系方式:XXXXXXX;

②消防铁锨数量:4,存放位置:油库,管理责任人:XXXX,联系方

式:XXXXX;

③切割、焊接设备:数量1,存放位置:XXXX车间,管理责任人:XXXX联系方式:XXXXXX;

④警戒用品: 责任人:XXXXX 联系方式:XXXXXXX,存放位置:安全部。戒用品名称:警戒带明显标志的警戒绳等;

⑤医疗、交通用具:责任人:XXXXX 联系方式:XXXXXXX,救护车或应急交通运输车辆(注:应急交通运输车辆只能在单位周边使用,随时救急调用)。

8.4 经费保障

①公司应做好必要的事故应急救援资金准备。事故应急救援资金由事故责任公司承担。

②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与本区的相关规定,各有关部门应为机械加工工人购买工伤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为机械突发事故的善后工作提供基本保障。

8.5 其他保障

①应急指挥部设在XXX#楼XX楼会议室。

②应急指挥部应日常备用一辆应急交通运输车辆,或备用的车辆只承担距公司较近的运输任务,并留好司机手机电话,一旦应急事故发生,通知司机速回。

③应急指挥部应当常备用于应急突发事故的警戒带,一旦发生突发事故,在事故现场治安警戒使用。

④应急指挥部应当常备医疗急救用品。

⑤安全负责人应每周对全公司的消防器材进行检查、保养、维护。定期更换灭火器,日常维护消防设备设施的有效使用,清除消防器材前及安全通道的遮挡物,保持消防器材应急使用及安全通道畅通。

9 培训与演练

9.1培训

进行机械突发事故应急业务培训,培训内容包括:

①机械突发事故预防、控制、抢险知识和技能。

②安全生产法律、法规。

③个人防护常识。

④工作协调、配合有关要求。

9.2演习

①各部门、车间等每年由公司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组织至少开展一次事故应急演练。必须做到有方案、有记录、有总评、有考核。演练结束后对演练进行评估及总结;

②公司每年由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组织一次全厂范围的综合模拟突发事故安全应急演练,检验指挥系统、现场抢救、疏散、响应能力;

③各抢救组成员必须熟悉各自的职责,做到动作快、技术精、作风硬。根据实际演练情况,查找不足,总结经验,不断完善事故应急预案;

④演练结束后对演练进行评估及总结,及时修正及弥补应急突发事件抢救预案制定的缺陷。

10 奖惩

10.1奖励

在事故应对过程中有以下突出表现的单位和个人,应依据有关规定予以奖励:

①出色完成应急处置任务,成绩显著的;

②防止或开展事故救援工作有功,使国家、集体和人民群众的财产免受损失或者减少损失的;

③对应急救援工作提出重大建议,实施效果显著的;

④有其他特殊贡献的。

10.2责任追究

在事故应对过程中有下列行为之一的,按照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对有关责任人员视情节和危害后果,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机关给予行政处分。属于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①不按规定制订应急预案,拒绝履行应急准备义务的;

②不按信息报告有关规定而导致迟报、漏报、谎报或者瞒报事件信息的;

③拒不执行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不服从命令和指挥,或者在应急响应时临阵脱逃的;

④盗窃、挪用、贪污应急工作资金或者物资的;

⑤阻碍应急工作人员依法执行任务或者进行破坏活动的;

⑥散布谣言,扰乱社会秩序的;

⑦有其他危害应急工作行为的。

11 附则

11.1 术语和定义

①应急预案

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为迅速、有序地开展应急行动而预先制定的行动方案;

②应急准备

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为迅速、有序地开展应急行动而预先进行的组织准备和应急保障。;

③应急响应

事故发生后,有关组织或人员采取的应急行动;

④应急救援

在应急响应过程中,为消除、减少事故危害,防止事故扩大或恶化,最大限度地降低事故造成的损失或危害而采取的救援措施或行动;

⑤ 恢复

事故的影响得到初步控制后,为使生产、工作、生活和生态环境尽快恢复到正常状态而采取的措施或行动;

⑥机械突发事故:是指在机械制造(加工)生产过程中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社会危害,危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

⑦直接经济损失:指机械突发事故及次生灾害造成的物质破坏,包括建筑物工程结构、设施、设备、物品、财物等破坏而引起的经济损失,以重新修复所需费用计算。不包括非实物财产,如货币、有价证券等损失;

⑧次生灾害:指由机械突发事故造成的周围环境、周围设施破坏而引发的灾害,如房屋破损,水管、燃气管道的破裂以及人员伤亡等。

11.2 应急预案备案

本预案报总经理审阅批准实施后,留安全负责人及办公室备案,同时报菏泽市定陶区安监局提出预案备案申请,办理备案登记手续。

11.3 维护和更新

随着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修改和完善,机构调整或应急资源发生变化,以及应急处置过程中和各类应急演习中发现的问题和出现的新情况,适时对本预案进行修订。原则上每三年至少修订一次。

11.4 制定与解释

本公司应急救援预案由定陶柴油喷射高科有限公司制定,解释权归定陶柴油喷射高科有限公司。

11.5 应急预案实施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第5篇: gb29639-2020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生产经营单位编制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以下简称应急预案)的编制程序、体系构成以及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现场处置方案和附件的主要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生产经营单位的应急预案编制工作,其他社会组织和单位的应急预案编制可参照本标准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标准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0000.4   标准化工作指南   第4部分:标准中涉及安全的内容

  AQ/T 9007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演练指南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应急预案 emergency plan

  为有效预防和控制可能发生的事故,最大程度减少事故及其造成损害而预先制定的工作方案。

  3.2  

  应急准备 emergency preparedness

  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为迅速、科学、有序地开展应急行动而预先进行的思想准备、组织准备和物资准备。

  3.3  

  应急响应 emergency response

  针对发生的事故,有关组织或人员采取的应急行动。

  3.4  

  应急救援 emergency rescue

  在应急响应过程中,为最大限度地降低事故造成的损失或危害,防止事故扩大,而采取的紧急措施或行动。

  3.5  

  应急演练 emergency  exercise

  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情景,依据应急预案而模拟开展的应急活动。

  4 应急预案编制程序

  4.1 概述

  生产经营单位编制应急预案包括成立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组、资料收集、风险评估、应急能力评估、编制应急预案和应急预案评审6个步骤。

  4.2 成立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组

  生产经营单位应结合本单位部门职能和分工,成立以单位主要负责人(或分管负责人)为组长,单位相关部门人员参加的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组,明确工作职责和任务分工,制定工作计划,组织开展应急预案编制工作。

  4.3 资料收集

  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组应收集与预案编制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应急预案、国内外同行业企业事故资料,同时收集本单位安全生产相关技术资料、周边环境影响、应急资源等有关资料。

  4.4 风险评估

  主要内容包括:

  a) 分析生产经营单位存在的危险因素,确定事故危险源;

  b) 分析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及后果,并指出可能产生的次生、衍生事故;

  c) 评估事故的危害程度和影响范围,提出风险防控措施。

  4.5 应急能力评估

  在全面调查和客观分析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队伍、装备、物资等应急资源状况基础上开展应急能力评估,并依据评估结果,完善应急保障措施。

  4.6 编制应急预案

  依据生产经营单位风险评估及应急能力评估结果,组织编制应急预案。应急预案编制应注重系统性和可操作性,做到与相关部门和单位应急预案相衔接。应急预案编制格式和要求见附录A。

  4.7 应急预案评审

  应急预案编制完成后,生产经营单位应组织评审。评审分为内部评审和外部评审,内部评审由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组织有关部门和人员进行。外部评审由生产经营单位组织外部有关专家和人员进行评审。应急预案评审合格后,由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或分管负责人)签发实施,并进行备案管理。

  5 应急预案体系

  5.1 概述

  生产经营单位的应急预案体系主要由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构成。生产经营单位应根据本单位组织管理体系、生产规模、危险源的性质以及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确定应急预案体系,并可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确定是否编制专项应急预案。风险因素单一的小微型生产经营单位可只编写现场处置方案。

  5.2 综合应急预案

  综合应急预案是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预案体系的总纲,主要从总体上阐述事故的应急工作原则,包括生产经营单位的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应急预案体系、事故风险描述、预警及信息报告、应急响应、保障措施、应急预案管理等内容。

  5.3 专项应急预案

  专项应急预案是生产经营单位为应对某一类型或某几种类型事故,或者针对重要生产设施、重大危险源、重大活动等内容而制定的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主要包括事故风险分析、应急指挥机构及职责、处置程序和措施等内容。

  5.4 现场处置方案

  现场处置方案是生产经营单位根据不同事故类别,针对具体的场所、装置或设施所制定的应急处置措施,主要包括事故风险分析、应急工作职责、应急处置和注意事项等内容。生产经营单位应根据风险评估、岗位操作规程以及危险性控制措施,组织本单位现场作业人员及相关专业人员共同进行编制现场处置方案。

  6 综合应急预案主要内容

  6.1 总则

  6.1.1 编制目的

  简述应急预案编制的目的。

  6.1.2 编制依据

  简述应急预案编制所依据的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和规范性文件以及相关应急预案等。

  6.1.3 适用范围

  说明应急预案适用的工作范围和事故类型、级别。

  6.1.4 应急预案体系

  说明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预案体系的构成情况,可用框图形式表述。

  6.1.5 应急工作原则

  说明生产经营单位应急工作的原则,内容应简明扼要、明确具体。

  6.2 事故风险描述

  简述生产经营单位存在或可能发生的事故风险种类、发生的可能性以及严重程度及影响范围等。

  6.3 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

  明确生产经营单位的应急组织形式及组成单位或人员,可用结构图的形式表示,明确构成部门的职责。应急组织机构根据事故类型和应急工作需要,可设置相应的应急工作小组,并明确各小组的工作任务及职责。

  6.4 预警及信息报告

  6.4.1 预警

  根据生产经营单位监测监控系统数据变化状况、事故险情紧急程度和发展势态或有关部门提供的预警信息进行预警,明确预警的条件、方式、方法和信息发布的程序。

  6.4.2 信息报告

  按照有关规定,明确事故及事故险情信息报告程序,主要包括:

  a) 信息接收与通报

  明确24小时应急值守电话、事故信息接收、通报程序和责任人。

  b) 信息上报

  明确事故发生后向上级主管部门或单位报告事故信息的流程、内容、时限和责任人。

  c) 信息传递

  明确事故发生后向本单位以外的有关部门或单位通报事故信息的方法、程序和责任人。

  6.5 应急响应

  6.5.1 响应分级

  针对事故危害程度、影响范围和生产经营单位控制事态的能力,对事故应急响应进行分级,明确分级响应的基本原则。

  6.5.2 响应程序

  根据事故级别和发展态势,描述应急指挥机构启动、应急资源调配、应急救援、扩大应急等响应程序。

  6.5.3 处置措施

  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风险、事故危害程度和影响范围,制定相应的应急处置措施,明确处置原则和具体要求。

  6.5.4 应急结束

  明确现场应急响应结束的基本条件和要求。

  6.6 信息公开

  明确向有关新闻媒体、社会公众通报事故信息的部门、负责人和程序以及通报原则。

  6.7 后期处置

  主要明确污染物处理、生产秩序恢复、医疗救治、人员安置、善后赔偿、应急救援评估等内容。

  6.8 保障措施

  6.8.1 通信与信息保障

  明确与可为本单位提供应急保障的相关单位或人员通信联系方式和方法,并提供备用方案。同时,建立信息通信系统及维护方案,确保应急期间信息通畅。

  6.8.2 应急队伍保障

  明确应急响应的人力资源,包括应急专家、专业应急队伍、兼职应急队伍等。

  6.8.3 物资装备保障

  明确生产经营单位的应急物资和装备的类型、数量、性能、存放位置、运输及使用条件、管理责任人及其联系方式等内容。

  6.8.4 其他保障

  根据应急工作需求而确定的其他相关保障措施(如:经费保障、交通运输保障、治安保障、技术保障、医疗保障、后勤保障等)。

  6.9 应急预案管理

  6.9.1 应急预案培训

  明确对本单位人员开展的应急预案培训计划、方式和要求,使有关人员了解相关应急预案内容,熟悉应急职责、应急程序和现场处置方案。如果应急预案涉及到社区和居民,要做好宣传教育和告知等工作。

  6.9.2 应急预案演练

  明确生产经营单位不同类型应急预案演练的形式、范围、频次、内容以及演练评估、总结等要求。

  6.9.3 应急预案修订

  明确应急预案修订的基本要求,并定期进行评审,实现可持续改进。

  6.9.4 应急预案备案

  明确应急预案的报备部门,并进行备案。

  6.9.5 应急预案实施

  明确应急预案实施的具体时间、负责制定与解释的部门。

  7 专项应急预案主要内容

  7.1 事故风险分析

  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风险,分析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以及严重程度、影响范围等。

  7.2 应急指挥机构及职责

  根据事故类型,明确应急指挥机构总指挥、副总指挥以及各成员单位或人员的具体职责。应急指挥机构可以设置相应的应急救援工作小组,明确各小组的工作任务及主要负责人职责。

  7.3 处置程序

  明确事故及事故险情信息报告程序和内容,报告方式和责任人等内容。根据事故响应级别,具体描述事故接警报告和记录、应急指挥机构启动、应急指挥、资源调配、应急救援、扩大应急等应急响应程序。

  7.4 处置措施

  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风险、事故危害程度和影响范围,制定相应的应急处置措施,明确处置原则和具体要求。

  8 现场处置方案主要内容

  8.1 事故风险分析

  主要包括:

  a) 事故类型;

  b) 事故发生的区域、地点或装置的名称;

  c) 事故发生的可能时间、事故的危害严重程度及其影响范围;

  d) 事故前可能出现的征兆;

  e) 事故可能引发的次生、衍生事故。

  8.2 应急工作职责

  根据现场工作岗位、组织形式及人员构成,明确各岗位人员的应急工作分工和职责。

  8.3 应急处置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a) 事故应急处置程序。根据可能发生的事故及现场情况,明确事故报警、各项应急措施启动、应急救护人员的引导、事故扩大及同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预案的衔接的程序。

  b) 现场应急处置措施。针对可能发生的火灾、爆炸、危险化学品泄漏、坍塌、水患、机动车辆伤害等,从人员救护、工艺操作、事故控制,消防、现场恢复等方面制定明确的应急处置措施。

  c) 明确报警负责人以及报警电话及上级管理部门、相关应急救援单位联络方式和联系人员,事故报告基本要求和内容。

  8.4 注意事项

  主要包括:

  a) 佩戴个人防护器具方面的注意事项;

  b) 使用抢险救援器材方面的注意事项;

  c) 采取救援对策或措施方面的注意事项;

  d) 现场自救和互救注意事项;

  e) 现场应急处置能力确认和人员安全防护等事项;

  f) 应急救援结束后的注意事项;

  g) 其他需要特别警示的事项。

  9 附件

  9.1 有关应急部门、机构或人员的联系方式

  列出应急工作中需要联系的部门、机构或人员的多种联系方式,当发生变化时及时进行更新。

  9.2 应急物资装备的名录或清单

  列出应急预案涉及的主要物资和装备名称、型号、性能、数量、存放地点、运输和使用条件、管理责任人和联系电话等。

  9.3 规范化格式文本

  应急信息接报、处理、上报等规范化格式文本。

  9.4 关键的路线、标识和图纸

  主要包括:

  a) 警报系统分布及覆盖范围;

  b) 重要防护目标、危险源一览表、分布图;

  c) 应急指挥部位置及救援队伍行动路线;

  d) 疏散路线、警戒范围、重要地点等的标识;

  e) 相关平面布置图纸、救援力量的分布图纸等。

  9.5 有关协议或备忘录

  列出与相关应急救援部门签订的应急救援协议或备忘录。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应急预案编制格式和要求

  A.1 封面

  应急预案封面主要包括应急预案编号、应急预案版本号、生产经营单位名称、应急预案名称、编制单位名称、颁布日期等内容。

  A.2 批准页

  应急预案应经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或分管负责人)批准方可发布。

  A.3 目次

  应急预案应设置目次,目次中所列的内容及次序如下:

  —— 批准页;

  —— 章的编号、标题;

  —— 带有标题的条的编号、标题(需要时列出);

  —— 附件,用序号表明其顺序。

  A.4 印刷与装订

  应急预案推荐采用A4版面印刷,活页装订。

第6篇: gb29639-2020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


预案版本号:CDHY-2020预案编号:2020年版

四川×××有限责任公司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


2020年3月10日发布2020年3月10日实施
四川×××有限责任公司




批准书

各单位、部门、岗位及人员:
为确保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安全,提高公司及各部门、各岗位、各人员对突发性生产安全事故的处理能力,在事故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组织实施抢险救援,防止事故扩大,最大限度地降低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的要求,结合本单位实际编制了《四川×××有限责任公司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希望各部门要认真组织各岗位人员学习,并认真贯彻落实执行。
本预案自2020年3月10日起正式批准、颁布并实施。

总经理:

2020年3月10日




目录

第一部分综合应急预案...................................................................................................................................51.总则............................................................................................................................................................51.1编制目的..............................................................................................................................................51.2编制依据.............................................................................................................................................51.3适用范围.............................................................................................................................................61.4应急预案体系.....................................................................................................................................61.5应急工作原则.....................................................................................................................................62事故风险描述.............................................................................................................................................72.1生产经营单位概况.............................................................................................................................72.2危险源与风险分析.............................................................................................................................73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103.1应急组织体系...................................................................................................................................103.2指挥机构及职责...............................................................................................................................104预警及信息报告.........................................................................................................................................114.1危险源监控........................................................................................................................................114.2预警行动...........................................................................................................................................134.3信息报告............................................................................................................................................135应急响应....................................................................................................................................................145.1响应分级...........................................................................................................................................145.2基本响应............................................................................................................................................145.3响应程序...........................................................................................................................................165.4应急结束...........................................................................................................................................166信息发布...................................................................................................................................................177后期处置...................................................................................................................................................177.1善后处置...........................................................................................................................................177.2社会救助............................................................................................................................................178保障措施...................................................................................................................................................188.1通信与信息保障................................................................................................................................188.2应急队伍保障....................................................................................................................................188.3应急物资装备保障............................................................................................................................188.4经费保障............................................................................................................................................188.5其他保障............................................................................................................................................189应急预案管理...........................................................................................................................................199.1应急预案培训....................................................................................................................................199.2应急预案演练....................................................................................................................................199.3应急预案修订....................................................................................................................................199.4应急预案备案....................................................................................................................................209.5应急预案实施....................................................................................................................................20第二部分专项应急预案...................................................................................................................................21一、火灾事故专项应急预案.......................................................................................................................21二、车辆伤害事故专项应急救援预案.......................................................................................................25第三部分现场处置方案.................................................................................................................................35一、机械伤害事故现场处置方案...............................................................................................................35


二、触电事故现场处置方案.......................................................................................................................37三、压力容器爆炸事故现场处置方案.......................................................................................................41四、起重伤害现场处置方案.......................................................................................................................49五、锅炉爆炸事故现场处置方案...............................................................................................................53六、髙处坠落事故现场处置方案...............................................................................................................57七、电气火灾事故现场处置方案...............................................................................................................61八、苯及其同系物中毒事故现场处置方案...............................................................................................64九、全厂性有限空间中毒窒息事故现场处置方案...................................................................................66十、氧气乙炔火灾爆炸事故现场处置方案...............................................................................................68十一、员工高温中暑现场处置方案...........................................................................................................79十二、宿舍火灾事故现场处置方案...........................................................................................................83十三、食堂食物中毒事故现场处置方案...................................................................................................86第四部分:附录...............................................................................................................................................93附录一、应急领导小组通信联系方式.......................................................................................................93附录二、外部救援单位的联系方式...........................................................................................................94附录三、应急物资装备清单.......................................................................................................................95附录四、事故报告记录表...........................................................................................................................96附录五(附图)...........................................................................................................................................98


第一部分综合应急预案
1.总则1.1编制目的
为全面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规范生产单位应急管理工作,提高应对和防范风险与事故的能力,保证员工安全健康和公众生命安全,最大限度地减少财产损失、环境损害和社会影响的重要措施。及时、有效地组织对本单位突发的重大生产安全事故的采取应急救援行动,确保单位具备快速反应和处理事故的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财产损失与社会危害,特制定本预案。
1.2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14年主席令13号)2、《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1994年主席令28号)
3、《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2008〕第6号)4、《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5、《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条例》(国务院令第708号)6、《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管理条例》(国务院令373号)
7、《关于印发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评审指南(试行的通知》(安监总厅应急〔2009〕73号)
8、关于贯彻实施《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的通知(安监总厅应急[2009]〕84号)
9、《劳动保护用品监督管理规定》(国家安监总局令1号)
10、《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国家安监总局88号令)等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
11、《四川省突发事件应对办法》2012年4月1日省人民政府第103次常务会议通过12、《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GB/T29639-2013)三、单位的相关资料
《四川×××有限责任公司安全管理制度汇编》
5



1.3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四川×××有限责任公司在安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火灾、爆炸、机械伤害、触电、高处坠落、车辆伤害、物体打击等事故。
1.4应急预案体系
本应急预案,针对四川×××有限责任公司的生产经营情况制订了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预案和现场应急处置方案,并明确了事前、事发、事中、事后的各个过程中相关部门和有关人员的职责。
1.5应急工作原则
(1以人为本,安全第一。
把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突发事故造成的作业人员伤亡作为首要任务,切实加强应急救援人员的安全防护。充分发挥机械从业人员自我防护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专业救援力量的骨干作用。(2)统一领导,协调行动。
在主要负责人统一领导下,各相关部门、单位按照职责和权限,负责相关应急管理和应急处置工作。各单位、各部门要认真履行安全生产责任制。(3)自救互救,安全抢救。
事故发生初期,应积极组织抢救,并迅速组织遇险人员沿避灾线路撤离,防止事故扩大。在事故抢救过程中,应采取措施,确保救护人员的安全,严防抢救过程中发生事故。
(4)依靠科学,规范有序。
采用先进技术,充分发挥专家作用,实行科学民主决策。采用先进的救援装备和技术,增强应急救援能力。
(5预防为主,实战结合。
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做好预防、预测和预警工作。做好常态下的风险评估、物资储备、队伍建设、装备完善、预案演练等工作。
6



2事故风险描述2.1生产经营单位概况
公司简介:略
其工艺主要流程为:略
2.2危险源与风险分析
2.2.1危险源
公司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是火灾、爆炸、机械伤害、触电、高处坠落、车辆伤害、物体打击等。2.2.2主要危险因素分析(一)火灾、爆炸事故危害分析
1.车间、仓库所涉及的可燃物品,具有一定的可燃性,由于管理不善,如电气线路老化、短路,违章动火等原因,导致可燃物品初始火灾。
2.设备检修电焊、气割作业中易燃物上烧焊,氧气胶管老化、没清理现场、气体泄漏遇明火易发生火灾或发生爆炸。
3.可燃物质遇到明火,车间、仓库包装物被引燃。
3.变配电装置、电气设备、电器、照明设施、供配电线路等,如果不正常运行的过负荷、短路、过电压、接地故障、接触不良等,均可产生电气火花,电弧或者过热;若防护不当,可能发生电气火灾或引燃周围的可燃物质,造成火灾事故,在有过载电流流过时,这可能使导线(含母线、开关)过热,金属迅速气化而引起爆炸。(二)机械伤害事故危害分析
1.生产车间使用的机械设备,如搅拌机、皮带输送机机、空压机等。上述机械设备大部分存在旋转危险区,如机械设备缺陷、安全防护装置有缺陷、若机械设备的旋转、运动部位裸露、防护设施缺损,或者安全连锁装置失效,操作失误或违规检修等,均可引致机械伤害事故。
2.个人防护用品使用不当易发生绞手,缠卷衣袖危险。
3.加工机械在运转过程中,操作人员未按照操作规程操作导致机械伤害事故。
7



(三)触电事故危害分析
1.电气线路或电气设备在设计、安装上存在缺陷。
2.电气线路可能被人触及的裸露带电部分,没有设计、安装、设置安全防护罩或遮栏及警示牌。
3.用电设备操作柜露天设置或控制室过小。
4.临时用电电器及线路设计、架设不正规,捆绑架设在平台、扶梯、设备、钢管等处,绝缘失效造成漏电、短路。
5.电机无接地或接地不符合要求。
7.各种带电移动电气设备、手持电动工具、照明线路及照明器具等,没有设计采用安全电压,没有配备低压变压器。(四)高处坠落事故危害分析
1.作业平台、直梯、斜梯、栏杆等高处作业区域的防护设施设计、制作不符合要求;
2.平台、通道等防滑措施设计不符合要求;
3.作业平台底部有漏洞,没有设计、安装盖板,无警示标志;4.人员高度较大的设备上进行操作、检修的过程中安全防护不到位;
5.具有一定高度的设备、电机,操作人员难以检查、维护的,未设计局部操作平台;
6.对高处设备进行检查、检修时不采取可靠的防坠落等措施;(五)车辆伤害事故危害分析
1.事故类型:车辆伤害是企业机动车辆在行驶中引起的对人体直接撞击、坠落和物体倒塌、挤压伤亡事故。主要有车辆伤害受伤(轻伤、重伤)和车辆伤害死亡两种。
2.事故发生的区域:A厂区道路;b仓库装运平台;c车辆机械故障,带病运行;d运输车辆超载、超速;e上下班途中的道路。
3.车辆伤害事故的危害严重程度:可造成人员受伤甚至死亡。
4.事故前可能出现的征兆:车辆带病作业,场地路况差,车速过快,刹车失灵;驾驶员安全意识差,无证驾驶,违章载人,无信号起步,违章指挥,倒车时退出路面而导致倾翻坠落等。
(六)物体打击事故危害分析
1.梯台边缘没有设计防护挡板或挡板设计、架设不合格;
8



2.在水泥罐等高大设备或高处梯台设施上放置的工具或物体由于自然或人为因素下落;
3.高空进行维修作业时工具、物体没有固定造成下落;4.上下层同时进行高处作业;
5.人员没有佩戴安全帽等合格的劳动防护用品;6.人员高处作业时违章抛掷工具或物体。(七)起重伤害危害分析
吊物(具)在起重机械运行过程中摆挤压撞人;吊物(具)摆放不稳发生倾倒碰砸人;在巡检或维修起重机作业中被挤压碰撞;检修吊笼坠落;跨越起重机时坠落;吊物(具)坠落砸人等。
(八)氧气、乙炔瓶泄漏或爆炸事故风险分析
在进行焊接作业时常常要使用氧气或乙炔气等,而氧气瓶、乙炔气瓶因存放使用不当会造成氧气泄漏或爆炸事故。电焊工作业时使用点焊机、氧气罐、乙炔气罐及焊枪等设备使用不当可能发生的烫伤、气体爆炸或泄露事故。(九)中毒、窒息分析
工作人员在喷涂车间进行喷漆作业时,产生大量二甲苯。二甲苯具有中等毒性。对眼及上呼吸道有刺激作用,高浓度时,对中枢系统有麻醉作用。急性中毒:短期内吸入较高浓度本品可出现眼及上呼吸道明显刺激症状、眼结膜及咽充血、头晕、头痛、恶心、胸闷、四肢无力、意识模糊、步态蹒跚。重者可有躁动、抽搐或昏迷。有的有癔病样发作。慢性影响:长期接触有神经衰弱综合症,女性有可能导致月经异常。皮肤接触常发生皮肤干燥、皲裂、皮炎。
检修、巡检人员在厂区内受限空间内作业时,由于通风不良、作业环境中严重缺氧或存在有毒气体导致作业人员昏倒、中毒、窒息等伤害,主要事故类型为缺氧窒息和中毒窒息。
(十)锅炉、压力容器爆炸风险分析
锅炉、压力容器等安全设施不齐全或未定期检验检测,选用不符合安全要求的安全附件,设备设施超负荷运行,人员违章操作等可能导致爆炸事故发生。(十一)中暑事故危害分析
生产车间夏季环境温度较高,容易使人中暑。
9



3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3.1应急组织体系
事故应急救援队(领导小组):组长:总经理
副组长:安全副总经理
成员:各部门负责人、车间主任以及班组长
应急领导小组在组长和副组长的领导下,由医疗救护组、后勤保障组、安全警戒疏散组、抢险抢修组组成。

疗救护组
后勤保障组
安全警戒疏散组
抢险抢修组
副组长:安全副总经理
组长:总经理
3.2指挥机构及职责
(1)组长职责:负责宣布应急状态的启动和解除,指挥调动应急组织,调配应急资源,按应急程序组织实施应急抢险。
(2)副组长职责:负责应急状态下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及信息传递;保障物资供应、交通运输、医疗救护、通讯、消防等各项应急措施的落实;执行组长的命令。(3)医疗救护组职责:负责联系医疗机构;组织救护车辆及医务人员、器材进入指定地点;组织现场抢救伤员。
(4)后勤保障组职责:负责应急状态下应急物资的供应保障;负责应急抢险过程中的
10




通讯联络,保证通讯畅通,负责各小组之间的协调以及与外部机构的联系、协调。(5)安全警戒疏散组职责:负责布置安全警戒,保证现场井然有序;实行交通管制,保证现场道路畅通;加强保卫工作,禁止无关人员、车辆通行;紧急情况下的人员疏散。
(6)抢险抢修组职责:应急状态下,组织设备维修、设备复位,制定安全措施,监督检查安全措施的落实情况。
4预警及信息报告4.1危险源监控
4.1.1危险源的监控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技术控制
建立重大事故隐患及重大危险源管理系统,为安全生产管理与决策提供准确、全面、形象的信息、依据的手段。(2)人员管理
人员的控制首先是加强教育培训,做到人员安全,其次是操作安全。(3)管理控制
可采取以下的管理措施,对危险源实行控制:a)建立健全危险源管理的规章制度b)明确责任、定期检查c)加强危险源的日常管理d)抓好信息反馈,及时整改隐患4.1.2各种事故的预防措施(1)火灾爆炸事故预防措施a加强易燃易爆品管理b合理配备应急材料和设施c加强对员工的管理(2)机械伤害事故预防措施
a按技术性能要求正确使用机械设备,随时检查安全装置是否失效。b按操作规程进行机械操作。
11



c处于运行和运转中的机械严禁进行维修、保养、调整等作业。
d按时进行保养、发现有漏保、失修或超载带病运转等情况时要立即停止使用。(3)触电预防措施
a电力装置应符合GBJ70等有关规范、规程的要求,必须设计、安装触电保护、漏电保护、短路保护、过载保护、绝缘、电器隔离、屏护等保护装置,电器安全距离要符合要求。
b电气线路定期进行全面检查和监测。不合格、架设不正规的应及时更换或修复。c用电设备操作柜设置于室内,控制室内的配电柜、控制柜距墙、顶棚的距离应符合要求。
d电气设备可能被人触及的裸露带电部分,必须设置保护罩或遮栏及警示标志。e在电源线路上断电作业时,该线路的电源开关把手,必须加锁或设专人看护,并悬挂“有人作业,不准送电”的警示牌。
f车间照明使用电压,应为380/220V。行灯,移动式电灯的电压应不高于36V。在金属容器和潮湿地点作业,安全电压不得超过12V。应按规定配备低压变压器。(4)高处坠落预防措施
a编制高处作业规程并按照规程进行作业,办理登高作业证;
b在距坠落高度基准面2m以上(含2m的高处作业时,必须佩戴安全带、安全帽或设置安全网、防护栏等防护设施,安全防护设施应符合要求;c直梯、斜梯、栏杆及平台的设计、制作必须符合标准的要求;d高处作业人员应按要求穿防滑性能良好的软底鞋;e厂区内坑、孔、井必须设置防护围栏或盖板;
f主要设备、电机的安装高度难以满足操作人员检查、维护时应设局部操作平台;g高处作业时,严禁抛掷物件;严禁上下层交叉作业;
h平台、梯子、走廊、通道、坑、孔、井等危险地段必须有安全警示标志和照明;i对高处设备进行检查、检修时采取可靠的防坠落等措施;k加强作业人员安全教育培训,增强安全意识。。(5)车辆伤害预防措施
a厂内运输车辆经常保持车况良好;b增设交通标志(特别是限速行驶标志;c保持路面状态良好;
12




d管线等不设在紧靠路边;
e驾驶员遵守交通规则,道路行驶不违章;
f加强驾驶员的教育、培训和管理(如要求行驶时不吸烟、不谈话、不疲劳驾驶、不酒后驾驶、不激情加速,行驶时注意观察、集中注意力等;g行驶车辆无故障,保持完好状态:h车辆不超载、不超速行驶;
i厂内机动车辆驾驶要经培训取得作业证。
4.2预警行动
4.2.1预报
应急救援领导小组接到安全生产事故信息后,按照公司应急预案及时应对,并通知应急小组成员采取相应行动预防事故发生。4.2.2预测
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应对公司出现的异常情况或事故隐患迅速做出是否符合应急救援预案启动的条件及启动级别的准确判断。4.2.3预警
接到安全生产事故报告后,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应当根据对事故的性质进行判断,符合应急救援预案启动的条件的事故立即做好启动预案的准备。4.2.4预警解除
事故现场得到有效控制,应急处理救援完成结束,由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宣布解除事故警报,并负责通知安全监督部门和相关救援单位。
4.3信息报告
4.3.1信息报告与通知
发现事故现场人员或事故现场领导立即汇报部门负责人,部门负责人应立即汇报至公司安全员,由安全员汇报分管安全副经理至或者总经理。
(1)夜班或者节假日期间,可以直接汇报至公司值班人员,由值班人员负责现场指挥、报告工作。
(2)公司总经理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当立即启动应急预案。(3)公司24小时应急值守电话:行政部:***电话**********;
4.3.2接收及通报程序:外部预警信息通知到24小时应急值守电话后,由接听人负责
13




立即汇报至公司安全员,由公司安全员根据预警信息情况,尽快通报公司副总或者总经理,开展公司预警响应。4.3.3信息上报
(1)公司总经理在接到事故报告后,如发生人员重伤及死亡等情况,应在1小时内向县安监局报告。
(2)事故报告内容应包括:事故发生的单位、时间、地点、事故简要经过、事故已经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伤亡人数(包括下落不明的人数)和初步估计的直接经济损失、现场采取的应急措施等。4.3.4信息传递
事故发生后向有关部门或单位通报事故信息的联系方法:详见附录二、外部救援单位的联系方式。
5应急响应5.1响应分级
针对事故危害程度、影响范围和控制事态的能力,将事故分为不同的等级。公司响应级别分为3级,即现场响应、专项响应、公司响应。5.1.1现场应急响应
当突发事件发生后,现场或第一发现人员立即按照现场处置措施进行处置,同时向部门负责人报告,并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要求拨打报警电话。5.1.2专项应急响应
突发公共事件发生部门接到报告后,立即进入应急状态。根据情况决定是否起动专项应急预案,并立即报告应急指挥部办公室。5.1.3公司级应急响应
应急指挥部办公室接到事发部门报告后,尽快核实基本情况,及时做出判断,报公司应急指挥部指挥长。应急指挥办公室在上报应急指挥部的同时组织开展先期应急处置,及时上报处置情况。经公司应急指挥部授权后,启动相关应急预案
5.2基本响应
突发事故一旦发生,事故责任单位和现场人员必须立即向公司事故应急小组报告,启动作业现场应急预案,抢救伤员,保护现场,设置警戒标志。具体为:
14




5.2.1事故发生后,警戒疏散组根据事故扩散范围建立警戒区,在通往事故现场的主要干道上实行交通管制。在警戒区的边界设置警示标识。
5.2.2除消防、应急处理人员、岗位人员、应急救援车辆外,其他人员及车辆禁止进入警戒区。
5.2.3警戒疏散组迅速将警戒区内与事故应急处理无关的人员撤离,以减少不必要的伤亡。
5.2.4事故无法控制时,所有人员应撤离事故现场。5.2.5后勤保障组向县安监局通报事故险情状况,
5.2.6保护好事故现场,必要时在事故现场周围建立警戒区域,维护现场秩序,防止与救援无关人员进入事故现场,保障救援队伍、人员疏散、物资运输等的交通畅通,避免发生意外事故。同时,协助发出警报、现场紧急疏散、人员清点、传达紧急信息、事故调查等。
5.2.7、对伤员进行现场救护,掌握正确的应急处理办法。1)外伤应急处理
止血急救:止血的方法通常采用压迫止血法、止血带止血法、加压包扎止血法和加垫屈肢止血法等。
包扎处理:有外伤的伤员经过止血后,就要立即用急救包、纱布、绷带或毛巾等包扎起来。
骨折固定处理:如果受伤人员发生骨折,需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条件,迅速、及时而准确地给伤员进行临时固定。2)烧伤急救
a迅速脱去着火的衣服(或被热液浸湿的及沾染化学品衣服),用水浇灌或卧倒打滚等方法,熄灭火焰。
b.用冷水冲洗、浸泡或湿敷受伤部位。
c.现场烧伤创面无需特殊处理,只要外裹一层敷料或用清洁的被单、衣服等进行简单的包扎。
d.尽量减少镇静止痛药物应用。
e.对于休克患者,轻者可口服含盐饮料防治;重者需静脉补液。口服忌大量饮水,尤其白开水,一般一次口服不宜超过50毫升,谨防呕吐。f.将患者送医院进行救治。
15




3伤员转运
对受伤人员进行现场紧急处理后,应及时安排伤员转运到医院。伤员转运由救护组负责,安全保卫组协助。
5.3响应程序
(1)警情与响应级别确定。接到事故报警后,按照工作程序,对警情作出判断,确定响应的响应级别。
(2)启动应急预案。应急响应级别确定后,按所确定的响应级别启动应急程序,组长和副组长迅速通知应急救援小组人员到位、开通联系电话、调配救援所需应急资源、成立现场指挥部。
(3)救援行动。到达现场后,迅速开展事故侦测、警戒、应急避险、疏散、隔离、人员救助、等有关应急救援工作。当事态出现急剧恶化的特殊险情并超出响应级别,无法得到有效控制时,及时报请上级和属地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启动更高级别的应急响应实施救援。现场清理、人员清点、撤离、警戒解除、善后处理和事故调查等。(4)在救援抢险过程中,出现继续进行抢险救灾将对救援人员的生命有直接威胁,在现代技术下没有办法实施救援,或者没有继续实施救援的价值等情况时,经过上级应急救援工作组充分论证,提出中止救援的申请,上报地方政府应急救援指挥部决定。(5)应急恢复。救援行动结束后,进入临时应急恢复阶段。包括现场清理、人员清点、撤离、警戒解除、善后处理和事故调查等。
5.4应急结束
事故现场得以控制,环境符合有关标准,导致次生、衍生事故隐患消除后,经现场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确认和批准,现场应急处置工作结束,应急救援队伍撤离现场。5.4.1事故情况上报事项
事故善后处置工作完成后,现场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组织完成应急救援总结报告,报送新津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和有关部门。5.4.2需向事故调查处理小组移交的相关事项
司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应当配合新津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所组成的事故调查处理小组进行的事故调查工作。
16



6信息发布
(1对突发公共事件的信息发布,按照“在突发公共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内向公司应急指挥部办公室报告,由公司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在报公司应急指挥部批准后,组织、协调事发单位及时研究、确定信息发布口径,采取积极措施,为突发公共事件的顺利处置营造有利的舆论环境”的要求进行。
(2)公司应急指挥部设立信息发言人,由公司应急指挥部行政部经理担任,经授权后负责如实对外及媒体进行信息发布工作。通过公司行政部公管理平台系统、传真、电话等渠道予以公告。
(3遇各类新闻媒体先期公布对企业带来不良影响的报道,及时与报道单位进行联系沟通,并及时向公司应急指挥部报告。
(4公司应急指挥部除对突发事故灾难报告、预警信息做详细记录外,还应对有关领导及相关人员到达现场的时间、现场救援组织、协调、现场应急处置等具体的应急行动情况及领导的批示、建议等应急处置工作全过程做出详细记录。
7后期处置7.1善后处置
(1发生突发事件,公司应急指挥部应组成调查组,对事件的起因、性质、伤亡人数、财产损失、影响、责任落实、采取的处置措施、应急救援的能力、事故现场污染处理情况、生产秩序恢复情况、各过程的记录情况、恢复重建等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检测和评估,出具调查证据和处理、评估报告。
(2由地方政府调查的突发公共事件,配合地方政府有关部门的调查、评估。(3根据评估情况,修订应急预案。(4做好伤亡家属的稳定工作。
(5财务部按照国家有关政策规定,做好保险理赔相关工作。
7.2社会救助
公司应急指挥部办公室负责接受社会捐赠的资金和物资,实行专项登记、专人管理、专款专用。其发放方案报公司应急指挥部批准后张榜公布。工会应加强对捐赠资金和物资发放工作的监督、检查。
17




8保障措施8.1通信与信息保障
明确公司各级应急领导机构建立通讯信息采集制度,编制应急通讯录,确保应急通讯畅通,并明确和公布接警电话。应急通讯录准确、方便、实用,并保证及时更新和突发公共事件发生时随时取用。在重点部位、重点场所醒目处公布报警电话及公司应急值班电话。保证应急值班电话和相关领导24小时通信畅通。建立信息通信系统及维护方案,确保应急期间信息通畅。
8.2应急队伍保障
公司应急指挥部加强应急队伍建设,确保有一定数量、具有一定应急处置能力的应急救援队和应急增援队,人员变动后应及时充实调整,确保人员能及时到位。
8.3应急物资装备保障
公司应急指挥部对公司存在的可能诱发突发事件的危险部位,配备应急现场抢险救援必需的抢险设备。并标明其类型、数量、质量、性能、适用对象和存放的地点〔公司应急指挥部办公室编制计划、物资部负责配备、生产部负责专人保管〕。建立专人保管、保养、维护、更新、动用等审批管理制度,确保抢险设备随时处于临战状态。
8.4经费保障
公司应急指挥部有计划地合理安排日常应急管理经费和应急处置工作经费,财务部应建立特殊通道,保证经费及时到位。
8.5其他保障
8.5.1交通运输保障
公司应急指挥部必须确保应急处置专用车辆的落实,加强对应急处置专用车辆的维护和管理,保证紧急情况下车辆的优先调度,确保应急处置工作的顺利开展。8.5.2医疗保障
公司应急指挥部加强与医疗救治单位的联系并签定互救协议,建立医疗救治信息,保证受伤人员得到及时救治,减少人员伤亡。8.5.3治安保障
公司应急指挥部积极协助、配合地方政府及时疏散、撤离无关人员,加强事件现
18




场周边的治安管理,维护社会治安,配合做好事件现场警戒,防止无关人员进入。8.5.4社会动员保障
公司应急指挥部加强与相邻企业日常的沟通与协作,配合地方政府,积极做好相邻区域、企业之间的联动工作。厂应急指挥部还需与相关部门签定互救协议。8.5.5紧急避难场所保障
公司应急指挥部按照突发公共事件类型,制定人员和财产的避难方案。协助配合地方政府做好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人员和财产的疏散、避难工作。8.5.6技术储备与保障
公司应急指挥部加强与当地有关应急技术部门的联系,不断引进新的应急处置技术、改进应急技术设备,加强安防设施的管理,为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提供有力的技术保障。
9应急预案管理9.1应急预案培训
进行突发事故应急业务培训。培训内容包括:(1突发事故预防、控制、抢险知识和技能。(2安全生产法律、法规。(3个人防护常识。
(4工作协调、配合有关要求。
9.2应急预案演练
9.2.1应急演练包括准备、实施和总结三个阶段。通过应急演习,培训应急队伍,落实岗位责任,熟悉应急工作的指挥机制、决策、协调和处置的程序,识别资源需求,评价应急准备状态,检验预案的可行性和改进应急预案。
9.2.2公司每年组织1-2次应急救援演习活动,不断提高应急救援的指挥水平和单位应急救援能力,单位人员必须参加演习活动。
9.3应急预案修订
随着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修改和完善,机构调整或应急资源发生变化,以及应急处置过程中和各类应急演习中发现的问题和出现的新情况,适时对本预案进行修订。原则上每三年至少修订一次。本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由本公司制定,解释权归本公司。
19




9.4应急预案备案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报主管机关批准、备案。
9.5应急预案实施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本预案由公司应急救援指挥部办公室(安全管理部门)制定并负责解释。

20



第二部分专项应急预案
一、火灾事故专项应急预案
1事故风险分析1.1事故类型
在危险源评估的基础上,根据《企业员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86)的规定,本专项应急预案所针对的事故类型为火灾事故。1.2危害程度分析
吸烟、火源管理不到位,设备周围违章放置易燃品,酿成火灾。可能发生地点:各部门,重要地点:控制室。
电线短路、老化,造成自燃,酿成火灾。可能发生地点:各部门,重要地点:控制室。
2应急指挥机构及职责
同综合应急预案“指挥机构及职责”3处置程序3.1响应分级
本预案响应级别为三级响应:三级(现场级)响应、二级(企业级)响应、一级(社会级)响应。
(1)三级(现场级)响应
三级(现场级)响应是指一旦出现初始火灾,而做出的响应。初始火灾现场处置方案适用于三级(现场级)响应。(2)二级(企业级)响应
二级(企业级)响应是指发生厂房、仓库火灾事故,火势和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未超出企业的控制能力,而做出的响应。
火灾事故专项应急预案适用于二级(企业级)响应。(3)一级(社会级)响应
一级(社会级)响应是指发生厂房、仓库火灾事故,火势和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已超出或即将超出企业的控制能力,而做出的响应。3.2响应程序
21





救援人员到位信息网络开通
人员救治工程抢险
救援人员到位
情况判断
相应级别
报警

事故应急救援体系响应程序
事故发生
n
关闭
接警
y
n
信息反馈
应急资源调配
善后处理事故调查现场清理解除警戒申请增援现场指挥到位
应急启动
警戒与交通管制
医疗救护
扩大应急
救援行动
人群疏散环境保护
事态控制
现场检测专家支持
y
应急恢复
应急结束(关闭)总结评审
22





4处置措施4.1组织灭火
(1)任何人员如发现火灾发生,都应立即就近取用消防器材扑灭初期火灾。(2)公司火灾应急专项预案启动后,应急领导小组下辖各功能小组成员应带好相应器材第一时间赶到预定集结区域向应急总指挥报告,并接受应急总指挥的指令开展灭火救援工作。(抢险组成员如处于着火区域周边时,可不用赶到集结区域,应先行使用消防器材对火灾进行控制和扑灭。)
(3)抢险组成员迅速侦察火情起因及火势情况,迅速向应急领导小组转告火势大小、面积及燃烧程度,并安排人员立即抢救被困人员及关闭相关电源。
(4)抢险组在得到应急领导小组进入事故区域灭火救人的指令后,抢险组组长应先要及时查明受伤害的人员情况,并立即救人。然后查清火源及受火势威胁的部位,而后迅速带领队员赶赴火场并使用消防栓和各种消防灭火器材进行灭火。(5)抢险组应及时堵截向危险部位蔓延的火势,迅速组织扑救。
(6)在抢救重要物资时,一定要派有人员专门保管,以免发生劫失而遭受损失。(7)对受到火势威胁的易燃易爆物品应迅速转移到安全地带,并派人进行现场监管,防止爆炸发生。
(8)如人员在扑灭火灾时如属于物质起火时,应立即安排人员转移燃烧物质。(9)抢险组在扑救火灾时,迅速排除易燃因素,如不能迅速灭火,要尽最大努力控制火势,以待增援人员和公安消防人员的到来。
(10)公安消防人员赶到现场后,公司各应急组成员都应积极配合,警戒组应引导消防车进入现场,并介绍室外消防栓位置,公司应急总指挥应向消防队指挥员介绍火情,移交指挥任务,并协助其指挥。
在火灾扑灭后,抢险组应安排相应人员负责火灾现场的安全监管,以防止火灾重起。4.2现场警戒
(1)安全警戒疏散组得到应急总指挥的指令后,安全警戒疏散组组长应立即组织队员展开安全警戒工作。
(2)安全警戒疏散组应在厂大门入口、着火区域外围15米处放置警戒标志划分警戒区。禁止无关车辆和人员进入,并维持现场良好的秩序。
23




(3)外围警戒:
消除路障,直到一切无关车辆离开现场,劝导过路行人撤离现场,维持整个外围的秩序;迎接和引导消防车辆进入火灾现场。(4)着火区域警戒:
a禁止员工和疏散人员再进入着火区;
b防止无关人员进入火场趁火打劫、制造混乱,c协助疏散组引导疏散人员往安全集结区域撤离,d配合抢险组看管疏散出来的物资。
f负责进行火场监控,发现异常情况时应立即向应急领导小组汇报。4.3人员疏散
(1)公司安全员得到火灾发生部门负责人回复的重大火灾通报后,应立即通报公司应急正副总指挥,并同时启动公司火灾专项应急预案。
(2)交通联络组成员在得到火灾专项应急预案启动后,立即通知各部门领导,要求立即通知各部门员工迅速关闭运行中的设备和电器开关,而后按照预定的疏散方案和路线,有序的组织部门人员向公司办公楼前广场应急集结区域集结。安全警戒疏散组负责疏散路线维护、管理及人员数量清点。
(3)人员在逃离火场若遇浓烟时,疏散人员应立即组织员工迅速选择与火源相反的通道脱离险地。还应尽量放低身体或是爬行,千万不要直立行走,以免被浓烟窒息。(4)行政部人员负责引导外来访客向预定区域疏散。
(5)安全警戒疏散组人员在进行人员疏散后,必须安排人员逐房逐部门进行清查,确信不让一个人员遗漏。清查人员必须在人员疏散完毕后3分钟内,从就近的疏散通道撤离。
(6)所有疏散人员离开岗位时,必须切断一切能源开关(水、电、气),如有可能,需转移重要资料、物资及危险物品,如个人力量无法满足,尽快报告部门领导汇报至现场指挥部。4.4人员伤亡救援
医疗救护组负责带领应急救援医疗用品,在火灾现场附近安全地带进行现场人员初步抢救工作,及时协助医务救护人员对抢险组救出的伤病员进行现场急救和处理。120救护车来到后,将受伤人员立即送医院救治。
24




二、车辆伤害事故专项应急救援预案
1.事故风险分析1.1危险源
装载机、罐车、小轿车、货车等车辆由于日常保养差、带病行驶、车灯不亮、安全装置失灵、刹车失灵、道路路况差等因素导致发生碰撞、碾压、刮擦、翻车、坠车、爆炸、失火、撞固定物等事故。1.2事故类型1.2.1道路交通事故
1.2.1.1道路交通事故是指车辆在道路上因过错或者意外造成碰撞、碾压、刮擦、翻车等人身伤亡或者财产损失的事件。1.2.2生产安全事故
1.2.2.1作业车辆在作业场所内行驶或作业中引起乘员坠落和物体倒塌、下落、挤压、碾压、碰撞固定物等造成人员伤亡。
1.2.2.2车辆在作业场所内及作业道路上行驶因宽度、高度不足,转弯半径过小、地基承载力不足发生的车辆沉陷、翻车、坠车事故。
1.2.2.3维修车辆时未采取防护措施,砸伤人或溜车压人、撞人等。1.2.2.4车辆在作业时发生车辆沉陷、翻车、触电引发火灾、爆炸。1.3危害程度及范围
公司内车辆有装载机、罐车、小轿车、货车等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如碰撞、碾轧、刮擦、翻车、坠车、爆炸、失火等意外,极易造成车辆损毁和人员伤亡。车辆事故直接危及到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并对社会稳定带来不良影响,对国家和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2.组织机构及职责2.1领导机构及职责
组织机构和职责见《公司生产安全事故综合应急救援预案》中第3条“应急组织机构和职责”。2.2工作小组及职责
组织机构和职责见《公司生产安全事故综合应急救援预案》中第3条“应急组织机构和职责”。
25




3.处置程序3.1应急预警3.1.1预警条件
3.1.1.1违章驾驶。如酒后驾驶、精力不集中、无证驾驶、疲劳驾驶、超速行驶等。3.1.1.2车辆存在缺陷。如刹车失灵、转向灯损坏等。
3.1.1.3场地存在缺陷。如路况差、视线不良、厂内道路无减速带、无限速标志牌等。3.1.2预警方式、方法
3.1.2.1现场出现事故征兆时,在事故地点及附近的人员首先排除事故隐患,利用电话、对讲机或派出人员等方法,迅速将情况和危害程度向作业班组长和生产值班调度汇报。各组成员携带各自的抢险工具,赶赴出事现场。3.2信息报告
3.2.1作业班组长和生产值班调度要根据事故的性质和蔓延趋势,迅速做出应急处理措施;如事故难以有效控制,迅速向部门各级负责人汇报,向应急值班室报警,并对可能受事故波及区域的人员发出警报通知。
3.2.2公司应急救援联络电话和应急指挥中心办公室联系电话详见《公司电话号码一览表》。
3.2.3公司应急值班室接到报警后立即向公司应急救援指挥部汇报,接到汇报后总指挥应立即宣布启动本应急预案,事故快报(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人员伤亡、事故现状、实施救援情况及事故发展预测)总指挥审核后,在1小时内分别向上级公司、当地政府及相关主管部门报告。
3.2.4事故报告内容包括: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事故现场情况;事故已经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伤亡人数(包括下落不明的人数);已经采取的措施。
3.2.5应急值班室要有对外部联系电话,包括医疗救护队、上级有关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的电话联系方式。可采用电话、手机、传真等方式对外联系和求援。3.3应急响应3.3.1事故分级
根据事故严重程度、可控性、救灾难度和影响范围,将事故分为Ⅰ级、Ⅱ级、Ⅲ级,Ⅰ级为最高。3.3.2应急响应分级
采取“分级响应”的原则,由现场负责人根据突发事件造成的危害程度、波及范
26




围、影响力大小、人员及财产损失等情况,判断突发事件的等级,汇报相应的领导,由相应的领导决定起动对应等级的应急预案。3.3.3应急行动
3.3.3.1应急救援指挥部成员到达调度中心后,由总指挥下达救援命令,根据事故情况,分析判断事故严重程度、波及范围、存在的威胁,确定先期救援方案;3.3.3.2按照应急救援指挥部的指令,现场抢救组进行现场侦查,组织或协助事故单位开展抢险救灾工作;
3.3.3.3有关应急队伍进入事故现场后,迅速开展事故侦测、警戒、疏散、人员救助、抢修等有关救援工作,当事态超出响应级别无法得到有效控制时,向应急救援办公室请求实施更高级别的应急响应;
3.3.3.4抢险抢修组针对事故现场情况,制定详细的抢险救灾方案,报应急救援指挥部批准后实施,营救受难人员;
3.3.3.5应急恢复完毕后执行应急结束程序,由事故应急领导小组组长宣布应急结束。3.3.4资源调配
3.3.4.1应急救援指挥部根据事故性质、影响范围、灾害程度,及时向地方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发出救援请求,请求上级部门给予医疗救护队伍、技术专家等救援支持。同时安排专人做好应急救援物资的调配工作。3.3.5应急抢险
3.3.5.1当发生险情时,立即组织危险区域人员撤离,迅速报告现场应急救援小组组长,现场应急救援小组组长迅速上报公司应急办。3.3.5.2一般突发事件
3.3.5.2.1发生一般道路交通事故,对未造成人身伤亡的,驾驶员按照一般事故简易快速处理流程执行。
3.3.5.2.2车辆发生交通事故,当事人对造成事实、责任无争议的,且符合公司有关规定的轻微交通事故,报行政部协商恢复赔偿事宜。
3.3.5.2.3车辆发生交通事故,当事人对事故责任存在争议的,用像机或手机拍照,固定证据,并将车移至相对安全的地带,摆放警示标志;同时拨打122报警和保险公司报案电话,并及时向值班调度员报告事故经过,由行政部跟踪协助驾驶员进行处理。3.3.5.2.4车辆在道路上发生故障,需要停车排除故障时,驾驶员应当立即开启危险报警闪光灯,将车移至不妨碍交通的地方停放;难以移动的,应当持续开启危险报警
27




闪光灯,并在来车方向150米设置警告标志等措施扩大示警距离,必要时迅速报警。3.3.5.3较大突发事件
3.3.5.4车辆发生伤人事故,驾驶员应立即拨打122(城区交警122、高速交警110)和120报警,并拨打保险公司电话报案后,立即将伤者送往附近医院进行抢救,并及时通知值班调度员。应急办根据事故级别启动本应急预案。
3.3.5.5车辆发生翻车事故并有人员伤亡。应急办接到报警核实后,根据现场可能状况,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并调集救援人员、施救车辆(吊车)和急救箱、钢丝绳、千斤顶等物资赶赴现场,协助现场人员进行人员抢救和设备抢救,调查事故经过,保护事故现场,开展善后处理。如在现场遇到难以处理的事情,应及时请示应急领导小组扩大应急,启动公司级综合应急预案。3.4扩大应急
3.4.1在事故抢救抢险过程中,若事态扩大,抢救力量不足,事故无法得到有效控制,抢救组和现场抢救指挥部要立即向救援指挥部汇报;
3.4.2由应急救援总指挥决定向上级部门求救,请求兄弟单位或政府部门进行增援,启动上一级事故应急预案,实施扩大的应急响应;
3.4.3必要时公司应急总指挥部可决定组织事故现场周围人员进行紧急疏散或转移,或请求地方政府组织周边群众进行紧急疏散或转移。3.5信息公开
3.5.1按照“积极主动公开”的要求,把生产安全事故信息更多、更全面、更细致地告知社会公众,在满足群众知情权的同时,自觉接受社会监督。
3.5.2事故调查组应在2小时内将生产安全事故信息对媒体、社会、居民公开,及时准确发布采取的事故处置举措、抢险救援进展,回应社会关切,消除公众疑虑。3.5.3事故调查组应及时跟踪事故救援情况,将伤亡、经济损失等情况及时公开发布。3.6后期处置
3.6.1救援结束后对现场进行恢复,对损失情况进行检查,确定设备损坏情况和抢修方案。
3.6.2对事故抢险人员、器材进行清点,并撤离现场。3.6.3公司组织各方资源开展抢修,尽快恢复正常生产。
3.6.4公司在事故发生后2日内组织事故原因调查分析,填写事故原因分析记录,并制定纠正和预防措施,报请安全生产领导小组批准后实施。
28




3.6.5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对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实施效果进行验证。3.6.6配合上级部门和政府部门开展事故调查,做好伤员及家属善后工作。3.7应急保障
3.8应急救援指挥部及其工作小组按照日常工作分工做好应急物资和装备准备,各种器材应指定专人保管,并定期检查保养,使其处于良好状态,重点器材应设救援器材柜,专人保管以备急用。
3.9医疗器材:小药箱等应存放在办公室;
3.10抢救工具:一般公司常备工具即基本满足使用,日常存放于现场仓库;3.11照明器材:手电筒、应急灯36伏以下安全线路、灯具等存放在现场仓库内;3.12通讯器材:电话、手机、对讲机、报警器等由个人分别保管;3.13交通工具:公司常备值班急用车辆,停放于小车库、办公楼门前;3.14防护用品:包括防护服、防护帽、防护眼镜、手套、防毒面具等。
3.15图表资料:包括季风玫瑰图、消防器材分布图、压力管路系统图、供电系统图、程控电话安装图、给水排水系统图、公司厂区平面图等。4.处置措施4.1处置原则
统一指挥、分级负责;充分准备、措施果断;先救人员、后保设备、单位自救与社会救援相结合。4.2危险源监控4.2.1监控方式
车辆使用单位应定期对车辆进行安全检查和评估,通过预测、预报和预警的方式逐级上报,分级管理。4.2.2监控方法
4.2.2.1车辆使用单位应按照相关标准和管理制度对车辆在安全生产过程中的重大危险因素进行监控和信息分析。
4.2.2.2车辆使用单位应在车辆操作过程中严格按操作规程。4.2.2.3车辆使用单位应对车辆运行危险区进行分级管理。4.2.3预防措施
4.2.3.1严把司机进场准入关,司机须持有与其驾驶车型相符的合格驾驶证。4.2.3.2行驶车辆车牌、行驶证和年度检验合格证齐全、有效。
29



4.2.3.3每日出车前检查车辆的转向装置、刹车装置、信号灯具、喇叭和轮胎等,保持车况良好,严禁带“病”车辆上路。
4.2.3.4相关路灯设置限速牌,限制车速、急转弯或作业人员密集区域设减速标志和警示标志。
4.2.3.5严格遵守交通规则,严禁违规驾驶。4.2.3.6严格控制车辆的载重,禁止车辆超载行驶。
4.2.3.7道路须平整、通畅,减少急转弯,道路须由专人维护,及时清理车辆漏卸的物料,路面经常洒水,减少扬尘。
4.2.3.8超长、超宽的物件运输,应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制定专项运输方案。4.3处置措施
4.3.1车辆起火事件处置措施
4.3.1.1机动车辆若在停车场内发生自燃事故,第一目击者应大声呼喊,迅速利用停车场常备灭火器灭火,并立即通知值班员。
4.3.1.2值班员接到报告后,应立即组织灭火,疏散相邻车辆;火情继续扩大的,拨打119报警,并安排专人引导消防车辆进入现场。
4.3.1.3机动车辆在行驶过程中起火,驾驶员应立即靠右侧停车,使用车载灭火器灭火,并及时报告单位值班员;火情继续扩大的,及时拨打119报警,并向公司应急办报告。
4.3.1.4随车人员应迅速离开车辆,协助驾驶员灭火,并请求过往车辆和群众的帮助。4.3.1.5发生机动车辆起火事件,应急办应在接到报告后,及时通知保险公司,核实损失;出现重大财产损失或人员伤亡的,应急领导小组按规定及时向当地政府主管部门报告。
4.3.1.6应急处置结束后,应急办应配合交警等有关部门进行调查处理,与保险部门协调相关事宜,并在调查工作结束后一日内将事件发生经过、损失情况、处置过程和结果书面上报公司应急领导小组4.3.2车辆交通事故应急处置措施
4.3.2.1在发生交通事故后车辆驾驶员及车上人员第一步应当立即停车,保护现场痕迹物证,固定相关证据,同时应按规定汇报。
4.3.2.2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当事人对造成事实、责任无争议的,且符合当地轻微道路交通事故快撤快处快赔办法规定的轻微交通事故,报车属单位安全员同意后,可
30




以自行到快处中心协商处理损害赔偿事宜。
4.3.2.3未造成人身伤亡及情节较轻的,当事人对事实或成因无争议的,自行协商处理赔偿事宜;不能及时撤离现场的,应当迅速报告至交通警察或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事故现场按规定放置警示三角架,打开车辆警示灯,在交警部门人员未到场前做好其它车辆通过导流。
4.3.2.4造成人身伤亡事故的,驾驶员应当立即抢救受伤人员,并迅速拨打110、120求救,保护好现场;同时应报告预警中心,因抢救伤员变动现场的,应当标明位置。4.3.2.5如果受伤人员必须立即治疗,同时找不到其它车辆协助运送的情况,当事人可以用发生事故的车辆送伤者到医院救治,但在移动现场前,必须将因移动现场后无法确定的车辆、人员倒地位置进行表划。
4.3.2.6事故现场取证救助行动中,安排人员同时做好事故调查取证工作,以利于事故处理,防止证据遗失。
4.3.2.7事故后在驾驶员生命受到威胁时,可视情况离开现场,但应保持与出警人员和应急办的联系。
4.3.2.8应急办接报后应立即赶赴现场,配合有关部门采取应急处置。出现重大财产损失或人员伤亡的,应急办报告应急领导小组后,应按规定及时向上级单位和政府主管部门报告。
4.3.3车辆故障应急处置措施
4.3.3.1车辆行驶过程中发生故障时,驾驶员应立即减速将车停靠到道路右侧安全地带,在道路来车方向距故障车50至100米(高速公路不低于150米)处摆放故障车警示牌,亮起示宽灯。
4.3.3.2妥善安置故障车后,驾驶员应初步判定故障原因,排除故障。
4.3.3.3驾驶员难以自行排除,应维护现场秩序,确保车辆、人员、随车物品的安全,同时报告公司应急办,等待支援。
4.3.3.4应急办接到报告后,应组织抢险救援组队伍,及时赶赴车辆故障现场,帮助排除车辆故障;现场无法排除时,可拖至专业维修厂修理。
4.3.3.5运料车辆发生和紧急任务车辆发生故障,应急办接到报告后,要立即派出备用车辆赶赴现场进行替换。
4.3.3.6发生车辆倾翻事故时,当有人员被压埋在倾倒车辆下面或驾驶室内时,救援队伍应立即采用扩张工具将被压人员救出。在实施救援时,各组人员应按职责分工合
31



作,采取适当警戒预防措施,防止车辆倾倒、挤压事故的再次发生。
4.3.3.7发现事故车辆油箱内油料泄漏时,应紧急疏散现场人员,严禁烟火及严禁使用通讯工具,采取措施堵塞泄漏,将油箱漏油部位堵漏,用沙石、泥土等覆盖地面油污,同时将随车灭火器准备于现场待用,避免发生燃烧爆炸。
4.3.3.8发现有因车辆颠覆、变形被困于车内的人员时,及时调动、使用起重机械,撬捧、千斤顶等工具破拆车辆,解救被困人员,或协助公安消防部门破拆车辆,解救被困人员。
4.3.3.9如果有车辆压住伤者,应立即小心移开车辆,或用千斤顶顶起车辆,将伤者小心移出。
4.3.4车辆火灾或漏油应急处置措施
4.3.4.1发生火灾时,应采取措施施救被困在驾驶室内无法逃生的人员,并应立即使机车熄火,防止电气火灾的蔓延扩大。发生油料泄漏时,立即疏散无关人员。严禁点火源出现,应采取有效措施堵塞泄漏,避免发生燃烧爆炸。并根据下列情况,立即采取堵漏措施:
4.3.4.2油管折断时,可找一根与油管直径适应的胶皮或塑料管套接。如套接不够紧密,两端再用铁丝捆紧,防止漏油;
4.3.4.3油管破裂时,可将破裂处擦干净,涂上肥皂,用布条或胶布缠绕在油管破裂处,并用铁丝捆紧,然后再涂上一层肥皂;
4.3.4.4油管接头漏油时,可用棉纱缠绕于油管接头,再将油管螺母与油管接头拧紧;还可将泡泡糖或麦芽糖嚼成糊状,涂在油管螺母座口,待其干凝后起密封作用;4.3.4.5漏油漏水时,可根据砂眼大小,选用相应规格的保险丝,用手锤轻轻将其砸入砂眼内,便可消除漏油、漏水现象。
4.3.4.6应急领导小组根据现场情况,及时通知伤者家属赶到就治医院,配合医疗救护人员开展医疗救护,开展善后处理。
4.3.4.7应急处置结束后,应急办应在调查结束后一日内将事故发生经过、损失情况、处置过程和结果书面上报事业部及公司应急领导小组。4.4急救措施
4.4.1迅速将伤者移至安全地方,让伤者安静、保暖、平卧、少动。
4.4.2在抢救的同时拨打120呼救。呼救时应详细说明事故单位、地点、严重程度、联系电话,并派人到路口接应。
32



4.4.3在急救中心医护人员未到达之前,应根据事故现场的整体情况、位置和伤者的伤情、部位,立即组织人员进行抢救。
4.4.4伤者发生休克,应进行人工呼吸,或者根据部位的受伤情况做胸外心脏挤压法(但必须注意骨折的部位)。
4.4.5若伤员有断肢情况发生,应尽早用干净的干布(灭菌敷料)包裹装入塑料袋内,随伤员一起转送。
4.4.6遇有凹陷骨折、严重的颅底骨折及严重的脑损伤症状出现,创伤处用消毒的纱布或清洁布覆盖,用绷带或布包扎;
4.4.7发现脊椎受伤者,创伤处用消毒的纱布或清洁布覆盖,用绷带或布包扎;搬运时,将伤者平卧放在帆布担架上或硬板上,以免受伤的脊椎移位、断裂造成截瘫,导致死亡;抢救脊椎受伤者的搬运过程中严禁只抬伤者的两肩与两腿或单肩背运;4.4.8发现伤者手足骨折或其他部位骨折的,不要盲目搬动伤者,应在骨折部位用夹板临时固定,使断端不再移位或刺伤肌肉、神经或血管;
4.4.9遇有创伤性出血的伤员,应迅速包扎止血,使伤员保持头低脚高的姿势,并注意保暖;
4.4.10在施救的同时应尽快送往就近医院;伤者送往医院抢救时,途中尽量减少颠簸,同时密切注意伤者的呼吸、脉搏、血压及伤口的情况。4.5注意事项
4.5.1不要轻易移动受伤者,保持其呼吸道通畅;4.5.2有出血时,应有效止血,包扎伤口;
4.5.3如果发生骨折,用双手稳定及承托受伤部位,限制骨折处活动并设置软垫,用绷带、夹板或替代品妥善固定伤肢;
4.5.4发生断指(肢)应立即止血,应马上用止血带扎紧受伤的手或脚,或用手指压迫受伤的部位止血。伤口用无菌纱布或清洁棉布包扎,将断指(肢)也要用无菌纱布包扎,有条件的与冰块一起放入干净胶袋,并立即送医院进行手术;4.5.5如果伤者出现呼吸或心跳停止,应进行心肺复苏急救。4.5.6现场自救和互救
4.5.6.1在抢救伤员过程中要做好周围倒塌物体的加固、监控工作,保证自身安全。4.5.6.2在伤员救治和转移过程中,应遵循先重后轻的原则,采取固定等措施,防止加重伤员伤情。
33




4.5.6.3紧急情况下,可以动用肇事车辆运送伤员到医院救治,但要做好标记,并留人看护现场。
4.5.6.4要保持冷静,保护好事故现场,依法合规配合做好事件处理。
4.5.6.5若事件现场有危险化学品泄漏或可能产生爆炸时,应在保证自身安全前提下,将人员救出后立即撤离到安全地带。
4.5.6.6扑救车辆火灾时,人员一定要正确使用灭火器,且灭火人员一定要站在火源上风口。





34


第三部分现场处置方案
一、机械伤害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1事故风险分析
1.1危险性分析,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
(1)机械设备缺乏安全防护装置,本身的结构、强度等不合理;(2)运行部件飞出;(3)安装维修不当,设备的安全性能不佳;(4)旋转、往复、滑动物撞击人体;(5)工作场所环境不良,空间狭窄,设备布局不合理等;(6)违反操作规程;(7)设备有故障;在使用机械中,易发生撞伤、碰伤、绞伤、夹伤、打击、切削等伤害。1.2事故发生的区域、地点或装置的名称
生产现场所有转动机械处可能造成机械伤害事故。1.3事故可能发生的季节和造成的危害程度
在生产作业过程易发生机械伤害事故,并无明显季节性规律。机械伤害会造成人员手指绞伤、皮肤裂伤、断肢、骨折,严重的会使身体被卷入轧伤致死,或者部件、工件飞出,打击致伤,甚至会造成死亡。1.4事故可能出现的征兆(1)人员误操作;(2)执行操作规程不严格。
(3)设备在运行过程中有重大异常现象。(4)执行检修作业工艺不严格。2应急工作职责
2.1机械伤害事故现场处置小组应急组组长:生产部经理应急组副组长:车间主任应急组组员:各班组负责人2.2工作职责
(1)组长负责了解和掌握事故现场情况,及时向上级汇报,在上级应急指挥机构到达前负责指挥和组织现场抢救。
(2)副组长负责协助组长开展应急抢救工作。
35




(3)各成员职责:现场负责人组织人员开展现场抢救,安全员等负责维护现场秩序、保护事发现场。3应急处置
(1)发现有人受伤后,必须立即停止运转的机械,向周围人员呼救,同时通知现场急救中心,以及拨打“120”等社会急救电话。报警时,应注意说明受伤者的受伤部位和受伤情况,发生事件的区域或场所,以便让救护人员事先做好急救的准备。(2)在进行应急抢救的同时,应立即上报项目事故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启动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最大限度的减少人员伤害和财产损失。必要时,应立即上报当地政府有关部门,并请求支持和救援。
(3)由现场医疗救护人员进行现场包扎、止血等措施,防止受伤人员流血过多造成死亡事故发生。创伤出血者迅速包扎止血,送往医院救治。
(4)发生断手、断指等严重情况时,对伤者伤口要进行包扎止血、止痛、进行半握拳状的功能固定。对断手、断指应用消毒或清洁敷料包好,忌将断指浸入酒精等消毒液中,以防细胞变质。将包好的断手、断指放在无泄漏的塑料袋内,扎紧好袋口,在袋周围放在冰块,或用冰棍代替,速随伤者送医院抢救。
(5)受伤人员出现肢体骨折时,应尽量保持受伤的体位,由现场医务人员对伤肢进行固定,并在其指导下采用正确的方式进行抬运,防止因救助方法不当导致伤情进一步加重。
(6)受伤人员出现呼吸、心跳停止症状后,必须立即进行心脏按摩或人工呼吸。(7)在做好事故紧急救助的同时,应注意保护事故现场,对相关信息和证据进行收集和整理,做好事故调查工作。4注意事项
(1)机械外伤一般直接损伤有时并不十分严重,但是由于伤后抢救处理不当,往往会加重损伤,造成不可挽回的严重后果。
(2)重伤员运送应用担架,腹部创伤及脊柱伤者,应用卧位运送;胸部伤者一般取卧位,颅脑损伤者一般取仰卧偏头或侧卧位。
(3)抢救失血者,应先进行止血;抢救休克者,应采取保暖措施,防止热损耗。(4)应保护好事故现场,等待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处理。
36



二、触电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1事故风险分析1.1、危险性分析
(1)若遇电气设备缺陷、不合规范、屏护不符合规范、失效、设备接地(接零)保护不良或失效,运行操作失误、违章操作、检修,试验安全技术组织措施不当,人员过失或偶然事件等因素,均可能导致人员触碰带电体的直接触电伤害。
(2)电气设备和使用的电动工具漏电,人员触碰其金属外壳,在接地(零)不良或漏电保护失效等情况,均有导致人员二次触电危险。
(3)在电气设备检修工作中,由于安全、技术组织不当等因素,如无挂上禁止合闸警示牌、违反电气检修规程等,都可能造成人员触碰带电体的直接触电伤害。(4)临时用电线路、设施未按规范安装(尤其是临时线拖地和地面积水)无办临时审批手续。设备检修中的移动照明采用非安全电压。都可能造成人员触电伤害。(5)雷雨天气,防雷设施无定期检测或失效,亦会使人员遭受雷击伤害。1.2、事故发生的区域、地点或装置
发生触电的区域、地点或装置有:配电箱,各用电的场所等。1.3事故发生的可能时间、事故的危害严重程度及其影响范围(1)分为电击事故和点伤事故。
(2)触电可是人出现痉挛、呼吸窒息、心室纤维性颤动、心跳骤停甚至死亡。(3)由于用电不规范或者违章作业,可能导致触电。触电者有疼痛发麻,肌肉抽搐,严重的会引起强烈痉挛。触电事故一般多发生在每年空气湿度较大的7、8、9三个月。1.4事故前可能出现的预兆触电出现的预兆:(1)带电体裸露;
(2)无漏电保护开关、接地;(3)临时用电线路不按规定设置;(4)作业人员无任何防护措施;(5)电工未经培训及无证上岗;(6)雷雨天气。2应急工作职责
37




2.1应急组织机构
本现场处置方案的应急自救组织机构设置如下:
成立现场应急小组,由现场负责人和班组长所组成。其中,现场负责人为现场应急小组组长。如无现场负责人则班组长为现场应急小组组长。2.2工作职责2.2.1岗位员工职责
(1)发现可能或已触电者,应立即高声呼叫求救;(2)立即采取措施,使触电者脱离电源,如切断电源等;(3)报告班组长或应急小组组长;(4)接受并执行本应急小组的指令。2.2.2班组长职责
(1)接到员工报告后,应立即到现场进行确认;(2)组织本班组员工,按现场应急处置措施执行;
(3)若事故后果超出本班组控制能力,立即上报本车间应急小组组长;(4)接受并执行本应急小组组长的指令。2.2.3应急小组组长职责
(1)接到报告后,立即组织本应急小组成员;(2)组织本应急小组成员,按现场应急处置措施执行;
(3)及时将情况上报应急指挥部,接受并执行应急指挥部的指令。3应急处置
3.1现场应急处置措施3.1.1医疗救护应急处置施
触电者未失去知觉的救护措施:应让触电者在比较干燥、通风暖和的地方静卧休息,并派人严密观察,同时请医生前来或送往医院诊治。
触电者已失去知觉但尚有心跳和呼吸的抢救措施:应使其舒适地平卧着,解开衣服以利呼吸,四周不要围人,保持空气流通,冷天应注意保暖,同时立即请医生前来或送住医院救治。若发现触电者呼吸困难或心跳失常,应立即施行人工呼吸及胸外心脏挤压。
对“假死”者的急救措施:当判定触电者呼吸和心跳停止时,应立即按心肺复苏法就地抢救。方法如下:
38



(1)消除口中异物。使触电者仰面躺在平硬的地方,迅速解开其领扣、围巾、紧身衣和裤带。如发现触电者口内有食物、假牙、血块等异物,可将其身体及头部同时侧转,迅速用一只手指或两只手指交叉从口角处插入,从口中取出异物,操作中要注意预防将异物推到咽喉深处。
(2)采用仰头抬颊法畅通气道。操作时,救护人用一只手放在触电者前额,另一只手的手指将其颏颁骨向上抬起,两手协同将头部推向后仰,舌根自然随之抬起、气道即可畅通。为使触电者头部后仰,可于其颈部下方垫适量厚度的物品,但严禁用枕头或其他物品垫在触电者头下。3.1.2排险、控险应急处置措施
触电急救的要点是动作迅速,救护得法,切不可惊慌失措,束手无策。要贯彻“迅速、就地、正确、坚持”的触电急救八字方针。发现有人触电,首先要尽快使触电者脱离电源,然后根据触电者的具体症状进行对症施救。脱离电源的基本方法有:
(1)将出事附近电源开关刀拉掉、或将电源插头拔掉,以切断电源。
(2)用干燥的绝缘木棒、竹竿、塑料棒等物件将电源线从触电者身上拨离或者将触电者拨离电源。
(3)必要时可用绝缘工具(如带有绝缘柄的电工钳、干燥的木柄斧头以及锄头)切断电源线。
(4)救护人戴上绝缘手套或在手上包缠干燥的衣服、围巾、帽子等绝缘物品拖拽触电者,使之脱离电源。
(5)如果触电者由于痉挛手指紧握导线缠绕在身上,救护人可先用干燥的木板塞进触电者身下使其与地绝缘来隔断入地电流,然后再采取其他办法把电源切断。(6)如果触电者触及断落在地上的带电高压导线,且尚未确证线路无电之前,救护人员不可进入断线落地点8-10米的范围内,以预防跨步电压触电。进入该范围的救护人员应穿上绝缘靴接近触电者。触电者脱离带电导线后应迅速将其带至8-10米以外立即开始触电急救。只有在确证线路已经无电,才可在触电者离开触电导线后就地急救。3.2报告事项
3.2.1报警电话及联系方式
报警电话及联系方式见应急领导小组通信联系方式3.2.2报告内容
39




(1)触电发生的时间和地点;(2)人员伤亡情况;(3)已采取的措施;(4)报告人及电话。4注意事项
(1)未采取绝缘措施前,救护人不得直接触及触电者的皮肤和潮湿的衣服。(2)严禁救护人直接用手推、拉和触摸触电者;救护人不得采用金属或其他绝缘性能差的物体(如潮湿木棒、布带等)作为救护工具。
(3)在拉拽触电者脱离电源的过程中,救护人宜用单手操作,并且救护人身体部位及所穿的鞋不能潮湿,这样对救护人比较安全。
(4)当触电者位于高位时,应采取措施预防触电者在脱离电源后坠地摔伤或摔死〔电击二次伤害〕。
(5)夜间发生触电事故,应考虑切断电源后的临时照明问题,以利救护。
40




三、压力容器爆炸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1.事故风险分析1.1.事故类型
氧气、乙炔瓶爆炸,空压机、储气灌爆炸。1.2.事故危险源
事故可能发生在储气罐、空压机房、和压缩空气管道、氧气和乙炔库房、使用气焊的地点。
1.3.事故危害程度及范围
由于压力容器爆炸可能造成人员伤亡、设备损坏或财产损失。影响正常的生产经营、生活秩序,甚至影响周边居民生活。
1.4.事故前的征兆
压力容器表面温度急剧升高,压力表指针剧烈摆动等现象。1.5.事故引发的次生事故
由于压力容器爆炸冲击波会造成人员伤亡和建筑物的破坏。盛装液态毒性介质的压力容器发生爆炸时,大量液体瞬间汽化并扩散,不但会造成人员中毒,也严重破坏生态环境;如介质为可燃液化气体时,爆炸现场形成大量可燃蒸汽,在扩散中遇明火形成二次爆炸。
2.应急工作职责2.1.组织机构
《压力容器爆炸事故现场处置方案》归口生产部管理。成立压力容器爆炸现场处置工作小组,生产部经理担任小组组长,车间主任担任副组长,生产部全体人员为成员。
2.2.职责2.2.1.组长的职责
2.2.1.1.随时掌握项目现场事故灾害及险情,向公司应急救援领导小组报告有关情况;
2.2.1.2.根据事故现场的情况,启动并组织实施现场处置方案;2.2.1.3.确保应急资源配备投入到位,指挥应急行动。2.2.2.副组长的职责
41



2.2.2.1.协助组长开展应急指挥工作,组长不在位时,代行其职责;2.2.2.2.组织落实现场处置方案;
2.2.2.3.负责现场应急处置,根据险情发展,提出改进措施;2.2.2.4.组织落实现场善后恢复。2.2.3.伤员营救组职责
2.2.3.1.实施现场处置,将人员和设备迅速撤离危险地点,根据现场情况,适时调整并调集人员、设备和物资搜救被困人员。
2.2.3.2.对事故现场情况进行检查、评估,制定抢救方案;2.2.3.3.监督应急人员执行有效的应急措施,保证应急人员的安全;2.2.3.4.保证现场救援通道的畅通。2.2.4.消防灭火组
2.2.4.1.负责若遇到火灾事故,负责组织义务消防员进行消防灭火。2.2.4.2.负责对灰烬清理,如果有余火派人员现场值守。2.2.5.警戒疏散组职责
2.2.5.1.维护现场,将获救人员转至安全地带;对危险区域进行有效的隔离。2.2.5.2.负责发生事故时,需要撤离的人员立即组织疏散撤离现场或周边;2.2.5.3.负责事故现场治安保卫,维持现场秩序,保护事故现场和证据;2.2.6.物质抢救组职责
2.2.6.1.伤员营救结束后组织抢修设备;2.2.6.2.组织救援队伍分工抢救现场物资。2.2.7.后勤保障组职责
2.2.7.1.负责现场伤员的医疗抢救工作,根据伤员受伤程度做好转运工作。2.2.7.2.负责抢救物资的储备、维护保养与供应;2.2.7.3.保障部门应急救援人员的衣食住行。2.2.8.清理恢复组职责
2.2.8.1.事故后的现场清除和恢复工作。
2.2.8.2.负责事故救援现场供水、供电、供气的保障,做好应急通讯和运输等工作;
2.2.8.3.负责事故结束后维修设备,尽快恢复生产。3.应急处置
42



3.1.事故应急处置程序
3.1.1.发现压力表指针异常波动或压力容器表面温度急剧上升时,立即进行预警。现场出现事故征兆时,在事故地点及附近的人员首先排除事故隐患,利用电话、对讲机或派出人员等方法,迅速将情况和危害程度向组长汇报。
3.1.2.由压力容器现场处置小组组长下达救援命令,根据事故情况,分析判断事故严重程度、波及范围、存在的威胁,确定先期救援方案。
3.1.3.按照压力容器现场处置小组组长下达的指令,现场抢救组进行现场侦查,组织或协助事故单位开展抢险救灾工作,启动相应的处置措施。
3.1.4.伤员营救组针对事故现场情况,制定详细的抢险救灾方案,引导救护人员营救受难人员。
3.1.5.在事故抢救抢险过程中,若事态扩大,抢救力量不足,事故无法得到有效控制,压力容器现场处置小组组长要立即向公司应急救援指挥部汇报。
3.2.现场应急处置措施3.2.1.现场处置
3.2.1.1.发现压力容器泄压装置、显示装置、自动报警装置、连锁装置及相关安全附件(压力表、温度计、安全阀)失灵等异常情况时,应立即断开动力电源开关或关闭气源的进气阀门,查找异常原因,清除故障确保安全后再投入运行。
3.2.1.2.当压力容器出现超温、超压时,应立即断开动力电源开关或关闭气源的进气阀门,同时迅速开启能安全卸载的阀门,使压力容器内部压力迅速降低。
3.2.1.3.当压力容器支座支撑连接处松动、移位、沉降、倾斜、裂纹等险情时,必须紧急停止运行,迅速断开动力电源开关或关闭气源的进气阀门,划定危险区域,设置警戒线,严禁无关人员进入。
3.2.1.4.当压力容器接口部位的焊缝、法兰等部位变形、腐蚀、裂纹、过热及泄露时,迅速关闭气源的进气阀门,同时迅速开启能安全泄压的阀门,使压力容器内部压力迅速降低,待修复检验检测合格后再投入使用。
3.2.1.5.当压力容器及其设备周围发生火灾等非正常原因时,必须紧急停止运行。
3.2.1.6.发生爆炸事故,必须设法躲避爆炸物,采取隔离和疏散措施,尽快将人员撤离现场,划定危险区域,设置警戒线,严禁无关人员进入,并立即报应急指挥部,请求支援。
43



3.2.1.7.爆炸停止后应立即查看有无人员伤亡,并进行救治。3.2.2.隔离疏散措施
3.2.2.1.事故发生后,应根据现场情况或事故所涉及到的范围建立警戒区,警戒区域的边界应设警示标志,并有专人警戒;除消防、应急处理人员以及必须坚守岗位的人员外,其他人员禁止进入警戒区。
3.2.2.2.迅速将警戒区及污染区内与事故应急处理无关的人员撤离,以避免产生二次事故(火灾事故),减少不必要的人员伤亡。
3.2.2.3.如压力容器有害介质浓度很大时,需要佩戴个体防护用品或采用简易有效的防护措施,并有相应的监护措施。
3.2.2.4.人员应向侧上风方向转移,明确专人引导和护送疏散人员到安全区,并在疏散或撤离的路线上设立哨位,指明方向;不要在低洼处滞留;要确认是否有人滞留在事发区。
3.2.3.介质处理措施
3.2.3.1.当压力容器发生超温超压时,现场工作人员立即采取紧急措施,紧急停机排放系统压力,关闭压力容器所有进气阀门、切断机房内电源,以防事态扩大。
3.2.3.2.如压力容器内可燃性介质(液化气)泄露,进入现场注意静电,防止现场操作产生火花引起火灾;如介质为毒性物质(二氯甲烷),应迅速组织人员撤离,疏散周围人群,撤退到安全地带,并设置警戒线,进入现场应佩戴防毒面具、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戴防化学品手套。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勘察不烯材料吸附或吸收。大量泄漏时:构筑围堤或控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3.2.4.火灾控制措施
3.2.4.1.爆炸引起的火灾尚未扩大到不可控制之前,应使用适当移动式灭火器来控制火灾。迅速关闭火灾部位的上下游阀门,切断进入火灾事故地点的一切油料,然后立即启用现有各种消防设备、器材扑灭初期火灾和控制火源。
3.2.4.2.防止火灾危及相邻设施,必须及时采取冷却保护措施,并迅速疏散受火势威胁的物资。
3.2.4.3.扑救火灾应选择正确的灭火剂和灭火方法。必要时采取堵漏或隔离措施,预防次生灾害扩大。当火势被控制以后,仍然要派人监护,清理现场,消灭余火。
44




3.2.5.现场急救措施
3.2.5.1.急救之前,救援人员应确信受伤者所在环境是安全的。
3.2.5.2.现场急救注意事项:选择有利地形设置急救点;做好自身及伤病员的个体防护;防止发生继发性损害;应至少2~3人为一组集体行动,以便相互照应;所用的救援器材需具备防爆功能。
3.2.5.3.现场救援人员要本着时间就是生命,先救命后治伤,先救重后救轻的原则,对受伤人员实施现场急救措施,进行止血、包扎、固定及心肺复苏等紧急处理。
3.2.5.4.当人员衣物着火时应迅速脱去或用水等各种物体扑盖灭火。切忌盲目站立或奔跑呼救,以防头面部及呼吸道灼伤。
3.2.5.5.如有人员烧伤时,快速将伤员撤离火灾现场,面积较小的烫伤可用大量冷水冲洗至少30分钟,保护好烧伤创面,尽量避免污染,有利于以后的治疗;面积较大或程度较深的烫伤应以干净的纱布敷盖患部简单包扎,尽快转送医院或拨打120。头面部灼伤时,要注意眼、耳、鼻、口腔的清洗;
3.2.5.6.如有因爆炸引起对人员造成的物体打击等伤害,立即将伤员撤离到安全地带,用干净纱布或衣物对伤口进行压迫止血和简单包扎,并密切观察伤员生命体征(呼吸、脉搏),然后紧急转送医院或拨打120。患者口渴时,可适量饮水或含盐饮料。
3.2.5.7.如有在救援过程中发生中毒、窒息的人员,立即将伤者撤离到到通风良好的安全地带,给予氧气吸入;如受伤人员呼吸和心跳均停止时,应立即按心肺复苏法支持生命的三项基本措施,进行就地抢救。步骤为:通畅气道→口对口(鼻人工呼吸→胸外接压;在抢救过程中,要每隔数分钟判定一次,每次判定时间均不得超过5~7s;在医务人员未接替抢救前,现场抢救人员不得放弃现场抢救。
3.3.信息报告
3.3.1.组长要根据事故的性质和蔓延趋势,迅速召集压力容器爆炸事故现场处置工作小组成员,所有成员在5分钟内达到事故现场,做出应急处理措施;如事故难以效控制,迅速向部门各级负责人汇报,向值班室报警,并对可能受事故波及区域的人员发出警报通知。
3.3.2.发生压力容器爆炸、泄露或因爆炸、泄露引发火灾及建筑物坍塌事故,岗位工作人员应立即向组长汇报,同时向值班室报警。值班人员接到事故汇报后,及时向单位负责人和分管领导汇报,并做好应急值班记录。
45




3.3.3.现场出现事故征兆时,在事故地点及附近的人员首先排除事故隐患,利用电话、对讲机或派出人员等方法,迅速将情况和危害程度向组长汇报。
3.3.4.事故报告内容包括: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事故现场情况;事故已经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伤亡人数(包括下落不明的人数);已经采取的措施。公司24小时值班室:XXXXXX。
3.3.5.值班室要有对外部联系电话,包括医疗救护队、上级有关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的电话联系方式。可采用电话、手机、传真等方式对外联系和求援。
3.4.应急保障
3.4.1.应急救援指挥部及其工作小组按照日常工作分工做好应急物资和装备准备,各种器材应指定专人保管,并定期检查保养,使其处于良好状态,重点器材应设救援器材柜,专人保管以备急用。
3.4.2.通讯设备,包括固定电话、移动电话、近距离对讲设备等。3.4.3.急救设备,包括急救药品、器具、设备等。
3.4.4.抢修设备,包括工程车辆、登高设备、维修工具、备用品等。3.4.5.消防器材,包括灭火器、消防沙箱、消防铲、消防沙袋等。
3.4.6.防护用品:包括防护服、防护帽、防护眼镜、手套、呼吸器、防毒面具等。4.注意事项
4.1.佩戴个人防护器具方面
4.1.1.选择防护用品应针对防护要求,正确选择符合要求的防护用品。4.1.2.救援和工作人员必须使用可靠的个体防护用品。
4.1.3.佩戴防护用品的人员在使用前,应认真阅读产品使用说明书,确认其使用范围、有效期限等内容,熟悉其使用、维护和保养方法。
4.1.4.防护用品应有专人管理,负责维护保养。
4.1.5.在有毒有害气体的环境中工作时,应尽量采取通风措施,排除有毒有害气体,避免佩带呼吸器工作等。
4.2.使用抢险救援器材方面
4.2.1.兼职救护队应配备齐全各种抢险救援器材、设备,平时应加强维护,确保各种器材、设备能够正常使用。
4.2.2.佩带正压呼吸器的注意事项:
4.2.3.佩戴正压呼吸器撤离灾区时,口具和鼻夹一定要咬紧夹好,中途不得取下
46




口具和鼻夹。
4.2.4.佩带正压呼吸器操作准确迅速,必须经过培训,并经考试合格后,方可配用,等等。
4.3.采取救援对策或措施方面
4.3.1.救援时,应保持头脑清醒,不得盲目行动,针对事故性质、类型、特征等进行分析,启动相应预案。
4.3.2.在抢险救灾过程中,专业或兼职救援人员,应根据事故的类别、性质,采取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
4.3.3.严格控制进入灾区人员的数量,抢救人员以维修钳工为主。4.3.4.救援人员必须认真按救援方案和救护安全措施执行,确保自身安全。4.3.5.在事故救援中,现场指挥部安排专人,负责记录事故抢险方案的执行情况和事故救援等情况。
4.3.6.根据事故现场情况,强化事故现场安全措施落实,防止二次事故和次生灾害事故发生。
4.3.7.抢救和运送长期被困人员时,要注意外部环境的突然改变,防止造成二次伤害等。
4.4.现场自救和互救注意事项
4.4.1.现场自救和互救的原则应包括安全撤离,妥善避险;沉着冷静,控制情绪;互相鼓励,互相帮助;团结协作,服从指挥。
4.4.2.人工呼吸时一定要保持气道通畅;口对口要严密不漏气;必须能观察到病人胸部随吹气、排气而有起伏。
4.4.3.胸外心脏按压时按压力量不宜过重或过轻;按压部位一定要准确;要耐心地持续按压,及时在运输途中也不能间断。
4.4.4.骨折人员搬运前应先固定、再绑扎,后搬运。
4.4.5.大面积或重度烫伤,不可擅自涂抹任何东西,应保持创面清洁完整,用清洁衣物或毛巾盖住伤口,立即送医院请医生处理。
4.5.现场应急处置能力确认方面
4.5.1.根据事故类型、事故大小确定需要的救援力量和装备器材4.5.2.根据灾区现场情况,制定救援人员安全防护措施。4.6.现场应急人员安全防护方面
47




4.6.1.进入压力容器内救援前,应对有限空间进行有害气体分析检测,检测合格后方可开展救援。
4.6.2.救援人员时应保持冷静、不得急躁,详细观察四周,确认安全后方可进入现场救援。
4.6.3.气瓶泄漏现场救援时严禁烟火,使用安全电压照明灯。4.7.应急救援结束后
4.7.1.当事故得到有效控制,伤亡人员全部救出或转移,设备、设施处于受控状态,环境有害因素得到有效监测和处置达标,由应急总指挥宣布事故应救援工作结束,并转入现场恢复、障碍消除等工作。
4.7.2.明确应急救援行动结束的条件和相关后续事宜。4.7.3.明确发布应急终止命令的程序。4.7.4.其他需要特别警示的事项。
4.7.5.事故波及范围区域划定,警戒线设置,安排人员现场值守。4.7.6.事故现场人员撤离路线变化等重要地点标识。
48




四、起重伤害现场处置方案

1事故特征
1.1危险性分析,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
起重机械运行范围较大,活动空间大,吊运载荷变化大,暴露的活动部位较多,作业环境复杂,如果发生脱绳、吊物坠落、断绳、吊钩断裂、操作系统失灵、安全装置失灵、电器损坏、作业人员无证操作或者违章操作等,易造成设备损坏及人员伤亡事故。起重伤害主要有挤压、高处坠落、吊物坠落、触电、撞击等。
1.2事故发生的区域、地点或装置的名称公司起重机械,包括起重机、行吊。1.3事故可能发生的季节和造成的危害程度
起重机械可能造成人员受伤事故,重者可能危及生命。该事故发生没有明显的季节特征。
1.4事故可能出现的征兆1.4.1货物没有挂好就起吊;1.4.2货物堆码不整齐起吊;
1.4.3钢丝绳、吊具断裂、磨损已超标没有及时更换;1.4.4起重机吊臂旋转范围内或重物下站人;1.4.5起重机失速;1.4.6作业工人未带安全帽;
1.4.7作业人员无证操作或违章操作。2应急组织与职责
2.1现场自救小组及人员构成情况应急自救小组组长:生产部经理应急自救小组副组长:车间主任应急自救小组成员:部门其他人员
49



2.2职责
2.2.1应急自救小组组长的职责
a根据事故现场的情况,确保应急资源配备投入到位,组织现场应急救援工作;b同援助部门紧密合作,共同处理好事故,如果事故有扩大、发展趋势,应及时报请公司应急指挥部,启动公司专项应急预案。
2.2.2应急自救小组副组长的职责
a协助组长开展应急指挥工作,组长不在位时,代行其职责;b组织编制现场处置方案,组织搞好培训和演练;
c负责现场应急处置,落实应急行动,根据险情发展,提出改进措施;d组织做好善后工作。2.2.3事故第一发现人职责
a发生事故后立即通知车间主任或经理及现场人员;
b采取应急处置措施,及时控制住当前局势,防止事故继续恶化c及时疏散现场无关人员撤离现场。3应急处置3.1应急处置程序
3.1.1事故第一发现人立即以大声呼叫方式向现场人员报警,并马上通知车间主任,报告事故发生地点、种类、事故危害程度等。
3.1.2车间主任接报后立即报告部门经理及部门总监,并迅速赶赴现场,组织协调处理事故,并宣布启动事故现场处置方案,按事故现场处置方案及相关程序、方法组织事故应急救援,最大限度的减少人员伤害和财产损失。
3.1.3当车间无法有效处置事故时,由应急自救小组组长报告公司总指挥部,启动公司级响应,总指挥应根据公司应急预案立即成立事故救援小组,制定详细的救援计划,并由单位负责人报请政府及有关部门支援。
3.2现场应急处置措施
3.2.1一旦发生起重伤害事故,立即停止作业,向周围人员呼救,并报告部门经
50



理,同时通知医务人员,说明受伤人数、受伤部位及受伤情况;
3.2.2对现场进行警戒,保护事发现场;
3.2.3对于较轻的受伤人员,视伤情及时进行止血、包扎、固定等措施,送往医院治疗
3.2.4人员被压在重物下面,立即采取搬开重物或使用起重工具、机械吊起重物,将受伤人员转移到安全地带,进行抢救;
3.2.5发生断手、断指等严重情况时,对伤者伤口要进行包扎止血、止痛、进行半握拳状的功能固定。对断手、断指应用消毒或清洁敷料包好,忌将断指浸入酒精等消毒液中,以防细胞变质。将包好的断手、断指放在无泄漏的塑料袋内,扎紧好袋口,在袋周围放在冰块,或用冰棍代替,速随伤者送医院抢救。
3.2.6受伤人员出现呼吸、心跳停止症状后,必须立即进行心脏按压或人工呼吸。3.2.7检查设备、设施的安全状况,排除隐患;
3.2.8事故无法有效处置时,要立即报公司应急指挥中心总指挥,请求外部支援。3.2.924小时应急值守电话:XXXXXXXXXX3.2.10对外求援电话
火灾:XXXXXXXX急救:XXXXXXXX4注意事项
4.1进入现场抢救时,注意做好个人防护,佩戴防护手套、安全帽等,在进行伤员救治时宜用一次性消毒医用防护用品;
4.2现场抢险时应正确使用抢险救援器材,如伤员肢体被卷入设备内,救援需使用救援器材拆除设备时,需考虑对伤员的防护,避免再次伤害。无法拆除时,需尽快联系消防部门进行施救。
4.3在自救或互救时,必须保持统一的指挥,严禁冒险蛮干,避免造成次生事故;4.4受伤者伤势严重时,不要轻易移动伤者;
4.5去除伤员身上的用具和口袋中的硬物,注意不要让伤者再次受到挤压;4.6救援时应将起重机械电源切断,救援人员戴好安全帽,避免受到伤害;
51




4.7应急救援结束后做好现场检查,认真分析事故原因,制定防范措施,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防止类似事故发生。
52




五、锅炉爆炸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1事故特征
1.1危险性分析,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
锅炉是一种密闭的压力容器,在高温和高压下工作,正常使用压力5-6Mpa,一旦发生爆炸将产生极其严重的后果。
1.2事故发生的区域、地点或装置的名称高压锅炉
1.3事故可能发生的季节和造成的危害程度
锅炉爆炸事故可能造成人员受伤事故,重者可能危及生命。该事故发生没有明显的季节特征。
1.4事故可能出现的征兆1.4.1安全阀冒蒸汽。1.4.2锅炉压力超出正常范围。2应急组织与职责
2.1现场自救小组及人员构成情况应急自救小组组长:生产部经理应急自救小组副组长:车间主任应急自救小组成员:部门其他人员2.2职责
2.2.1应急自救小组组长的职责
a根据事故现场的情况,确保应急资源配备投入到位,组织现场应急救援工作;b同援助部门紧密合作,共同处理好事故,如果事故有扩大、发展趋势,应及时报请公司应急指挥部,启动公司专项应急预案。
2.2.2应急自救小组副组长的职责
a协助组长开展应急指挥工作,组长不在位时,代行其职责;
53



b组织编制现场处置方案,组织搞好培训和演练;
c负责现场应急处置,落实应急行动,根据险情发展,提出改进措施;d组织做好善后工作。2.2.3事故第一发现人职责
a发生事故后立即通知车间主任或经理及现场人员;
b采取应急处置措施,及时控制住当前局势,防止事故继续恶化c及时疏散现场无关人员撤离现场。3应急处置3.1应急处置程序
3.1.1事故第一发现人立即以大声呼叫方式向现场人员报警,并马上通知车间主任,报告事故发生地点、种类、事故危害程度等。
3.1.2车间主任接报后立即报告生产部经理,并迅速赶赴现场,组织协调处理事故,并宣布启动事故现场处置方案,按事故现场处置方案及相关程序、方法组织事故应急救援。
3.1.3当车间无法有效处置事故时,由生产部经理报告公司总指挥部,启动公司级响应,总指挥应根据公司应急预案立即成立事故救援小组,制定详细的救援计划,并由单位负责人报请政府及有关部门支援。
3.2现场应急处置措施
3.2.1采取隔离和疏散措施,避免无关人员进入事件发生危险区域,并合理布置消防和救援力量;
3.2.2采取防泄漏、防扩散控制措施,防止火势蔓延;
3.2.3对灾区附近受威胁的储存设施,应及时采取冷却、退料、泄压等措施,防止升温、升压而引起火灾爆炸;
3.2.4在扑救爆炸引发的火灾过程中,应有足够数量的灭火用水、泡沫液、消防车辆,以应对沸溢和喷溅等突发情况;
3.2.5当爆炸引发的火灾失控时,应密切关注周边设施燃烧情况,一旦发现异常
54



征兆,立即组织全体在场人员进行疏散,并通知相临车间和部门进行疏散,并让各部门当班班长清点人数,将撤离人员情况汇报给应急小组。
3.2.6当火灾蔓延到非本厂力量所能控制的程度时,安全负责人应立即汇报应急总指挥,得到报警指示后立即拨打“119”报警,(报警人员应向消防部门详细报告火灾的现场情况,包括火场的单位名称和具体位置、燃烧物资、人员围困情况、联系电话和姓名等信息;并安排人员在路口接消防车,以便消防人员把握火情和尽快抵达,并采取相应的灭火措施,抓住救灾时机。
3.2.7在灭火现场,必须坚持“先人后物”的原则。如果火情可能威胁生命安全,应紧急通知相关人员撤离现场。
3.2.8在组织人员撤离现场过程中,如火灾导致有浓烟现场出现,指挥员应提醒撤离人员用湿毛巾蒙住口鼻,匍匐离开现场到空气清新且安全的环境。
3.2.9如发生有人被受伤,应尽快将受伤人员转移出来,并及时拨打“120”进行救治。
3.2.10灭火完毕,立即组织火灾现场的清理和洗消工作。3.2.1124小时应急值守电话:XXXXXXXX3.2.12对外求援电话
火灾:XXXXXXXX急救:XXXXXXXX4注意事项
4.1火灾发生后,事故现场人员不要惊惶失措,就近寻找湿毛巾蒙住口鼻或趴在地上往外趴的方法,尽快冲出浓烟区段,以避免有毒气体对人身造成危害。
4.2火灾扑救人员在扑救火灾时,应当加强自身防护,尽量穿戴好防护用品,佩戴呼吸器,防止再发生中毒事故。对于抢救出的伤者,应及时将其转移在空气新鲜的地方,然后及时送往医院抢救。
4.3遇有明火时,应将头发和衣服浇湿以防着火上身,如身上已着火,应迅速就地浇灭。
4.4应急救援人员实施救援时,严禁单独行动,要有监护人和联系信号,易燃易
55



爆场所不得使用可能产生明火的通讯工具。
4.5事故中心区严禁火种,禁止打手机,严禁使用非防爆工具。切断电源,禁止车辆进入。
4.6应急救援结束后做好现场检查、人员清点等工作,认真分析事故原因,制定防范措施,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防止类似事故发生。
56




六、髙处坠落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1事故特征1.1危险性分析
(1)作业平台、直梯、斜梯、栏杆等高处作业区域的防护设施设计、制作不符合要求;(2)平台、通道等防滑措施设计不符合要求;
(3)作业平台底部有漏洞,没有设计、安装盖板,无警示标志;(4)人员高度较大的设备上进行操作、检修的过程中安全防护不到位;
(5)具有一定高度的设备、电机,操作人员难以检查、维护的,未设计局部操作平台;(6)对高处设备进行检查、检修时不采取可靠的防坠落等措施;1.2事故类型
根据《高处作业分级》(⑶/13608-2008〉的规定,凡在坠落高度基准面加以上(含2一有可能坠落的高处进行的作业,均称为高处作业。根据高处作业者工作时所处的部位不同,高处作业坠落事故可分为:(1)临边作业高处坠落事故。(2)洞口作业高处坠落事故。(3)攀登作业高处坠落事故。(4)悬空作业高处坠落事故。(5)操作平台作业高处坠落事故。(6交叉作业高处坠落事故等。1.3事故可能发生的地点和装置
公司生产区域内,凡在坠落高度基准面2米以上(含2米从事作业活动的人员,均可发生高处坠落事故。1.4事故危害程度
发生高处坠落后,可导致人员轻伤、重伤,甚至死亡。1.5事前征兆
(1)从事高处作业时,作业人员未按要求穿戴个人防护用品或作业面下方没有架设安全护网。
57




(2)登高作业人员没有登高作业操作资格。
(3)作业人员存在登高作业禁忌或精神状态不佳、疲劳作业。(4)作业平台安全防护设施缺失或存在缺陷。(5)6级大风以上户外登高作业。
(6)登高作业人员安全防护用品存在缺陷。2应急组织和职责2.1成立应急救援指挥部指挥:生产部经理
成员:事发部门车间主任、班组长、及其班组员工场岗位人员2.2指挥部人员职责
(1)总指挥的职责:全面指挥高处坠落突发事故的应急救援工作。(2)事发部门主任:组织、协调本部门人员参加应急处置和救援工作。(3)班组长职责:汇报有关领导,组织现场人员进行先期处置。(4)现场岗位人员职责: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汇报,做好受伤人员的先期急救处置工作。3应急处理
3.1现场应急处置程序

58



高处坠落事故发生后,现场人员立即采取应急处置措施并向班组长报告,班组长迅速向应急救援指挥部汇报,救援指挥部宣布启动处置方案,应急处置组成员接到通知后,立即赶赴现场进行应急处理。3.2现场应急处置措施
(1)事故发生后,现场人员立即大声向附近人员呼救,多人同时搬运将受伤人员转移至安全地带,迅速检查判断受伤人员的情况。
(2)对于较浅的伤口,可用干净衣物或纱布包扎止血,较大的动脉创伤出血,还应在出血位置的上方动脉搏动处用手指压迫或用止血胶管(或布带)在伤口近心端进行绑扎;较深创伤大出血,在现场做好应急止血加压包扎后,应立即送往医院进行救治;在止血的同时,还应密切注视伤员的神志、皮肤温度、脉搏、呼吸等体征情况。(3)对怀疑或确认有骨折的人员应询问其自我感觉情况及疼痛部位,对于昏迷者要注意观察其体位有无改变,切勿随意搬动伤员,避免骨折端错位加重损伤。应先在骨折部位用木板条或竹板片于骨折位置的上、下关节处作临时固定;如有骨折断端外露在皮肤外的,用干净的砂布覆盖好伤口,固定好骨折上下关节部位,然后等待救援。(4)对于脊椎骨折的伤员搬运时应用夹板或硬纸皮垫在伤员的身下,搬运时要均匀用力以免受伤的脊椎移位、断裂造成截瘫或导致死亡;如伤员不在危险区域,暂无生命危险的,最好待120医务急救人员进行搬运。
(5)如怀疑有颅脑损伤的,首先必须保持呼吸道通畅,昏迷伤员应侧卧位或仰卧偏头,以防舌根下坠或分泌物、呕吐物吸入气管,发生气道阻塞;对烦躁不安者可因地制宜的予以手足约束,以防止伤及开放伤口,然后积极组织送往医院救治。
(6如受伤人员呼吸和心跳均停止时,应立即按心肺复苏法支持生命的三项基本措施,进行就地抢救。步骤为:通畅气道一口对口(鼻人工呼吸一胸外接压;在抢救过程中,要每隔数分钟判定一次,每次判定时间均不得超过5〜78;在120医务人员未接替抢救前,现场抢救人员不得放弃现场抢救。3.3事故报告
事发部门负责人立即向总经理汇报人员伤亡情况以及现场采取的急救措施情况,当事故进一步扩大出现人员重伤、死亡时,由总经理在1小时内向地方政府、安监局等上级主管部门汇报事故信息;事件报告内容主要包括:事件发生时间、事件发生地点、事故性质、先期处理情况、重伤死亡人数等。4注意事项
59




(1)进行心肺复苏救治时,必须注意受害者姿势的正确性,操作时不能用力过大或频率过快。
(2)脊柱有骨折伤员必须硬板担架运送,勿使脊柱扭曲,以防途中颠簸使脊柱骨折或脱位加重,造成或加重脊髓损伤。
(3)搬运伤员过程中严禁只抬伤者的两肩或两腿,绝对不准单人搬运,必须先将伤员连同硬板一起固定后再行搬动。
(4)用车辆运送伤员时,最好能把安放伤员的硬板悬空放置,以减缓车辆的颠簸,避免对伤员造成进一步的伤害。
60




七、电气火灾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1事故特征
1.1危险性分析,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
引发电气火灾的原因有短路、过载、接触不良、电弧火花、漏电、雷击等,主要是电气安装工程、电器产品的质量以及使用、管理不当等问题造成的。电气系统分布广泛、长期持续运行,电气线路通常敷设在隐蔽处,火灾隐患不易发现。
另外,电气火灾的危险性还与用电情况密切相关,当用电负荷增大时,容易因过电流而造成电气火灾。由于电气火灾主要发生在建筑物内,建筑物内人员密集、疏散困难、排烟不畅,极容易造成触电、窒息等群死群伤的火灾事故。1.2事故发生的区域、地点或装置的名称
原料仓库、成品仓库、展厅、软床车间1.3事故可能发生的季节和造成的危害程度
电气火灾往往在夏、冬两季较为多发,夏季风雨多,安装在露天的电器设备受雨淋或进水,容易使绝缘受损,在运行中出现短路并引发火灾;夏季气温高,对电气设备的散热有很大影响,一些电气设备电动机、电容器、导线与接线头等,在运行时均要发出热量,当环境温度举高不下时,必然使电气设备的温度进一步升高,从而就有可能引起事故,引发火灾;冬天寒冷,架空线受风力、大雪等影响倒杆、断线也易造成短路,引发火灾;冬天空气干燥,易产生静电,加上不当使用电炉、大功率灯泡取暖或烘烤可燃物质,往往因此引发火灾。电气火灾事故可能导致人员烧伤、触电事故发生。
1.4事故可能出现的征兆
1.4.1电线发热、散发烧胶皮的难闻气味;1.4.2电线绝缘层破裂、冒烟。2应急组织与职责
2.1现场自救小组及人员构成情况应急自救小组组长:部门经理应急自救小组副组长:车间主任
61



应急自救小组成员:部门其他人员、电工2.2职责
2.2.1应急自救小组组长的职责
a根据事故现场的情况,确保应急资源配备投入到位,组织现场应急救援工作;b同援助部门紧密合作,共同处理好事故,如果事故有扩大、发展趋势,应及时报请公司应急指挥部,启动公司专项应急预案。2.2.2应急自救小组副组长的职责
a协助组长开展应急指挥工作,组长不在位时,代行其职责;b组织编制现场处置方案,组织搞好培训和演练;
c负责现场应急处置,落实应急行动,根据险情发展,提出改进措施;d组织做好善后工作。2.2.3事故第一发现人职责
a发生事故后立即通知部门经理及现场人员;
b采取应急处置措施,及时控制住当前局势,防止事故继续恶化c及时疏散现场无关人员撤离现场。3应急处置3.1应急处置程序
3.1.1事故第一发现人立即以大声呼叫方式向现场人员报警,并马上通知车间主任,报告事故发生地点、种类、事故危害程度等。
3.1.2车间主任接报后立即通知部门经理,并迅速赶赴现场,组织协调处理事故,并宣布启动事故现场处置方案,按事故现场处置方案及相关程序、方法组织事故应急救援。
3.1.3当车间无法有效处置事故时,由部门经理报告公司总指挥部,启动公司级响应,总指挥应根据公司应急预案立即成立事故救援小组,制定详细的救援计划,并由单位负责人报请政府及有关部门支援。3.2现场应急处置措施
3.2.1若发生电气设备着火时,首先要将电气设备的电源切断,积极投入现场进行救灾灭火;组织人员疏散,确保疏散过程不出现人员伤亡、拥挤或事故扩大,敦促人员从安全通道疏散。
3.2.2遇到带电设备着火时,现场工作人员中要熟悉带电设备的人员进行指挥或带领
62



下进行灭火。灭火应当使用干式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不得使用自来水、泡沫灭火器灭火。
3.2.3带电设备现场灭火时,灭火人员未穿绝缘鞋和戴绝缘手套的情况下,不能直接用水灭火,否则可能发生触电事故。
3.2.4一般情况下起火的10分钟内,是扑救最有利的关键时间,超过这一段时间,由于火势发展,普通的灭火办法无剂于事,因此,在火灾初始状态时,所有在场人员要边呼救、边灭火、边抢救,使用一切可以使用的手段,包括使用灭火器、消防水、砂子等,迅速扑灭初始的火势,并应设法尽快脱离危险火区。4注意事项
4.1火灾发生后,事故现场人员不要惊惶失措,就近寻找湿毛巾蒙住口鼻或趴在地上往外趴的方法,尽快冲出浓烟区段,以避免有毒气体对人身造成危害。
4.2火灾扑救人员在扑救火灾时,应当加强自身防护,尽量穿戴好防护用品,佩戴呼吸器,防止再发生中毒事故。对于抢救出的中毒者,应及时将其转移在空气新鲜的地方,然后及时送往医院抢救。
4.3遇有明火时,应将头发和衣服浇湿以防着火上身,如身上已着火,应迅速就地浇灭。
4.4常用灭火器的正确使用;
4.4.1干式灭火器的使用方法:使用时一手握住喷嘴,对准火源,一手向上提起拉环,便会喷出浓云般的粉雾,覆盖燃烧区,将火扑灭。
4.4.2泡沫灭火器的使用方法:使用时一手握提环,一手托底部,将灭火器颠倒过来摇晃几下,泡沫就会喷射出来。注意泡沫灭火器不要对人喷,不要打开筒盖,不要和水一起喷射。
4.5应急救援结束后做好现场检查、人员清点等工作,认真分析事故原因,制定防范措施,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防止类似事故发生。
63




八、苯及其同系物中毒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1.事故类型
1.1、危险性分析,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
工作人员进行喷漆作业时,产生大量二甲苯。二甲苯具有中等毒性。对眼及上呼吸道有刺激作用,高浓度时,对中枢系统有麻醉作用。急性中毒:短期内吸入较高浓度本品可出现眼及上呼吸道明显刺激症状、眼结膜及咽充血、头晕、头痛、恶心、胸闷、四肢无力、意识模糊、步态蹒跚。重者可有躁动、抽搐或昏迷。有的有癔病样发作。慢性影响:长期接触有神经衰弱综合症,女性有可能导致月经异常。皮肤接触常发生皮肤干燥、皲裂、皮炎。
1.2、事故发生的区域、地点或装置的名称
公司喷涂作业区域。
1.3、事故可能发生的季节和造成的危害程度
在生产作业过程易发生机械伤害事故,并无明显季节性规律。1.4、事故可能出现的征兆
(1)喷涂车间内有刺激性气味,感觉眼睛不适;(2)车间通风、排气装置和生产设备没有定期检修;(3)作业人员未佩戴安全防护用具或用具不合适。2.应急工作职责2.1中毒事故现场处置小组
组长:副组长:成员:2.2工作职责
(1)组长负责了解和掌握事故现场情况,及时向上级汇报,在上级应急指挥机构到达前负责指挥和组织现场抢救。
(2)副组长负责协助组长开展应急抢救工作。
(3)各成员职责:现场负责人组织人员开展现场抢救,安全员等负责维护现场秩序、保护事发现场。
64



3.应急处置3.1、应急处置程序
(1)现场准备有防毒面具和急救药箱,药箱中备有急救常用药品。
(2)最近人员迅速关闭危险源,将中毒人员迅速移离现场,如情况严重一时无法将中毒人员移离现场,未中毒人员先紧急撤离。
(3)发生中毒事件时,应迅速组织附近人员撤离,并隔离事故现场。
(4)在撤离人员的同时,相关人员戴上防毒面具方能进入事故现场进行处理(救人,设备处理等)。
(5)中毒人员被营救下来之后要放置在通风处,等待救护人员的到来。根据中毒严重程度和引发原因,现场指挥人员派车或拨打120急救电话,并由卫生员或急救员陪同送往医院。3.2应急处置措施
(1)中毒事故发生后,现场抢险人员立即向车间主管或行政后勤主管报告;(2)抢救受伤人员时,必须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人的生命高于一切。(3)疏散组负责按预先指定的路线,引导抢救人员进行抢救。(4)警戒组负责对现场进行警戒,保护现场,以备调查组进行调查。(5)救护组进行现场救护,并协同医护人员进一步抢救受伤人员。(6)通讯组拨打外线“120”报警求救,并到明显位置引导救护车确辆。(7)对现场受伤人员,在救护车来之前,将受伤人员放在通风处。
(8)如果现场着火,现场抢险人员应立即利用随车灭火器或附近消防设施进行灭火,发现有火灾爆炸危险时,应立即进行紧急撤离,疏散到安全的地方。
(9)一旦外援救护人员到达后,一切行动应听从外援救护人员的指挥,配合救助受伤的人员。4.注意事项
(1)进现场人员要有自我保护意识,当心发生次生事故。
(2)救援人员按应急方案正确采取措施,避免事故处置不当,导致事故扩大。(3)应急救援结束后做好现场检查、人员清点工作,认真分析事故原因,制定防范措施,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防止类似事故发生。

65





九、全厂性有限空间中毒窒息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1事故风险分析
1.1可能发生事故类型:
检修、巡检人员在厂区内受限空间内作业时,由于通风不良、作业环境中严重缺氧或存在有毒气体导致作业人员昏倒、中毒、窒息等伤害,主要事故类型为缺氧窒息和中毒窒息。
1.2事故发生地点、区域或装置名称:
球磨机罐体、各原材料库、除尘器内、沉淀池等。1.3事故发生的可能时间、事故危害程度及影响范围:
作业人员所处工作环境缺氧或存在有毒气体后,且作业人员没有采取有效防范措施进行工作时,会造成工作人员昏倒、休克甚至是死亡。公司要求夜间不允许受限空间作业,固事故可能发生在白天任意时间,受影响人员1-2人。1.4事故前可能发生的征兆:
1.4.1作业人员在受限空间作业时头晕、精神状态不佳、感觉周围环境气体刺眼、感觉胸闷、头疼、恶心四肢乏力、意识模糊嘴唇发紫等。
1.4.2作业时现场监护人员离开现场或者作业人员不停劝阻未进行现场分析强行作业。
1.5事故可能引发的次生、衍生事故:
可能造成救援人员因救援过程中防护不当出现中毒、窒息事故。2.应急工作职责
2.1应急总指挥:生产部经理
职责:全面指挥有限空间中毒窒息事故现场救援工作。2.2副总指挥:车间主任
职责:(1)协助总指挥对有限空间中毒窒息事故应急救援工作。
(2)组织、协调本部门人员进行救援工作。
2.3成员:当班岗位员工、值班长、机电人员、应急救援小组。职责:(1)汇报部门领导事故情况,对现场进行前期处理;
66




(2)接到通知后及时进入现场进行救援工作;3.应急处置3.1处置程序
3.1.1发生受限空间中毒窒息事故后,当班员工立即向车间主任汇报事故情况;3.1.2车间主任向应生产部经理汇报事故发生的简要情况,由生产部经理宣布本方案启动;
3.1.3各应急救援人员接到通知后立即赶赴现场进行事故救援工作;3.2处置措施
3.2.1将窒息人员脱离事故地点至通风处;
3.2.2当事故地点存在有害气体时,救援人员先进行气体分析,应正确佩戴隔离室呼吸器之后进入现场施救;
3.2.3对于首先空间空气流通不畅导致缺氧窒息,救援人员应强行对受限空间通风换气后进入进行救援;
3.2.4救援人员做好自身防护措施后,将窒息中毒员工转移至通风处进行紧急救治。3.2.5救援人员对伤员进行呼吸判断同时拨打急救电话(120)呼叫救援,判定方式如下:
a.观察伤员腹部、胸部有无起伏动作;b.用耳朵贴近伤员口鼻处,听有无呼吸声
c.用手指测伤员颈动脉有无搏动,若听、看、测三种测试均无反映初步判断伤员心跳停止,即可进行心肺复苏,等待120救援。4.注意事项
4.1存在有毒气体的密闭空间,救援人员要正确佩戴便携式呼吸器后施救;4.2对于存在高处作业时,救援人员要佩戴好安全带,防止坠落造成人身伤害;4.3伤员营救出后马上对事故现场进行隔离,防止其他人员进入。
67




十、氧气乙炔火灾爆炸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1.事故风险分析1.1.事故类型
1.1.1.火灾事故。氧气乙炔库是公司重点防火部位。人为因素引发的火灾事故:违反操作规程、违章安装使用电气设备、违章使用明火作业、检修(施工)现场违反安全管理规定等。雷击及设备问题等因素引发的火灾事故。火灾事故一旦发生将会造成人员伤害及财产损失。
1.1.2.爆炸事故。氧气乙炔发生火灾不能及时扑灭,处置措施不当导致瓶内燃烧或气瓶在高温下暴晒、暴露在火焰中发生爆炸事故。
1.1.3.中毒窒息事故。纯乙炔属微毒类,具有弱麻醉和阻止细胞氧化的作用。高浓度时排挤空气中的氧,引起单纯性窒息作用。乙炔中常混有磷化氢、硫化氢等气体,故常伴有此类毒物的毒作用。人接触100mg/m3能耐受30~60min,有轻度头痛、头昏。20%引起明显缺氧,30%时共济失调,35%下5min引起意识丧失。吸入高浓度时先兴奋、多语、哭笑不安,继而头痛、眩晕、恶心、呕吐、步态不稳、嗜睡。严重者昏迷。
1.2.危险源
1.3.氧气乙炔库内、气割切割使用现场等部位,防火距离不足、周围私自动火、吸烟、泄漏遇到火源等违章操作导致火灾爆炸事故。
1.4.事故危害程度及范围
1.5.乙炔具有爆炸危险性、燃烧危险性、毒害危险性等。可能发生火灾、爆炸事故的情况不受季节的影响。乙炔罐火灾爆炸事故,导致人员烧伤、中毒窒息,严重时危及员工生命安全,并导致环境污染。发生火灾、爆炸事故后可能对周边的设备、设施造成不可修复的危险程度,对厂房也有可能造成结构性损坏,一旦发生火灾、爆炸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较大,还可能造成大面积人员的伤亡,社会影响较大。
1.6.危险性分析1.6.1.乙炔的特性
68




1.6.1.1.物理性质。乙炔为无色无味的易燃、有毒气体。而电石制的乙炔因混有硫化氢H2S、磷化氢PH3、砷化氢,而带有特殊的臭味。闪点(开杯)-17.78℃,自燃点305℃。在空气中爆炸极限2.3%-72.3%(vol)。
1.6.1.2.危害健康。急性中毒:接触10%~20%浓度的乙炔时,有头痛、头晕、全身无力等缺氧症状;接触30%浓度时,动作不协调,步态蹒跚;吸入高浓度时,初期兴奋、多语,后出现晕眩、头痛、恶心、嗜睡,严重者昏迷;另外,高浓度吸入还可引起单纯窒息。
1.6.1.3.危险特性:乙炔与空气或氧气等助燃气体混合后极易燃烧爆炸。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接触猛烈反应。由于气瓶阀门损坏、气带漏气、人员操作失误等原因,极易引起乙炔泄漏,造成人员中毒、火灾、甚至爆炸等事故。
1.6.2.在液态和固态下或在气态和一定压力下有猛烈爆炸的危险,受热、震动、电火花等因素都可以引发爆炸,因此不能在加压液化后贮存或运输。微溶于水,易溶于乙醇、苯、丙酮等有机溶剂。在15℃和1.5MPa时,乙炔在丙酮中的溶解度为237g/L,溶液是稳定的。
1.6.3.由于乙炔具有易燃、易爆性,并具有一定的毒性,因此在发生异常情况下,若遇到雷击或明火、外来火种、设备故障、人员操作不当等,极易发生火灾爆炸事故。
1.6.4.在烈日爆晒引发爆炸。气割割枪回火、爆带处置不当引起火灾或爆炸。1.6.5.乙炔瓶水平放置或倒立使用、氧气瓶瓶口擦拭不干净,油脂进入氧气瓶内,发生爆炸事故。
1.7.事故前的征兆
1.7.1.气瓶泄漏,仓库存在违章使用明火、焊接操作,特种作业时未经审批,作业时未按照相应规定制定严格的安全防范措施,未加强安全监管等
1.7.2.闻到烧焦东西的糊味:火灾发生时,烟气会向远处蔓延。烟是最明显的火灾征兆,看见烟,同时又意味着情况可能非常危险。
1.7.3.可燃气体检测器发出警报声。
1.7.4.气割割枪、气袋、卡箍等连接不牢固或超出使用寿命未及时更换、气压过
69




高等。
1.7.5.工作人员着装或使用工具不当产生静电。
1.7.6.库房未按规范修建,未防爆型电气设施;消防设施不齐全或不能良好的备用。内避雷装置、接地装置不符合规定的接地电阻等等。
1.8.事故引发的次生事故
1.9.氧气乙炔火灾爆炸事故会引发房屋坍塌及人员中毒、窒息等伤亡事故。2.应急工作职责2.1.组织机构
2.2.《氧气乙炔火灾爆炸事故现场处置方案》归口生产部管理,成立氧气乙炔火灾爆炸事故现场处置工作小组,生产部部长担任小组组长,设备管理负责人担任小组副组长,生产部全体为成员。
2.3.职责2.3.1.组长的职责
2.3.1.1.负责液化气瓶火灾爆炸事故处理的指挥工作。2.3.2.副组长的职责
2.3.2.1.协助组长开展应急指挥工作,组长不在位时,代行其职责;2.3.2.2.组织落实现场处置方案;
2.3.2.3.负责现场应急处置,根据险情发展,提出改进措施;2.3.2.4.组织落实现场善后恢复。2.3.3.组员的职责
2.3.3.1.负责对受伤人员的救护;
2.3.3.2.查找泄漏源,将泄漏气瓶转移到通风、空旷场所,并关严瓶阀;2.3.3.3.对发生泄漏的场所进行通风;
2.3.3.4.对于可能引起火灾爆炸的场所切断电源;2.3.3.5.疏散周边无关人员,设立警戒区;
2.3.3.6.引导必须撤出的员工有秩序地撤至安全区或安置区;
70



2.3.3.7.及时将事故信息报告应急指挥部,必要时直接向外部救援机构求援。3.应急处置
3.1.事故应急处置程序
3.1.1.氧气乙炔火灾爆炸事故发生后,现场人员立即向四周呼救并采取应急处置措施,利用电话、对讲机或派出人员等方法,迅速将情况和危害程度向班长和生产值班调度汇报。现场处置小组宣布启动处置方案,应急处置组成员接到通知后,立即赶赴现场进行应急处理。
3.1.2.发生一般火灾爆炸事故(Ⅲ级)的非伤亡、经济损失较小的事故,由部门负责人或现场负责人负责启动现场处置方案,《火灾爆炸事故专项应急救援预案》进入预备状态。
3.1.3.由现场处置小组组长下达救援命令,根据事故情况,分析判断事故严重程度、波及范围、存在的威胁,确定先期救援方案。
3.1.4.按照现场处置小组组长下达的指令,抢险抢修组进行现场侦查,组织或协助事故单位开展抢险救灾工作,启动相应的处置措施。
3.1.5.医疗救护组针对事故现场情况,制定详细的抢险救灾方案,引导救护人员营救受难人员。
3.1.6.在事故抢救抢险过程中,若事态扩大,抢救力量不足,事故无法得到有效控制,现场处置小组组长要立即向公司应急救援指挥部汇报,启动公司《火灾爆炸事故专项应急救援预案》。
3.1.7.发生较大火灾爆炸事故(Ⅱ级)的较大伤亡、经济损失较大的事故,由部门负责人或现场负责人负责汇报应急救援指挥部,立即启动《火灾爆炸事故专项应急救援预案》。
3.1.8.发生重大火灾爆炸事故(Ⅰ级)的较大伤亡、经济损失较大的事故,由部门负责人或现场负责人负责汇报应急救援指挥部,立即启动《公司安全生产事故综合应急救援预案》,同时请求启动股份公司和政府部门应急预案。
3.2.现场应急处置措施
71



3.2.1.火灾爆炸事故处置措施
3.2.1.1.事故第一发现人立即以大声呼叫方式向现场人员报警,并马上通知部门主管,报告事故发生地点、种类、事故危害程度等。
3.2.1.2.当班人员应立即汇报部门领导并对初起火灾进行扑救,就近原则运用灭火器材进行灭火。
3.2.1.3.安全员迅速组织事故区人员撤离,通知相邻班组停止作业。班长及时组织在岗人员穿戴好个人防护用品、进行抢险救援。落实火灾危险区域隔离措施,仓库内物品迅速转移,切断火势蔓延的途径,控制燃烧范围。
3.2.1.4.各级管理人员接到报告后应在第一时间内赶到现场组织指挥灭火,采用一切可行的办法阻止火势扩大的危险。
3.2.1.5.发生较大火情,难以扑灭或可能发生爆炸的,在向上级报告的同时,应及时拨打“119”报告火警。
3.2.1.6.在灭火现场,必须坚持“先人后物”的原则。如果火情可能威胁生命安全,应紧急通知相关人员撤离现场。向逆风向安全地带转移,防止有害气体中毒
3.2.1.7.在组织人员撤离现场过程中,如火灾导致有浓烟现场出现,指挥员应保持镇定,切不可惊慌失措,一旦发现自己被火围困、应迅速做好必要准备(穿上防护服或厚衣服或用水将身体淋湿或披上湿棉被,判明火势,选择最安全可靠路线尽快离开危险区。或者用湿毛巾蒙住口鼻,匍匐离开现场到空气清新且安全的环境。
3.2.1.8.气瓶爆炸事故发生后,由于气瓶爆炸的发生具有突发性,且破坏威力巨大,事故发生后,应立即向总指挥报告,指挥部其他成员及事故抢险各专业人员应闻讯迅速赶赴现场进行抢险,救援。引发继发火灾的要在采取措施的同时,立即向消防部门报警(119),造成人员伤亡的,要立即报告公安机关,维持现场秩序。总指挥应立即启动一级响应,向消防、安监、公安、交通等部门救援,请求启动上一级预案。
3.2.1.9.消防队到达现场后,向消防人员介绍燃烧物料名称、数量、危险性、有无毒性等情况,积极配合消防队灭火。
3.2.1.10.采取隔离和疏散措施,全力救助伤员。
72




3.2.2.氧气乙炔瓶发生泄漏着火时应急处置
3.2.2.1.气瓶发生泄漏后,应立即停止作业,关闭减压阀,如果减压阀损坏并在没有确定可以采取措施阻止泄漏的情况下,将气瓶移到室外开阔地带,疏散周围人员,停止周边作业。此时遇火源会发生火灾爆炸,从而带来更大的灾害。
3.2.2.2.非气瓶着火。如果乙炔气瓶泄漏并着火,首先应扑灭外围被火源引燃的可燃物火势,切断火势蔓延途径,控制燃烧范围,并积极抢救受伤和被困人员。然后设法关闭气源阀门,用灭火器、消防水或是较厚的布淋湿捂住火苗即可灭火。
3.2.2.3.气瓶着火。如确认泄漏口很大,根本无法堵漏,只需冷却着火容器及其周围容器和可燃物品,控制着火范围,可在确保其不爆炸的前提下,让其自行燃烧,直至烧尽熄灭。如情况紧急可投入大夏河河水中。
3.2.2.4.如果因瓶阀关不严,火焰沿瓶阀处向外喷射,即可用水扑救火势,也可用干粉、二氧化碳灭火,但仍需用水冷却烧烫的气瓶,防止爆炸。扑救气体火灾切忌盲目灭火。
3.2.2.5.如果乙炔库内乙炔气瓶着火,应立即用水冷却事故瓶或周围受其烘烤的气瓶,使其降温,避免爆炸,有条件的话,把事故气瓶转移到安全地点,以免发生连环爆炸。
3.2.2.6.现场指挥应密切注意各种危险征兆,遇有火势熄灭后较长时间未能恢复稳定燃烧或受热辐射的容器安全阀火焰变亮耀眼、尖叫、晃动等爆裂征兆时,指挥员必须适时做出准确判断,及时下达撤退命令,现场人员应迅速撤退至安全地带。
3.2.2.7.气瓶听见异响等爆炸征兆后,现场人员立即卧倒;气瓶爆炸后,等待救援的同时,如果有火情,要用消火栓和灭火器灭火;若无火情,要用消火栓冷却其他气瓶或可燃物,防止发生二次火灾。若人员受伤:轻伤,简单的止血、消炎、包扎;重伤,消毒止血后,立即送往医院;休克,呼吸、心跳停止,立即施行心肺复苏术。
3.2.3.吸入中毒处置措施
3.2.3.1.乙炔气瓶泄漏后,如果空气中乙炔的浓度大于30%以上,会导致人员中毒。急性毒性主要是因为高浓度时置换了空气中的氧,引起单纯性窒息作用,缺氧
73



是主要致死原因。
3.2.3.2.患者移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吸氧、保温、静卧,避免过多体力活动和情绪激动。
3.2.3.3.保持呼吸道通畅,出现呼吸抑制时给予中枢兴奋药,必要时建立人工气道以进行机械辅助呼吸。
3.2.3.4.护肝,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及时发现和处理其他并发症等支持治疗。3.2.4.气割时发生回火或爆带处置措施
3.2.4.1.气带漏气。首先熄灭割枪火焰,迅速关闭减压阀,并关紧气瓶角阀。更换新气带,并上紧卡箍,仔细检查气带无漏漏气后方可作业。
3.2.4.2.气割回火。发生回火时,应及时采取措施,将乙炔气带折拢并捏紧,同时紧急关闭气源,一般先关闭乙炔阀,再关闭氧气阀,使回火在割炬内迅速熄灭,稍待片刻,再开启氧气阀,以吹掉割炬内残余的燃气何微粒,然后再点火使用。回火现象严重时,割枪或气带被爆带烧毁,乙炔带在压力的作用下摆动不停,烧伤作业人员。
3.2.4.3.气带爆带。作业人员违章操作,将气瓶压力调整过高,导致乙炔带或氧气带爆裂,将作业人员烧伤。也有可能引起气带、气瓶着火。立即中断使用,关闭焊、割工具的阀门和气瓶瓶阀,按火灾处置措施进行紧急处置。
3.3.信息报告
3.3.1.班长和生产值班调度要根据事故的性质和蔓延趋势,迅速召集现场处置工作小组成员,所有成员在5分钟内达到事故现场,做出应急处理措施;如事故难以效控制,迅速向部门各级负责人汇报,向应急值班室报警,并对可能受事故波及区域的人员发出警报通知。
3.3.2.发生氧气乙炔火灾爆炸事故,岗位工作人员应立即向班长和生产调度汇报,同时向应急值班室报警。值班人员接到事故汇报后,及时向单位负责人和分管领导汇报,并做好应急值班记录。
3.3.3.现场出现事故征兆时,在事故地点及附近的人员首先排除事故隐患,利用
74



电话、对讲机或派出人员等方法,迅速将情况和危害程度向班长和生产值班调度汇报。
3.3.4.事故报告内容包括: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事故现场情况;事故已经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伤亡人数(包括下落不明的人数);已经采取的措施。公司24小时应急值班室:XXXXXX。
3.3.5.应急值班室要有对外部联系电话,包括医疗救护队、上级有关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的电话联系方式。可采用电话、手机、传真等方式对外联系和求援。
3.4.应急保障
3.5.应急救援指挥部及其工作小组按照日常工作分工做好应急物资和装备准备,各种器材应指定专人保管,并定期检查保养,使其处于良好状态,重点器材应设救援器材柜,专人保管以备急用。
3.5.1.通讯设备,包括固定电话、移动电话、近距离对讲设备等6部。3.5.2.急救设备,包括急救药品、器具、设备等2套。
3.5.3.抢修设备,包括汽车吊、千斤顶、钢丝绳、工程车辆、登高设备、维修工具、备用品等2套。
3.5.4.消防器材,包括灭火器、消防栓、消防沙箱、消防铲、消防沙袋等2套。3.5.5.运输设备,包括面包车、救护车等1辆。
3.5.6.防护用品:包括防火服、正压式呼吸器、防护眼镜、手套、呼吸器、防毒面具等。
3.5.7.人员技能保障:广泛宣传火灾安全知识,使员工掌握基本火灾常识,提高员工的防范能力。定期进行应急队伍人员培训和应急实战演练,提高防范和处置突发事故的技能,增强实战能力。
4.注意事项
4.1.佩戴个人防护器具方面
4.1.1.选择防护用品应针对防护要求,正确选择符合要求的防护用品。救援和工作人员必须使用可靠的个体防护用品。
4.1.2.佩戴防护用品的人员在使用前,应认真阅读产品使用说明书,确认其使用
75




范围、有效期限等内容,熟悉其使用、维护和保养方法。
4.1.3.进入火灾现场的抢险人员必须佩戴防毒面具或隔绝式呼吸器及各种防护器具,不得穿着化纤内衣物,必要防火服进入着火区。
4.1.4.空气呼吸器使用注意事项。使用前的检查气密性:按下供气阀上的黑色橡胶开关,打开瓶阀,待压力表达到满压(气瓶压力必须在27Mpa以上)后关闭气瓶阀,压力表指针一分钟内下降不应超过1Mpa。检查报警器:开关气瓶时听是否有提示报警。检查面罩:将面罩贴紧脸部,通过几次深呼吸检查面罩是否漏气,供气阀性能是否良好,呼吸是否畅通。使用过程中应多检查供气阀和面罩的连接是否牢固及压力表所指示的气瓶压力,当听到余压报警时应马上撤离到安全区。
4.1.5.安全帽使用注意事项。使用前应检查外壳是否有裂纹、碰伤痕或磨损等,帽衬是否完整,确认完好后,方能使用。使用时要将安全帽戴正、戴牢,不能晃动,要系紧下颚带,调节好后箍,防止安全帽脱落。
4.2.使用抢险救援器材方面
4.2.1.兼职救护队应配备齐全各种抢险救援器材、设备,平时应加强维护,确保各种器材、设备能够正常使用。
4.2.2.担架使用时,由3~4人合成一组,将病人移上担架,病人头部在后,脚在前,抬担架的人脚步、行动要一致,向低处抬时(下楼,前面的人要抬高,后面的人要放低,使病人保持在水平状态,上台阶时则相反,走在担架后面的人要注意观察病人情况。脊柱损伤病人要用硬板担架,并将病人身体固定在担架上,搬运时注意保持脊柱的稳定。
4.2.3.将干粉灭火器提到现场,站在上风向或侧风面,上下颠倒摇晃几次,拔掉保险销或铅封,一手握住喷嘴,对准火焰根部,一手按下压把,干粉即可喷出。
4.2.4.使用消火栓灭火时,水枪至少要有两人进行操作,防止误伤人。灭火时应注意与火焰的距离,防止被烧伤。
4.2.5.扑救火灾时,应先切断可燃物质来源,后进行彻底扑救。若气瓶和其他可燃物一同燃烧,应迅速处理气瓶,然后再消灭可燃物的火势。
76




4.3.采取救援对策或措施方面
4.3.1.救援时,应保持头脑清醒,不得盲目行动,针对事故性质、类型、特征等进行分析,启动相应预案。
4.3.2.救援人员必须认真按救援方案和救护安全措施执行,确保自身安全。4.3.3.在事故救援中,现场指挥部安排专人,负责记录事故抢险方案的执行情况和事故救援等情况。
4.3.4.根据事故现场情况,强化事故现场安全措施落实,防止二次事故和次生灾害事故发生。
4.3.5.应以救人优先为原则。灭火人员不应单独行动。4.3.6.事故现场进出口应始终保持畅通。4.3.7.随时注意风向改变,及时调整布置。4.4.现场自救和互救注意事项
4.4.1.当人员衣物着火时应迅速脱去或用水等各种物体扑盖灭火。切忌盲目站立或奔跑呼救,以防头面部及呼吸道灼伤。如有人员烧伤时,快速将伤员撤离火灾现场,面积较小的烫伤可用大量冷水冲洗至少30分钟,保护好烧伤创面,尽量避免污染,有利于以后的院内治疗;面积较大或程度较深的烫伤应以干净的纱布敷盖患部简单包扎,尽快转送医院或拨打120。
4.4.2.如有在救援过程中发生中毒、窒息的人员,立即将伤者撤离到到通风良好的安全地带,给予氧气吸入;如呼吸心跳骤停者立即给予胸外心脏按压或人工呼吸,直到病人清醒或医院、医疗组接手为止。
4.4.3.不要往伤口上涂抹任何药物或粘贴胶布。用干净无绒毛织覆盖伤面,手足部位可套上干净塑料袋。口腔、喉部烧伤,神志清醒者可断续饮冷水。肢体严重烧伤时要固定。分轻重缓急将伤员及时送往医院。
4.5.应急救援结束后
4.5.1.当事故得到有效控制,伤亡人员全部救出或转移,设备、设施处于受控状态,环境有害因素得到有效监测和处置达标,由应急总指挥宣布事故应救援工作结束,
77




并转入现场恢复、障碍消除等工作。
4.5.2.险情发生至现场恢复期间,疏散组应封锁现场,防止无关人员进入现场发生意外。
4.5.3.明确应急救援行动结束的条件和相关后续事宜。4.5.4.明确发布应急终止命令的程序。4.5.5.其他需要特别警示的事项。
4.5.6.事故波及范围区域划定,警戒线设置,安排人员现场值守。
78



十一、员工高温中暑现场处置方案
1事故风险分析1.1高温中暑的起因
1.1.1当作业人员在高温(一般指室温超过35℃环境中,从事一定时间的劳动,且无足够的防暑降温措施,体内积蓄的热量不能向外散发,以致体温调节发生障碍,如过多出汗,身体失去大量水分和盐分,很容易引起中暑。
1.1.2在同样的气温条件下,如伴有高湿度和气流静止,更容易引起中暑。此外,带病工作、过度疲劳、睡眠不足、精神紧张也是高温中暑的常见诱因。1.2高温中暑的类型
高温中暑起病急骤,大多数患者有头晕、眼花、头痛、恶心、胸闷、烦躁等前驱症状。按病情的程度和表现特点,中暑一般分为三类:
1.2.1先兆中暑,表现为大量出汗、口渴、头晕、耳呜、胸闷、心悸、恶心、四肢无力等症状。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一般不超过37.5℃,如能及时离开高热环境,经短时间休息后症状即可消失;
1.2.2轻度中暑,既有先兆中暑症状,同时通常表现为体温在38.5℃以上,有面色潮红、胸闷、皮肤灼热等现象,并有呼吸及循环衰竭的早期症状,如面色苍白、恶心、呕吐、大量出汗、皮肤湿冷、血压下降和脉搏细弱而快等。轻度中暑者经治疗后,一般4~5小时内可恢复正常;
1.2.3重度中暑,大多数患者是在高温环境中以突然昏迷起病。此前患者常有头痛、麻木与刺痛、眩晕、不安或精神错乱、定向力障碍、肢体不随意运动等,皮肤出汗停止、干燥、灼热而绯红,体温常在40℃以上。1.3高温中暑的危害
1.3.1高温作业环境中发生的中暑一般为具有热射病症状特点,由于高温环境中从事体力劳动的时间较长,身体产热过多,而散热不足,导致体温急剧升高。发病早期有大量冷汗,继而无汗、呼吸浅快、脉搏细速、躁动不安、神志模糊、血压下降,逐渐向昏迷伴四肢抽搐发展;严重者可产生脑水肿、肺水肿、心力衰竭等。
1.3.2在室内通风差和室外设备的安装和维修,喷涂作业,喷粉后工件表面固化需要约170℃的加热温度,假如加热系统的保温层剥落,发热体外露,不但令车间温度上升,容易使人中暑。
79



1.4高温中暑的救治原则
1.4.1中暑的救治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抢救是否及时,如能及时发现及治疗先兆中暑,完全可以防止中暑的发生及发展。
1.4.2高温中暑的救治原则是及时发现、就地处理、尽快抢救、预防为主、严防中暑后二次伤害。2应急工作职责
公司成立应急组织机构(详见公司综合应急预案之内容)。3应急处置3.1响应分级
3.1.1先兆中暑:为Ⅲ级应急预案3.1.2轻度中暑:为Ⅱ级应急预案3.1.3重度中暑:为I级应急预案3.2响应程序
3.2.1在高温条件下,现场的工作人员如果发现同伴出现先兆中暑或轻度中暑症状时应迅速处理,立即采取急救.同时汇报高温中暑人身伤亡应急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人员接到通知后.迅速赶到事故现场,组织处理事故,由领导小组副组长宣布启动Ⅱ级应急预案。
3.2.2如出现重度中暑、中暑人数较多或病情较重时,现场人员应迅速处理,同时汇报高温中暑人身伤亡应急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成员应立即赶到事故现场,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由组长或副组长宣布启动I级应急预案。3.3应急处置措施3.3.1Ⅱ级应急预案
3.3.1.1迅速将中暑人员移至阴凉、通风的地方,同时垫高头部,解开衣裤,以利呼吸和散热。
3.3.1.2用湿毛巾敷头部或用冰袋置于中暑者头部、腋窝、大腿根部等处。若中暑者能饮水时,可给中暑者大量饮水,水内加少量食盐。3.3.1.3中暑者呼吸困难时,应进行人工口对口呼吸。
3.3.1.4暂时停止现场作业,对工作场所的通风降温设施等进行检查,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工作环境温度。
3.3.1.5危急状态消除由组长宣布Ⅱ级应急行动结束。
80




3.3.1.6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宣布现场工作是否继续。3.3.2I级应急预案
3.3.2.l将所有中暑人员立即抬离工作现场,移至阴凉、通风的地方,医护人员立即到达现场开展施救。
3.3.2.2暂时停止现场作业,对工作场所的通风降温设施等进行检查,找出中暑原因并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工作环境温度,确保设备机组安全运行。
3.3.2.3通知车间、班组安排人员顶替中暑人员的工作,保障生产的连续性。3.3.2.4病情严重者立即安排或联系车辆,并由医护人员边抢救边护送至医院。必要时可拨打120急救。
3.3.2.5应急领导小组根据现场事态发展,决定是否组织对该工作场所的人员进行疏散。
3.3.2.6必要时汇报上级单位要求进行协调处理。
3.3.2.7危急状态消除,由领导小组组长宣布应急行动结束。3.3.2.8做好事故后的善后工作.4注意事项4.1监控与预防
4.1.1广泛宣传中暑的防治知识,使员工掌握防暑降温的基本常识。
4.1.2夏季前做好各生产场所、办公室空调、通风设备的维护,确保员工良好的工作环境。
4.1.3在夏季高温作业中,调整作业时间,提供合适的清凉饮料,防暑降温药品发放要及时到位,保证员工身体健康。
4.1.4对有心血管器质性疾病、高血压、中枢神经器质性疾病、明显的呼吸、消化或内分泌系统疾病和肝、肾疾病患者应列为高温作业禁忌症。
4.1.5在夏季高温期间,安全管理人员定期到生产现场进行巡回检查,发现有关问题及时进行解决和处理。4.2预警行动
4.2.I各部室、车间根据气象预报信息,按照早预想、早通报、早布置的原则,开展好高温中暑人身伤害相关风险的分析、评估,适时启动预警。
4.2.2高温预警分三个标准,35℃以上为三级黄色预警,37℃以上为二级橙色预警,40℃以上为一级红色预警。
81



4.2.3预警命令由办公室发布,报请总经理批准后发布。4.3进入预警状态后应当采取的措施
4.3.1按照应急预案的要求检查确认各类抢险、抢救设备、器材、材料配备齐全。4.3.2检查确认各种通讯工具的报警方法、联络方式和信号使用规定明确,有关人员熟悉掌握中暑后所采取的方法和步骤,做到应知应会。
82



十二、宿舍火灾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1事故特征
1.1危险性分析,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
公司宿舍区入住员工不规范使用大功率电器、私拉乱接电源、卧床吸烟、点用蚊香及不慎使用明火等。都有可能导致火灾事故的发生。
1.2事故发生的区域、地点或装置的名称公司员工宿舍
1.3事故可能发生的季节和造成的危害程度
秋冬季节天气干燥,是火灾事故的高发季节,夏季由于风雨多、气温高,容易发生电气事故。火灾事故可能造成人员受伤,重者可能危及生命。
1.4事故可能出现的征兆
1.4.1使用大功率电器,线路载荷量小,过电流发热;1.4.2私拉乱接电线,线径过细或受到外部碰击,造成短路;1.4.3卧床吸烟,容易导致被褥着火;1.4.4使用蚊香时防范措施不当;2应急组织与职责
2.1现场自救小组及人员构成情况应急自救小组组长:生产副总应急自救小组副组长:行政部经理
应急自救小组成员:部门其他人员、义务消防员2.2职责
2.2.1应急自救小组组长的职责
a根据事故现场的情况,确保应急资源配备投入到位,组织现场应急救援工作;b同援助部门紧密合作,共同处理好事故,如果事故有扩大、发展趋势,应及时报请公司应急指挥部,启动公司专项应急预案。
2.2.2应急自救小组副组长的职责
a协助组长开展应急指挥工作,组长不在位时,代行其职责;b组织编制现场处置方案,组织搞好培训和演练;
c负责现场应急处置,落实应急行动,根据险情发展,提出改进措施;
83



d组织做好善后工作。2.2.3事故第一发现人职责
a发生事故后立即通知行政部主管;
b采取应急处置措施,及时控制住当前局势,防止事故继续恶化c及时疏散现场无关人员撤离现场。3应急处置3.1应急处置程序
3.1.1事故第一发现人立即以大声呼叫方式向现场人员报警,并马上通知部门主管,报告事故发生地点、种类、事故危害程度等。
3.1.2部门主管接报后立即报告行政部经理,并迅速赶赴现场,组织协调处理事故,并宣布启动事故现场处置方案,按事故现场处置方案及相关程序、方法组织事故应急救援。如火灾事故由电气引起,则启动《电气火灾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3.1.3当事故有扩大趋势或无法有效处置事故时,由部门经理报告公司总指挥部,启动公司级响应,总指挥应根据公司应急预案立即成立事故救援小组,制定详细的救援计划,并由单位负责人报请政府及有关部门支援。
3.2现场应急处置措施
3.2.1发生火情后,发现者应保持冷静,应立即切断电源疏散人员,组织人员利用楼道的灭火器材进行初期灭火,并在第一时间向宿舍管理主任报告火情,每级管理人员接到报告后应在第一时间内赶到现场组织指挥灭火。
3.2.2发生较大火情,难以扑灭或可能发生爆炸的,在向上级报告的同时,应及时拨打“119”报告火警。
3.2.3在灭火现场,必须坚持“先人后物”的原则。如果火情可能威胁生命安全,应紧急通知相关人员撤离现场。
3.2.4在组织人员撤离现场过程中,如火灾导致有浓烟现场出现,指挥员应提醒撤离人员用湿毛巾蒙住口鼻,匍匐离开现场到空气清新且安全的环境。
3.2.5如发生有人被烧伤,应及时拨打“120”进行救治。
3.2.6火灾得到彻底消灭后,宿舍管理小组应以书面形式向公司安全生产领导小组汇报事故原因、处理过程、整改措施。
4注意事项
4.1火灾发生后,事故现场人员不要惊惶失措,就近寻找湿毛巾蒙住口鼻或趴在
84




地上往外趴的方法,尽快冲出浓烟区段,以避免有毒气体对人身造成危害。
4.2火灾扑救人员在扑救火灾时,应当加强自身防护,尽量穿戴好防护用品,佩戴呼吸器,防止再发生中毒事故。对于抢救出的中毒者,应及时将其转移在空气新鲜的地方,然后及时送往医院抢救。
4.3遇有明火时,应将头发和衣服浇湿以防着火上身,如身上已着火,应迅速就地浇灭。
4.4如果是电器着火,在未切断电源前不能用泡沫灭火器灭火。4.5常用灭火器的正确使用;
4.5.1干式灭火器的使用方法:使用时一手握住喷嘴,对准火源,一手向上提起拉环,便会喷出浓云般的粉雾,覆盖燃烧区,将火扑灭。
4.5.2泡沫灭火器的使用方法:使用时一手握提环,一手托底部,将灭火器颠倒过来摇晃几下,泡沫就会喷射出来。注意泡沫灭火器不要对人喷,不要打开筒盖,不要和水一起喷射。
4.6应急救援结束后做好现场检查、人员清点等工作,认真分析事故原因,制定防范措施,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防止类似事故发生。

85



十三、食堂食物中毒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5.事故风险分析5.1.事故类型
5.1.1.食物中毒事故类型可分为细菌性中毒、真菌性食物中毒、化学性食物中毒。5.1.2.员工用餐后,出现腹胀、腹痛、腹泻不适或者恶心、呕吐等疑似食物中毒现象。
5.2.危险源
食堂误采用化学用品类食材导致的中毒事故;食物不新鲜或是变质,引发的中毒;食物或是用具的不洁引发的中毒;误食有毒食物,或是不兼容食物的饮用,导致中毒;食物未煮熟。
5.3.事故危害程度及范围
食物中毒事故会危害公司人员的健康安全,严重则危及生命。食物中毒事故一般人群较大,可能性较大,影响范围较大。
5.4.危险性分析
5.4.1.在公司食堂可能发生食物中毒事故。
5.4.2.食物中毒多发生在气温较高的夏秋季节。中毒人员会出现腹胀、腹痛、腹泻、不适或者恶心、呕吐等现象,严重者会出现昏迷、甚至死亡。由于公司食堂就餐人员较多,影响范围较大。
5.5.事故前的征兆5.5.1.食物变质;
5.5.2.食物或是餐具不洁引起中毒;5.5.3.用化学类药品代替食用佐料;5.5.4.蔬菜农药超标,食物未加工熟;5.5.5.禁忌食材相配加工食物。5.6.事故引发的次生事故
食堂食物中毒事件是群体性突发事件,如果处理不当会造成不良社会影响,乃至
86




可能危及公司稳定的集群行为。可能对公司的正常生产甚至社会秩序造成重大影响,应制定必要措施加强预防和应急处置手段,减少和消除有害影响。
1.应急工作职责1.1.组织机构
《食堂食物中毒事故现场处置方案》归口行政部管理,成立食堂食物中毒事故现场处置工作小组,常务副总担任小组组长,行政部部长担任小组副组长,食堂全体人员为成员。
1.2.职责1.2.1.组长的职责
1.2.1.1.随时掌握项目现场事故灾害及险情,向公司应急救援领导小组报告有关情况
1.2.1.2.根据事故现场的情况,启动并组织实施现场处置方案;1.2.1.3.确保应急资源配备投入到位,指挥应急行动。1.2.2.副组长(现场管理者)的职责
1.2.2.1.协助组长开展应急指挥工作,组长不在位时,代行其职责;1.2.2.2.组织落实现场处置方案;
1.2.2.3.负责现场应急处置,根据险情发展,提出改进措施;1.2.2.4.组织落实现场善后恢复。1.2.3.伤员营救组职责
1.2.3.1.实施现场处置,将人员和设备迅速撤离危险地点,根据现场情况,适时调整并调集人员、设备和物资搜救被困人员。
1.2.3.2.对事故现场情况进行检查、评估,制定抢救方案;1.2.3.3.监督应急人员执行有效的应急措施,保证应急人员的安全;1.2.3.4.保证现场救援通道的畅通。1.2.4.医疗救护组职责
1.2.4.1.负责在外部救援机构未到达前,对受害者进行必要的抢救(如人工呼
87



吸、包扎止血、防止受伤部位受污染等)。
1.2.4.2.使重度受害者优先得到外部救援机构的救护。
1.2.4.3.协助外部救援机构转送受害者至医疗机构,并指定人员护理受害者。1.2.5.警戒疏散组职责
1.2.5.1.维护现场,将获救人员转至安全地带;对危险区域进行有效的隔离。1.2.5.2.负责发生事故时,需要撤离的人员立即组织疏散撤离现场或周边;1.2.5.3.负责事故现场治安保卫,维持现场秩序,保护事故现场和证据;1.2.6.后勤保障组职责
1.2.6.1.负责现场伤员的医疗抢救工作,根据伤员受伤程度做好转运工作。1.2.6.2.负责抢救物资的储备、维护保养与供应;1.2.6.3.保障部门应急救援人员的衣食住行。1.2.7.清理恢复组职责
1.2.7.1.事故后的现场清除和恢复工作。
1.2.7.2.负责事故救援现场供水、供电、供气的保障,做好应急通讯和运输等工作;
1.2.7.3.负责事故结束后维修设备,尽快恢复生产。2.应急处置
2.1.事故应急处置程序
2.1.1.食堂食物中毒事故发生后,现场人员立即向四周呼救并采取应急处置措施,利用电话、对讲机或派出人员等方法,迅速将情况和危害程度向班长和生产值班调度汇报。现场处置小组宣布启动处置方案,应急处置组成员接到通知后,立即赶赴现场进行应急处理。
2.1.2.当事人或现场其它人员第一时间报告当班调度和食堂负责人。食堂负责人立即封存所有食物,等候检查。
2.1.3.按照现场处置小组组长下达的指令,现场抢救组进行现场侦查,组织或协助事故单位开展抢险救灾工作,启动相应的处置措施。
88



2.1.4.当班调度立即报120急救,并通知行政部相关负责人员对其他未有症状人员实行集中监控,一有症状立即送地方县医院。
2.1.5.当班调度在报120急救后立即报安全环保处及公司领导,由安全环保处及公司领导讨论决定是否报警,由警方进行调查。
2.1.6.中毒者入院后的各项手续由行政部办理。
2.1.7.事件发生后1小时内,由行政部负责人报告地方卫生防疫部门,由地方卫生防疫部门进行现场卫生检验。
2.2.现场应急处置措施
2.2.1.中毒窒息事故属于三级事故类别的,现场人员应立即施救,并向部门负责人汇报,由部门负责人立即组织本部门人员进行救援。保护好现场,封存剩余饭菜并留样。
2.2.2.发生食物中毒事件时,现场人员向相关人员报告后,要立即进行自救或互救,可用筷子或手指刺激咽部帮助催吐,尽快排出毒物,同时制止在场所有人员用餐。
2.2.3.应急办公室及时掌握事态发展和现场救援情况,及时向应急总指挥汇报。分析可能引起中毒的原因,确定抢救方法。
2.2.4.应急办公室根据事故类别、事故地点和救援工作的需要,通知公司各应急救援小组做好应急救援准备。查找、统计就餐人员,确定人员中毒状况。
2.2.5.根据需要派有关人员和技术专家赶赴事故现场指导救援工作。
2.2.6.催吐:如果进食时间在1至2小时内,可使用催吐的方法。立即取食盐20克,加开水200毫升,冷却后一次喝下。如不吐,可多喝几次,迅速促使呕吐。亦可用鲜生姜100克,捣碎取汁用200毫升温水冲服。如果吃下去的是变质的荤食品,则可服用十滴水来促进迅速呕吐。
2.2.7.导泻:如果病人吃下去中毒的食物时间超过2小时,且精神尚好,则可服用些泻药,促使中毒食物尽快排出体外。一般用大黄30克,1次煎服
2.2.8.解毒:如果是吃了变质的鱼、虾、蟹等引起的食物毒,可取食醋100毫升,加水200毫升,稀释后一次服下。此外,还可采用紫苏30克、生甘草10克一次
89




煎服,若是误食了变质的饮料或防腐剂,最好的急救方法是用鲜牛奶或其他含蛋白质的饮料灌服。
2.2.9.中毒窒息伤员呼吸和心跳均停止时,应立即按心肺复苏法支持生命的三项基本措施,进行就地抢救;步骤为:通畅气道→口对口(鼻人工呼吸→胸外挤压。抢救过程中的再判定:按压吹气1min后,应用看、听、试方法在5~7s时间内完成对伤员呼吸和心跳是否恢复的再判定。若判定颈动脉已有搏动但无呼吸,则暂停胸外按压,再进行2次口对口人工呼吸,接着每5s吹气一次(即每分钟12次。如脉搏和呼吸均未恢复,则继续坚持心肺复苏法抢救。
2.3.信息报告
2.3.1.食堂人员要根据事故的性质和蔓延趋势,迅速汇报行政部管理人员召集现场处置工作小组成员,所有成员在5分钟内达到事故现场,做出应急处理措施;如事故难以效控制,迅速向部门各级负责人汇报,向应急值班室报警,并对可能受事故波及区域的人员发出警报通知。
2.3.2.发生食堂食物中毒事故,岗位工作人员应立即向班长和生产调度汇报,同时向应急值班室报警。值班人员接到事故汇报后,及时向单位负责人和分管领导汇报,并做好应急值班记录。
2.3.3.现场出现事故征兆时,在事故地点及附近的人员首先排除事故隐患,利用电话、对讲机或派出人员等方法,迅速将情况和危害程度向班长和生产值班调度汇报。
2.3.4.事故报告内容包括: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事故现场情况;事故已经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伤亡人数(包括下落不明的人数);已经采取的措施。公司24小时应急值班室:XXXXXX。
2.3.5.应急值班室要有对外部联系电话,包括医疗救护队、上级有关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的电话联系方式。可采用电话、手机、传真等方式对外联系和求援。
2.4.应急保障
应急救援指挥部及其工作小组按照日常工作分工做好应急物资和装备准备,各种器材应指定专人保管,并定期检查保养,使其处于良好状态,重点器材应设救援器材
90




柜,专人保管以备急用。
2.4.1.通讯设备,包括固定电话、移动电话、近距离对讲设备等6部。2.4.2.急救设备,包括急救药品、器具、设备等2套。
2.4.3.抢修设备,包括工程车辆、登高设备、维修工具、备用品等2套。2.4.4.消防器材,包括灭火器、消防栓、消防沙箱、消防铲、消防沙袋等2套。2.4.5.运输设备,包括面包车、救护车等1辆。3.注意事项
3.1.使用抢险救援器材方面
3.1.1.担架使用时,由3~4人合成一组,将病人移上担架,病人头部在后,脚在前,抬担架的人脚步、行动要一致,向低处抬时(下楼,前面的人要抬高,后面的人要放低,使病人保持在水平状态,上台阶时则相反,走在担架后面的人要注意观察病人情况。脊柱损伤病人要用硬板担架,并将病人身体固定在担架上,搬运时注意保持脊柱的稳定。
3.2.现场自救和互救注意事项
3.2.1.一旦发生食堂食物中毒事故,现场又无人救援,此时务必镇静自救。3.2.2.首先应立即停止食用可疑食物,同时,立即拨打中心120呼救。3.2.3.催吐。对中毒不久而无明显呕吐者,可先用手指、筷子等刺激其舌根部的方法催吐,或让中毒者大量饮用温开水并反复自行催吐,以减少毒素的吸收。如经大量温水催吐后,呕吐物已为较澄清液体时,可适量饮用牛奶以保护胃黏膜。
3.2.4.如在呕吐物中发现血性液体,则提示可能出现了消化(消化食品)道或咽部出血,应暂时停止催吐。
3.2.5.导泻。如果病人吃下去的中毒食物时间较长(如超过两小时),而且精神较好,可采用服用泻药的方式,促使有毒食物排出体外。用大黄、番泻叶煎服或用开水冲服,都能达到导泻的目的。
3.2.6.保留食物样本。由于确定中毒物质对治疗来说至关重要,因此,在发生食物中毒后,要保存导致中毒的食物样本,以提供给医院进行检测。如果身边没有食物
91



样本,也可保留患者的呕吐物和排泄物,以方便医生确诊和救治。
3.2.7.在紧急处理后,患者应该马上进入医院进行治疗。同时注意要保留导致中毒的食物,以便医生确定中毒物质。
3.3.应急救援结束后
3.3.1.险情发生至现场恢复期间,疏散组应封锁现场,防止无关人员进入现场发生意外。
3.3.2.明确应急救援行动结束的条件和相关后续事宜。3.3.3.明确发布应急终止命令的程序。3.3.4.其他需要特别警示的事项。
3.3.5.事故波及范围区域划定,警戒线设置,安排人员现场值守。
92



第四部分:附录
附录一、应急领导小组通信联系方式

应急救援组织成员联系电话
应急救援指挥部
职务总指挥副总指挥
姓名
应急救援小组
组别抢险抢修组安全警戒疏散组后勤保障组医疗救护组

负责人
电话
备注
电话
备注

93



附录二、外部救援单位的联系方式

序号单位名称12345
公司24小时值守电话救火报警电话**县安监局**县公安局
**县人民医院
电话行政部119110120
电话


94



附录三、应急物资装备清单

名称应急车辆手提式干粉灭火器
消火栓
绝缘鞋绝缘手套
型号、规格面包车MFZL4
各种型号各种型号
创口贴消毒水纱布活络油
数量1辆38只12个10双20双3个300m10双10件15付60个200mL12卷4瓶4瓶6卷2瓶4瓶
状况良好良好良好良好良好良好良好良好良好良好良好良好良好良好良好良好良好良好
备注

安放于各生产区安放于各生产区存放在各生产区存放在各生产区存放在办公室存放在办公室存放在办公室存放在办公室存放在办公室存放在办公室存放在办公室存放在办公室存放在办公室存放在办公室存放在办公室存放在办公室存放在办公室

移动式应急照明灯
警戒线雨靴雨衣防护眼镜应急药箱(药品)

红药水医用胶布驱风油云南白药


95



附录四、事故报告记录表
4.1事故接警记录表
报告单位报告时间事故发生地点事故发生时间

报告人报告人电话

向其他部门报警

情况
事故基本情况简述:
已采取和将要采取的应急措施:
对救援的要求:
通知记录课别或岗位
值班人(签名):
接通知人
电话号码
通知时间
备注
96



4.2事故报告记录表
事故报告表报送单位:报告人姓名报告日期电话
A.事故单位或设施名称B.事故发生的日期和时间C.事故发生地点
D.事故类型(泄漏、火灾、爆炸、水体污染、中毒)E.事故部位

单位报告时间
NO(标志号):
F.危险物质
G.事故预测
H.受到威胁的地区或单位
I.已采取或准备采取的处置措



97




附录五(附图)
四川×××有限责任公司平面布置示意图四川×××有限责任公司紧急疏散示意图




98


08范文网 https://www.tjltjs08.com

Copyright © 2002-2022 . 08范文网 版权所有

Top